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78)
- 2023(9903)
- 2022(8143)
- 2021(7264)
- 2020(6236)
- 2019(13799)
- 2018(13679)
- 2017(27035)
- 2016(14459)
- 2015(15818)
- 2014(15659)
- 2013(15850)
- 2012(14597)
- 2011(12891)
- 2010(13170)
- 2009(12284)
- 2008(12286)
- 2007(11350)
- 2006(10266)
- 2005(9143)
- 学科
- 业(82046)
- 济(71200)
- 经济(71116)
- 企(65280)
- 企业(65280)
- 管理(54411)
- 农(44874)
- 方法(31077)
- 农业(29889)
- 业经(27730)
- 数学(23875)
- 数学方法(23763)
- 财(22534)
- 务(17116)
- 财务(17112)
- 财务管理(17102)
- 企业财务(16188)
- 技术(15682)
- 中国(15332)
- 制(14330)
- 策(14099)
- 划(12825)
- 和(12121)
- 体(11986)
- 贸(11912)
- 贸易(11906)
- 地方(11898)
- 易(11627)
- 理论(10811)
- 环境(10517)
- 机构
- 学院(217762)
- 大学(207411)
- 济(100777)
- 经济(99313)
- 管理(91312)
- 理学(79347)
- 理学院(78709)
- 管理学(77837)
- 管理学院(77459)
- 研究(66623)
- 中国(55058)
- 农(54315)
- 财(43615)
- 农业(41534)
- 京(41404)
- 科学(38663)
- 业大(37930)
- 财经(35020)
- 江(33950)
- 所(33295)
- 经(31888)
- 中心(31793)
- 经济学(30269)
- 研究所(29938)
- 经济管理(28591)
- 经济学院(27712)
- 农业大学(25783)
- 州(25619)
- 商学(25407)
- 财经大学(25324)
- 基金
- 项目(143459)
- 科学(115744)
- 基金(107248)
- 研究(105822)
- 家(92530)
- 国家(91550)
- 科学基金(80864)
- 社会(72294)
- 社会科(68384)
- 社会科学(68365)
- 省(58223)
- 基金项目(57530)
- 自然(50875)
- 自然科(49779)
- 自然科学(49770)
- 自然科学基金(49007)
- 划(45914)
- 教育(45856)
- 资助(42339)
- 编号(42139)
- 业(36679)
- 创(33128)
- 发(32570)
- 部(32391)
- 重点(31303)
- 成果(30976)
- 农(30933)
- 国家社会(30543)
- 创新(30085)
- 制(29161)
- 期刊
- 济(118577)
- 经济(118577)
- 研究(58994)
- 农(57798)
- 中国(39964)
- 农业(39243)
- 财(35697)
- 管理(34908)
- 科学(31263)
- 学报(30831)
- 业经(26789)
- 大学(24928)
- 学学(24498)
- 融(21311)
- 金融(21311)
- 业(20575)
- 技术(19664)
- 财经(17578)
- 经济研究(16907)
- 问题(16263)
- 经(15289)
- 技术经济(14432)
- 农村(13795)
- 村(13795)
- 农业经济(13676)
- 世界(13258)
- 经济问题(11537)
- 版(11436)
- 教育(11290)
- 商业(11240)
共检索到320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栾健 张哲晰
[目的]探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用水强度的影响,为实现农业节水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经验依据。[方法]基于中国31省(区)2004-2017年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法、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用水强度的影响效果、作用方式和异质性。[结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农业用水强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具体来说主要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农业用水强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用水强度的影响具有门槛特征,伴随着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门槛值的跨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农业用水强度的负向影响程度得到增强,从而带来农业用水强度的阶梯性下降;从水稀缺程度异质性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有效降低高度缺水地区和中度缺水地区的农业用水强度,而对低度缺水地区的农业用水强度无显著影响。[结论]根据水稀缺程度因地制宜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使其尽早跨越门槛阈值,将会是实现农业节水增效的关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壮 余康
【目的】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资源环境的共同约束下,依靠要素投入推动农业增长不可持续,因此,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尤其重要。【方法】采用乘积完备(multiplicatively complete)的HicksMoorsteen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彻底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混合效率变化,农业结构调整通过改变混合效率,进而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结果】从时间维度上看,仅1992-1997年混合效率变化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5个百分点,即该时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从地区维度上看,仅东部地区混合效率变化为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了0.4个百分点,即东部地区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自技术进步,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效应在时空上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农业结构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进行调整,才能提高混合效率,进而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图2表1参33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慧 王怀明 孟令杰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以及地区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待验证的假说:农业产出的省级地区差异主要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为验证该假说,本文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测算了各地区不同年份的要素弹性,据此将农业产出来源分为投入要素的累积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方面,并进一步采用方差分解的办法,考察了样本期间内农业产出的地区差异的来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俊 龙少波
通过拓展的非径向非角度的DEA模型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在估算了农业污染的前提下,计算了中国农业绿色TFP的增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TFP目前增长较慢,且区域差异明显;农业技术效率改善缓慢,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如果忽视环境约束,将导致农业TFP增速的明显高估;农业税的减免促进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而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并不明显;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贸易条件阻碍了农业绿色TFP增速的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童伟伟 李玉霖 张董敏
[目的] 研究中国各省区农业服务化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明确农业服务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国农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以及绿色农业发展提供经验依据。[方法] 基于中国30个省区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对各省区农业服务化水平进行测算和特征事实分析,进而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异质性分析以及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中国农业服务化水平的碳排放效应及其作用途径。[结果](1)总体而言,近年来中国农业服务化水平稳步提升,其主要表现在对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服务的大量使用,对信息服务投入的依赖程度也逐渐增强;各省区的农业服务投入越来越多地来源于经济发达地区,其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2)农业服务化水平提升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尤其是农业交通运输服务、农业批发与零售服务投入以及来源于省外的农业服务投入,对农业碳减排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农业服务化水平的提升,主要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以及缓解农业财政补贴的部分负面环境效应来降低农业碳排放。[结论] 中国在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同时,应当注重优化农业服务投入结构,鼓励发达地区带头发展农业服务业,充分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服务化的协同作用等,推动实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农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的双赢局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蔡慕宁 叶锋
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引擎,但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的制约作用也不容忽视。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4—2016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检验人力资本对互联网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互联网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实现的;人力资本会强化互联网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互联网 人力资本 农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李欠男 马小珂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关键词:
县域 农业TFP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李欠男 马小珂
基于2000-2017年中国大陆1173个县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序列DEA方法对县域农业TFP增长进行测度,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系统考察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县域农业TFP年均增长3.02%,并表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和阶段性波动特征;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呈现扩大趋势,超变密度对县域农业TFP增长的地区差异贡献最高,而地区内部差异和地区间差异的贡献相对较低;全国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表现为“双峰”分布,地区差异呈扩大态势;东部地区县域农业TFP增长由“双峰”向“单峰”转变,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双峰”分布。由此,建议通过促成前沿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双驱动”模式、促进县域间农业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促进县域农业TFP增长。
关键词:
县域 农业TFP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丹 应瑞瑶
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很少统筹兼顾资源和环境约束,无法反映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真实绩效。本文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水资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因素纳入传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测算分析了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国1998-2009年30个省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是否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核算结果具有显著影响,并可能导致政策误判;②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低于传统不考虑资源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我国的农业经济呈现出以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③资源环境约束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于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谷成 蔡慕宁 叶锋
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引擎,但人力资本对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的制约作用也不容忽视。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2004—2016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互联网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检验人力资本对互联网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由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互联网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而实现的;人力资本会强化互联网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互联网 人力资本 农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蓝震森
针对传统ML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线性规划无解的问题,将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引入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中,并利用中国31个省市1993—2013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碳排放约束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分解。研究表明:是否考虑农业碳排放因素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产生较大影响,忽略碳排放约束会高估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结果可能导致政策偏误;在碳排放约束条件下,中国农业发展普遍存在效率恶化与技术进步并存的局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金绍荣 任赞杰 慕天媛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因此,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探寻两者演变规律,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系统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助中介模型研究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农业保险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能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并且随着农业保险发展阶段的进阶,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增强;同时,农业保险也显著地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实现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战伟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战伟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