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75)
2023(19997)
2022(16566)
2021(15244)
2020(12743)
2019(28546)
2018(28452)
2017(54353)
2016(29882)
2015(33355)
2014(33322)
2013(33010)
2012(29865)
2011(26776)
2010(26806)
2009(25268)
2008(25153)
2007(22701)
2006(20368)
2005(18268)
作者
(88263)
(73688)
(73289)
(69501)
(46637)
(35402)
(32979)
(28861)
(27984)
(26291)
(25140)
(24761)
(23450)
(23353)
(22894)
(22368)
(22067)
(21826)
(21100)
(21095)
(18580)
(18136)
(17953)
(16898)
(16626)
(16544)
(16397)
(16363)
(14864)
(14599)
学科
(120635)
经济(120449)
(108890)
管理(96440)
(89987)
企业(89987)
(52091)
方法(50828)
数学(40743)
数学方法(40349)
业经(38041)
(37456)
农业(34556)
中国(32747)
(28157)
(25151)
财务(25073)
财务管理(25036)
(23890)
企业财务(23766)
地方(22955)
技术(21829)
(21459)
贸易(21448)
理论(21031)
(20840)
(20728)
(20433)
(19528)
(19312)
机构
学院(432121)
大学(428758)
(172468)
管理(170114)
经济(168818)
理学(146587)
理学院(145026)
研究(143132)
管理学(142686)
管理学院(141920)
中国(109653)
(91209)
科学(89208)
(87781)
(81290)
(72495)
业大(70877)
农业(67909)
(65850)
研究所(65680)
中心(65334)
财经(64106)
(58290)
北京(56817)
(54286)
师范(53702)
(52289)
(51032)
经济学(50994)
财经大学(47122)
基金
项目(290526)
科学(227846)
研究(211161)
基金(210503)
(184489)
国家(182803)
科学基金(156595)
社会(134303)
社会科(126966)
社会科学(126931)
(114782)
基金项目(111969)
自然(101568)
自然科(99170)
自然科学(99140)
自然科学基金(97385)
(95531)
教育(95262)
编号(86155)
资助(84828)
成果(69461)
重点(64655)
(63318)
(62143)
(61756)
课题(58764)
创新(57237)
国家社会(55263)
科研(55199)
(55144)
期刊
(199581)
经济(199581)
研究(124737)
(86743)
中国(85121)
学报(73542)
科学(66031)
(64534)
管理(63925)
农业(58294)
大学(56019)
学学(53373)
教育(43203)
(40791)
金融(40791)
业经(37861)
技术(36206)
财经(31735)
(29955)
经济研究(29532)
(27118)
问题(26881)
(23632)
科技(21458)
技术经济(21455)
现代(20380)
业大(20143)
理论(19546)
商业(19486)
世界(19198)
共检索到641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韩建雨   吴燕   张友祥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0~2020年的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和驱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有效提升共同富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通过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就业间接推进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发现,子维度、区域和时间段的差异会使得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积极效应在不同样本中表现不一致,即农村现代化与东北地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果相对更强,并且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共同富裕的积极影响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渐增强。基于此,我国各地区可以立足自身实际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挖掘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潜力,以此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强   富丽明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先决条件,共同富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指引。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两维及其辩证关系原理。农业现代化通过驱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现代化,厚植共同富裕之根。在此基础上,农村现代化调整生产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巩固共同富裕之本。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发展现代产业分工体系,建立现代化利益联合机制,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培育共同富裕之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穆鹏云   张守夫  
文章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东北、西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下乡、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是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借鉴的实践路径。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海   庄天慧  
基于2008—2021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含港澳台)面板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优序图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算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水平,并研判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可有效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传导机制分析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能够通过扩大财税规模、增加创业活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检验证实,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空间效应分析显示,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针对于此,未来应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推动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破口,然而,长期乡村制度供给的滞后成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发展掣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和“三农”问题现状,文章认为,要坚持底线思维和发展思维,建立健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供给体系,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分别入手,健全以生产者为导向的农业支持保障制度,完善以提升发展能力为核心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城乡资源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农村公共保障制度,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关键性制度安排;另一方面从农业、农民和农村整体出发,巩固和完善以共同富裕为旨归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协同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构筑根本性制度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玲  
构建良好的农村创业生态环境,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农民增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力推进,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与调整,我国农村地区迎来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契机,但是由于目前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与能力低,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原因,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仍需进一步完善,乡村地区可针对创业难点给予政策支持与引导,完善金融服务,培育乡村创新人才,夯实产业基础,培育新型产业业态,提升农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敏  
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字化是伴随着互联网兴起的新生事物,也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不可回避的时代背景。厘清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与数字化的互动机理、剖析数字化推动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困境,构建农村数字化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对于数字赋能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晓燕   张玉皓   田轻云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减少金融排斥,为所有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提供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展示出其深度普惠的优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村共同富裕程度,并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和增加多元化服务等机制提升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和知识储备差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普及度,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数字能力,完善数字金融法制保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师方媛   何睦  
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经济从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乡村治理方式变革三方面赋能,缩小农村内部发展差距,为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助力。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数字技术技能要求与村民数字素养不足的冲突、数实融合与乡村数字资源整合能力不足的冲突、要素下沉与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冲突以及治理工具智能化与乡村数字治理效能不足的冲突,导致数字经济对乡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也必然要从培育数字人才、健全数字乡村资源整合体系、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着手,打通数字经济赋能堵点,为扎实推进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佳   王军  
数字经济时代研究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省级数字乡村建设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综合指数实证研究发现:在研究的样本期内,数字乡村建设显著加速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乡村治理作为数字乡村建设两个重要的维度均显著提升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数字乡村治理带来的农村共富效应大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数字乡村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玮   李敬锁  
利用CFPS2018微观数据构建农户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考察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处理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从作用机制看农村公共服务可以通过增强农户自身可行能力,提升其人力资本,间接促进农户共同富裕。同时在数字赋能农村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下,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为推进共同富裕提供动力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谭昶  吴海涛  彭燕  
[目的]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和难点仍然在农村,本文旨在探讨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与效应。[方法]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首先从经济水平、精神富裕和生活质量等5个维度对农户共同富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检验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讨论了劳动力流动范围和就业稳定性对农户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1)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显著促进了农户共同富裕,在通过采用有序响应模型Ologit和倾向值匹配(PSM)方法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2)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范围来看,县域内的流动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最大,而跨省流动的促进效应最小。(3)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来看,稳定就业对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大于非稳定就业。[结论]要加快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完善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稳定性,确保其在教育、医疗和社保等方面的同等待遇,真正实现农村转移人口的城市社会融合,从而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杜志雄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琴   李敬   刘洋  
文章基于2019年我国23个省份1402个县(市、旗)的截面数据,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和空间截面杜宾模型系统研究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的影响与作用机理。首先,从全国范围来看,农村产业融合对县域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过,增长(即“富裕”)效应和分配(即“共同”)效应均存在区域异质性。其次,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城镇化水平两个渠道推动县域共同富裕。最后,全国及三大地区层面的共同富裕都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且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共同富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存在区域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