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5)
2023(10714)
2022(8951)
2021(7879)
2020(6885)
2019(15059)
2018(15011)
2017(29266)
2016(15559)
2015(17072)
2014(16761)
2013(17069)
2012(15850)
2011(13933)
2010(14298)
2009(13723)
2008(13704)
2007(12787)
2006(11681)
2005(10589)
作者
(46272)
(39219)
(39072)
(36578)
(24694)
(18836)
(17372)
(15287)
(14809)
(14071)
(13513)
(12961)
(12738)
(12541)
(12495)
(11900)
(11570)
(11414)
(11335)
(11249)
(9930)
(9753)
(9682)
(9176)
(8863)
(8827)
(8731)
(8655)
(8040)
(7866)
学科
(85615)
(75616)
经济(75521)
(68764)
企业(68764)
管理(57496)
(45114)
方法(32234)
农业(30049)
业经(28317)
数学(24585)
(24527)
数学方法(24456)
技术(20042)
(17544)
财务(17534)
财务管理(17519)
中国(16964)
企业财务(16579)
(15484)
(14664)
(12948)
地方(12919)
(12842)
贸易(12835)
(12752)
(12563)
(12531)
(12370)
技术管理(12157)
机构
学院(235031)
大学(225881)
(106993)
经济(105314)
管理(95968)
理学(82645)
理学院(81971)
管理学(81035)
管理学院(80642)
研究(76459)
中国(61538)
(58096)
(47813)
(46492)
科学(45403)
农业(44705)
业大(40783)
(39313)
(38128)
财经(37574)
中心(35557)
研究所(35262)
(34102)
经济学(31926)
经济管理(29202)
经济学院(29126)
(28758)
北京(28340)
农业大学(27404)
(27315)
基金
项目(153122)
科学(122109)
基金(112934)
研究(111993)
(98605)
国家(97602)
科学基金(84780)
社会(74949)
社会科(70903)
社会科学(70883)
(62414)
基金项目(59985)
自然(53739)
自然科(52559)
自然科学(52545)
自然科学基金(51702)
(49657)
教育(48172)
资助(44860)
编号(44416)
(38854)
(35805)
(34929)
(34322)
重点(33916)
成果(33393)
创新(32732)
(32497)
国家社会(31607)
(30490)
期刊
(127725)
经济(127725)
研究(67584)
(61073)
中国(46849)
农业(41394)
(38626)
管理(38145)
学报(36179)
科学(35800)
大学(28210)
学学(27558)
业经(27422)
技术(23478)
(22658)
金融(22658)
(21611)
经济研究(18800)
财经(18792)
问题(17147)
(16322)
技术经济(16202)
教育(14336)
世界(14113)
农村(13985)
(13985)
农业经济(13683)
(12360)
科技(12086)
经济问题(11816)
共检索到358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婕  张兰婷  
农业技术进步可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不同技术来源的选择可能对农民增收产生异质性影响。本文将农业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农民增收纳入统一分析框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克服内生性问题的计量模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农业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明显大于前沿技术进步;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东中部省份的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不显著,技术效率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显著为正。本文的研究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实施科技富农战略提供了方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忠鹏  
要使农民整体上增收,一方面利用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业资本、劳动、土地生产率,一方面达成农业不增产(或少增产)。技术进步可模糊农业产业边界,使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从而形成具有较高需求弹性的新业态。当一个农民成功地建立了一条不同于同业的价值曲线,并且为市场认同而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时,他不应急于追求或推出技术创新。家庭经营制度是农业技术进步资本节约偏向的根本保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卢洪友  郑法川  贾莎  
采用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人均GDP与当年全国人均GDP的差值作为区域经济差距指标,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观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从核密度图可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收敛的态势;通过随机前沿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利用1998-2009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前沿技术进步能够显著的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其中对于东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显著,技术效率则能够扩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含义是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支持;对于...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文哲  
本文通过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利用中国1986~2005年省际样本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总体回归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根据分权指标选取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所占比重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对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比较显著,它与前沿技术进步呈反比,与技术效率呈正比;以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支出衡量的财政分权指标对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则不显著。考虑到分税制的影响,本文又以1994年为分水岭分两个阶段进行回归。1994年前,财政分权对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都是正的;1994年以后,财政分权对技术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彩华  周艳波  扈立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爱民  李子联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存在四种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产品优质化、促使品种多样化、促进劳动力转移。不同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四种机制的综合效应。笔者运用联立方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生产率对农民收入产生负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减少0.6116%;农业技术进步通过产品优化、品种多样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分别增加1.1584%、0.2724%和0.475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总效应为正,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加1.29...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进宝  刘洪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弱相关性,认为当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于供给价格弹性,且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之差介于0和1之间时,技术进步将对农民农业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这一结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本文遵循"农业部门输出劳动力→产生劳动节约型技术需求→现代产业部门供给技术→两部门要素均衡配置"的思路,论证了二元经济中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之间的关系。利用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所做的经验研究表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人均农业资本增加、财政支农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劳动力流向现代产业部门对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要优化二元经济中城乡要素配置,在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现代产业有序流动的同时,应加强现代产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加大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容  
创新效率、技术效率、扩散效率一起定义了技术进步效率。影响技术进步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创新机制的完善、农用工业品的配套供给、剩余劳动力、经济环境及利益主体素质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汉祥   彭慧灵   田婧   王战  
[目的]考察农业技术进步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以及区域内的不平等现象。这为决策者提供精准依据,有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共富,为解决方案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2011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RIF回归模型探讨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特别关注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结果]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加剧了收入不平等,尤其在高收入农户中更明显,与人力资本和资本积累理论一致。东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中西部则加剧了不平等。城镇化水平和基础设施改善可缓和技术进步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农业前沿技术进步加剧了不平等,而农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则有助于减少差距。[结论]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一是针对地区差异优化农业技术普及策略,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关注低成本、高适应性技术;二是调整农业支持政策,减少技术进步对中西部农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三是鼓励农业技术创新,优化创新激励机制,确保技术进步的红利公平惠及所有农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智  何蒲明  
利用2005年~2017年我国15个粮食主产区省份面板数据,分析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粮食价格、农业技术进步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具体来说,粮食价格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转移性收入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对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影响不明显。进一步用"小麦价格"替换"粮食价格",用"农业现代化水平"替换"农业技术进步"发现计量结论一致且具有较好稳健性。据此,提出加大农村转移性支付力度,重视企业关键技术创新,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林红  李莲青  王娟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周婉冰  
技术进步能显著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的有效性。论文基于2002—2022年全国31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及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技术进步能明显提高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其中,技术变化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以及地形更为崎岖的丘陵地区,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一致性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此外,技术进步可以通过促进农业适度经营规模水平提升进而间接作用于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的实现。以此为基础,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目标实现的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