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00)
2023(11378)
2022(8821)
2021(7983)
2020(6561)
2019(14465)
2018(14478)
2017(27928)
2016(15097)
2015(16917)
2014(17040)
2013(16670)
2012(15022)
2011(13267)
2010(13776)
2009(13218)
2008(13475)
2007(12395)
2006(11288)
2005(10504)
作者
(42195)
(35763)
(35347)
(33241)
(22649)
(16992)
(16034)
(13832)
(13471)
(12694)
(12071)
(11793)
(11511)
(11177)
(10905)
(10722)
(10378)
(10352)
(10259)
(10225)
(8972)
(8833)
(8602)
(8426)
(8203)
(7953)
(7913)
(7847)
(7160)
(7146)
学科
(81610)
(70962)
经济(70859)
(64359)
企业(64359)
管理(52829)
(48809)
农业(32635)
业经(31148)
方法(25443)
(22402)
中国(18991)
数学(17288)
数学方法(17187)
(16459)
财务(16442)
财务管理(16427)
技术(15804)
(15704)
企业财务(15496)
(14803)
(13777)
贸易(13770)
(13431)
(13141)
地方(12992)
理论(12716)
(12619)
农业经济(12424)
(12369)
机构
学院(225367)
大学(216037)
(100540)
经济(98844)
管理(91151)
理学(77922)
理学院(77267)
管理学(76430)
管理学院(76025)
研究(71758)
中国(59253)
(51595)
(44796)
(44378)
科学(39543)
农业(38809)
(36086)
业大(35591)
(35404)
财经(35074)
中心(33640)
(31750)
研究所(31583)
经济学(29459)
(28101)
经济管理(27466)
北京(27405)
(26878)
经济学院(26711)
师范(26664)
基金
项目(141223)
科学(113342)
研究(109848)
基金(102895)
(87257)
国家(86249)
科学基金(75809)
社会(73390)
社会科(69198)
社会科学(69182)
(57340)
基金项目(54687)
教育(47773)
编号(46007)
自然(45197)
(45174)
自然科(44191)
自然科学(44184)
自然科学基金(43455)
资助(39719)
成果(36172)
(35139)
(32704)
(32352)
(31604)
重点(30673)
国家社会(30387)
课题(30347)
(30252)
(29804)
期刊
(125929)
经济(125929)
研究(65958)
(57599)
中国(45507)
农业(39069)
(36223)
管理(35019)
科学(30593)
学报(29409)
业经(28536)
(25289)
金融(25289)
大学(24564)
学学(23507)
技术(20500)
(19851)
教育(19041)
经济研究(17551)
问题(17548)
财经(17214)
世界(15491)
农业经济(14945)
(14931)
农村(14748)
(14748)
技术经济(13312)
(12716)
国际(12634)
(12489)
共检索到348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从世界经验看,农业农村现代化通常会表现出“同步性、异步性、专业化、可达性、一体化”等标志性特征,但各个国家选择的发展道路却不尽一致。对比美国、欧洲和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发现不同国家在各自的约束条件、制度环境乃至历史机缘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还进一步反映出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相对性关系、城市化中后期的城乡人口波动与逆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后乡村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特征化事实。开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必须处理好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叠界面”上的若干重大问题,即解决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差速问题”,构建更为完整的乡村建设行动约束框架,稳步推进乡村空间秩序与治理秩序重构,并为农政体制改革选取适当的参照标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艳  
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有转包、股份合作、土地银行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浙江温州、山东宁阳、宁夏平罗为代表,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推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要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农民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保障土地处分权和收益权的实现;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土地规划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程序,规范管理;培育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加强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市场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民生存对土地的依赖程度。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贺立龙   陈姝兴  
<正>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未来5年“三农”工作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1)) 2023年全国政治经济学界以及整个经济学界围绕农业强国建设与农业农村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
关键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晓河  
农业强国建设与推进农业现代化是互为内涵、互为促进的关系,农业现代化具有客观认定特点,农业强国概念具有主观认同特征。建设农业强国是一个比农业现代化要求更高、更全面的发展行动。从国际经验看,凡是进入发达的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经济体,其农业农村都实现了现代化,但只有少数国家发展为农业强国。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基本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但是,在我国迈上中高收入阶段后,特别是2015年以来,推进农业农村发展的外生拉力强度开始变弱,农村内生动力系统性支撑也表现不足。为此,论文提出围绕三个提高、强化外生拉力、激活内生动力,构建一批优先发展的机制,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莹   陶祉凝   刘帅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既是我国连续第二十年聚焦“三农”议题,也是向全党全国再次释放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冲锋号角,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一步。本文首先梳理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意义,对建设农业强国过程中采用的稳定粮食生产、实行统分结合、发展高效生态、传承农耕文明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阐述了建设农业强国在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的重要性,农业强国时不我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应武  欧阳子怡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根据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份2013—2016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测度,实现动态分析体系下的横向比较和纵向追踪相结合。研究表明:(1)从横向比较而言,通过聚类分析依据动态因子分析法测算的平均综合得分将中国30个区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4个层级,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降低的分布格局。(2)从纵向时间动态变化趋势来看,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上升型、下降型和波动型3种变化类型,划分为良好及以上水平层级的区域整体呈现恢复上升趋势,划分为一般及以下水平层级的区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牛立超  祝尔娟  
本文在充分了解农业现代化的目标、特征和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1955—1970年日本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表现和政策措施,探讨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初级阶段的状况,并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完善配套的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星明  杨万江  
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确立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筛选的原则 ,经过多层次指标筛选 ,建立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并根据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把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准备阶段、起点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发达阶段 ;然后根据系统学、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原理 ,采用弹性系数方法 ,建立“综合目标分层加权测评法”测算我国各地及沿海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测评表明 ,总体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将于 2 1世纪 2 0年代前后先后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2009年11月6~8日,"‘两型农村’与生态农业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农业现代化比较国际研讨会"在正在创建"两型社会"的湖南省长沙市召开。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长沙市政府和长沙社会科学院承办。来自美国、韩国、越南以及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一百多位学者、专家和业内人士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专题研讨和实地考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殷志扬  田春霞  傅进  
当前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以及流通模式的不断创新,都使得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提升和规模增加有巨大潜力。但是,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分化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依然与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尤其是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当地的商贸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现代化进程现状以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提出推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殷志扬  田春霞  傅进  
当前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流通主体多元化发展以及流通模式的不断创新,都使得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提升和规模增加有巨大潜力。但是,我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分化明显,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业依然与我国商贸流通业整体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尤其是现代化进程推进中存在许多问题,阻碍了当地的商贸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现代化进程现状以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电子商务作为突破口,提出推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素玲  
农村现代化发展过程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协调发展过程。但在经济发展中,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协调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树立统筹"三化"发展的理念,建立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以产业集聚区为中心,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明亮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认为农业发展和积累是农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没有农村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工业化并不能自然地带来农业现代化,两者必须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克服土地流转陷阱建立土地流转长期化改革。虽然河南农民有加速农地流转与重新发包耕地的意愿,但土地流转补偿机制残缺严重制约了农地流转长期化、束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利益补偿视角出发,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滞后的原因,并提出建立现代农业改革的三步:一是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减少农民总量;二是启动农地集中发包机制,建立大家庭农场;三是构建地权量化流转机制,发展现代农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炳传  
分析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简要地论述了发展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并根据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出了大力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