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28)
- 2023(19828)
- 2022(16997)
- 2021(15569)
- 2020(13195)
- 2019(30329)
- 2018(29957)
- 2017(58017)
- 2016(31439)
- 2015(35278)
- 2014(34958)
- 2013(34756)
- 2012(31994)
- 2011(28660)
- 2010(28747)
- 2009(26842)
- 2008(26613)
- 2007(23760)
- 2006(21129)
- 2005(18417)
- 学科
- 济(135272)
- 经济(135116)
- 业(110651)
- 管理(97309)
- 企(91407)
- 企业(91407)
- 方法(64340)
- 数学(54008)
- 数学方法(53252)
- 农(50543)
- 财(38202)
- 业经(36651)
- 农业(33705)
- 中国(32274)
- 学(27106)
- 地方(25925)
- 务(25876)
- 财务(25801)
- 财务管理(25755)
- 制(24475)
- 企业财务(24462)
- 贸(23133)
- 贸易(23123)
- 理论(22835)
- 技术(22775)
- 易(22408)
- 和(21467)
- 策(19773)
- 划(19643)
- 环境(19162)
- 机构
- 学院(458480)
- 大学(455840)
- 济(186089)
- 管理(182702)
- 经济(182410)
- 理学(158836)
- 理学院(157119)
- 管理学(154038)
- 管理学院(153218)
- 研究(149579)
- 中国(114020)
- 京(96144)
- 科学(94181)
- 农(87914)
- 财(84453)
- 所(75710)
- 业大(73164)
- 研究所(69075)
- 中心(68899)
- 财经(68504)
- 农业(68141)
- 江(68123)
- 经(62445)
- 北京(59748)
- 范(58299)
- 师范(57715)
- 经济学(56392)
- 州(54372)
- 院(53784)
- 经济学院(51243)
- 基金
- 项目(314244)
- 科学(248450)
- 基金(230352)
- 研究(225973)
- 家(201808)
- 国家(200071)
- 科学基金(172670)
- 社会(144198)
- 社会科(136570)
- 社会科学(136530)
- 省(122602)
- 基金项目(121464)
- 自然(113637)
- 自然科(111075)
- 自然科学(111047)
- 自然科学基金(109095)
- 教育(103394)
- 划(102840)
- 资助(95791)
- 编号(90968)
- 成果(72517)
- 重点(70246)
- 部(69397)
- 发(66646)
- 创(65835)
- 课题(61951)
- 创新(61174)
- 科研(60502)
- 国家社会(59897)
- 教育部(59128)
- 期刊
- 济(204241)
- 经济(204241)
- 研究(129570)
- 农(83951)
- 中国(81864)
- 学报(74646)
- 科学(69457)
- 管理(67656)
- 财(65625)
- 大学(57204)
- 农业(57179)
- 学学(54517)
- 教育(43335)
- 技术(40724)
- 融(39490)
- 金融(39490)
- 业经(37606)
- 财经(33298)
- 经济研究(31183)
- 业(29771)
- 经(28575)
- 问题(27330)
- 技术经济(24389)
- 统计(24071)
- 版(23323)
- 策(21852)
- 科技(21579)
- 现代(20681)
- 资源(20483)
- 理论(20361)
共检索到664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贺亚亚
采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中国30个省(市、区)1998-2011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核算,并基于此以累积农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为指标,利用核密度和条件密度估计方法,系统考察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非均衡性空间特征比较明显。基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的差异可将30个省(市、区)划分为"高速组""快速组""慢速组"与"零速组"四类地区。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地区差距呈扩大趋势,并且增长分布形状以"单峰"分布为主,但"双峰"分布趋势开始显现。其中,东部地区出现"三极"分化现象;中部地区逐渐由"单峰"分布变成"双峰"分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华军 鲍振 杨骞
本文使用中国大陆1993—2010年的省际数据,测算了分省农业碳排放量,以农业碳排放强度为指标,将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与非参数估计方法相结合,对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进行了实证研究。基尼系数测算及其分解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总体差距呈现缩小趋势,地区间差距是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Kernel密度估计表明,中国农业碳排放的地区差距在样本考察期内呈下降态势。Markov链分析表明,不同水平的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组间流动性较低,但从整体来看,中国农业碳排放有上升的趋势,整体会向着中高和高水平的趋势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明海 卢晓杨 孙亚男
基于我国内地2001—2013年30个省市(除西藏外)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5个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各省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支撑带的创新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呈不断上升趋势,"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经济带的创新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沈丽 鲍建慧
本文描述了中国金融发展的空间格局和演变态势,对于解决金融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这一问题至关重要。采用了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可夫链相结合的方法,精确地描述了不同地区金融发展的分布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东中西三大地区内部金融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扩大态势,并且中国金融发展大部分的变动发生在相邻状态中,跨状态转移发生的概率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不同地区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分布动态 非参数估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李欠男 马小珂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关键词:
县域 农业TFP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李欠男 马小珂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关键词:
县域 农业TFP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谷成 范丽霞 成刚 冯中朝
本文借鉴窗式(Window)DEA的窗口思想,参考固定基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基于固定窗口来重新设计窗式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试图解决经典当期Malmquist指数和标准窗式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在技术方法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该指数应用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核算与分解,一是验证该指数的一些技术方法学特征及其相关判断,二是加深对中国农业增长模式的理解。实证表明,该指数具有显著的技术方法学优势,可以有效缓解技术退步、窗口选择复杂等难题。转型期中国农业TFP增长显著,对农业增长呈顺周期贡献特征,省份空间差异性明显,并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欠男 李谷成 高雪 尹朝静
[目的]考虑空间因素的影响,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收敛性,以期为缩小中国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提供指导。[方法]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78—2015年中国大陆28个省(市、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Moran′sⅠ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检验,并使用空间误差模型探讨其收敛性。[结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区非均衡性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将28个省(市、区)划分为"快速上升型""平稳上升型"和"持续下降型"3种类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现出"弱→强→弱"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情况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收敛速度加快;分阶段来看,市场经济制度正式确立之后,空间收敛速度明显降低;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构成来看,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存在空间收敛趋势;分地区来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收敛速度呈现中部、西部、东部依次递减的格局。[结论]考虑空间因素的收敛性分析更能客观反映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应充分重视地区间的空间效应,通过加大农业投资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措施,逐步缩小农业发展的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荻 尹恒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传统方法(DEA、SFA方法、指数方法和OLS、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和动态面板等参数方法)都具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将视野局限在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很少关注这些数据背后的企业行为。自OLLEy&PAkES(1996)开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的结构方法迅速发展。这一新方法尝试打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黑箱,将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经济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中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结构方法迅速扩展到企业需求估计、溢价估计和国际贸易等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结构估计 广义矩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史常亮 揭昌亮 石峰 温亚利
【目的】针对已有研究中存在的测量误差和分解有偏问题,采用新的估计方法重新测算中国2004—2015年的林业技术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以期正确认识和评价当前中国林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质量。【方法】首先利用Battese等(1995)提出的"一步法"随机前沿模型(SFA)对各省林业技术效率进行估算,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然后结合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算各省及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4大区域的林业TFP增长率,分析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将TFP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舜佳 王耀中
在考虑到生产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TFP)存在相关性的前提下,文章从残差中分离出具有非观测性和特异性的TFP,以2001~2006年36个工业部门面板数据为样本,用Levinsohn-Petrin非参数理论对索洛余值进行了修正估计。结果表明,虽然TFP年均有所增长,但在产出增长中所占份额还有待提高。中国工业行业存在着规模报酬递增。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本文通过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将环境污染因素纳入农业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环境污染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地区农业生产率水平,并考察了环境污染约束下农业生产率地区差距的动态分布演进及其影响因素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考虑环境污染约束将会高估中国整体的农业生产率水平;考虑环境污染约束的农业生产率没有出现收敛现象,各省农业生产率趋异的状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存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对环境污染约束下的农业生产率有显著影响,是未来农业环境政策制定的重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剑
为探寻提高我国农药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与生产效率增长的关系,分别运用区位熵测算了我国农药制造业的专业化水平,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农药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状况,结果表明:专业化水平对农药制造业生产率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专业化积极地促进了农药制造业生产率的增长,通过对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的回归来看,专业化主要通过效率改善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企业规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技术效率的改善都有显著负面影响;对技术进步的变化也有负作用,但无统计上的显著性。资本密集度对TFP增长、技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骏 蔡贤恩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990—2007年福建省的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然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动态模拟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度)对福建省农业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的影响,以及对外开放和两者的协整关系,进而说明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对外开放与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对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农业技术进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国平 黄利 曹跃群
采用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在测算了农业TFP的基础上,对TFP的动态演变、结构因素、地区差距及收敛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业TFP年平均增长率为6.3%,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动趋势,且东、中、西部TFP增长指数及其构成因素存在明显差异。TFP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的恶化也不容忽视。此外,全国及三大经济带均不存在显著的σ收敛,全国和中、西部出现显著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而东部的绝对和条件β收敛却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