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34)
2023(9823)
2022(8138)
2021(7284)
2020(6197)
2019(13701)
2018(13584)
2017(27005)
2016(14018)
2015(15662)
2014(15429)
2013(15735)
2012(14172)
2011(12439)
2010(12817)
2009(12709)
2008(12857)
2007(11856)
2006(10503)
2005(9412)
作者
(38513)
(32849)
(32528)
(30490)
(20702)
(15661)
(14739)
(12856)
(12224)
(11709)
(10967)
(10641)
(10606)
(10208)
(10143)
(9673)
(9433)
(9419)
(9403)
(9265)
(8119)
(7976)
(7963)
(7543)
(7447)
(7365)
(7216)
(7109)
(6518)
(6396)
学科
(86760)
(71916)
经济(71837)
(70404)
企业(70404)
管理(57588)
(44536)
方法(30658)
农业(29474)
业经(28122)
(23371)
(22578)
贸易(22568)
数学(22435)
数学方法(22364)
(21990)
(18404)
财务(18395)
财务管理(18383)
企业财务(17176)
技术(15363)
中国(14795)
(14323)
(14134)
(12235)
(12077)
地方(11958)
理论(11599)
(11473)
企业经济(10639)
机构
学院(214534)
大学(202773)
(104368)
经济(102967)
管理(91696)
理学(79420)
理学院(78883)
管理学(78210)
管理学院(77848)
研究(62734)
中国(52379)
(46401)
(44464)
(39853)
财经(35465)
农业(34923)
(33220)
业大(32846)
科学(32544)
(32040)
经济学(30725)
(29997)
中心(29488)
经济管理(28655)
经济学院(28072)
商学(26528)
研究所(26508)
商学院(26314)
(25380)
财经大学(25332)
基金
项目(134766)
科学(108976)
研究(103911)
基金(100634)
(84353)
国家(83434)
科学基金(74614)
社会(71309)
社会科(67480)
社会科学(67466)
(54335)
基金项目(53293)
自然(45356)
教育(44726)
自然科(44363)
自然科学(44357)
自然科学基金(43658)
编号(42693)
(41817)
资助(39905)
(34945)
成果(31956)
(31421)
(30891)
(30534)
国家社会(29687)
(28820)
重点(28655)
创新(28357)
人文(28168)
期刊
(123665)
经济(123665)
研究(59455)
(50704)
(37639)
中国(37131)
管理(35672)
农业(34214)
业经(28013)
科学(26135)
学报(23874)
(21426)
金融(21426)
大学(20496)
学学(20207)
技术(19921)
经济研究(18491)
问题(17964)
(17921)
财经(17546)
(16660)
(15232)
世界(14601)
国际(14377)
技术经济(14074)
农村(13683)
(13683)
农业经济(13605)
商业(12882)
经济问题(11633)
共检索到321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秀香   黄伟凤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产品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稳压器”。农业全球价值链在农产品贸易过程中加速形成,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有助于改善对先进技术和知识的获取,推动农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升级。文章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选择OECD AMNE 2023版数据库中76个经济体为样本,探究了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增加值贸易收益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农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和后向参与度均能促进农业增加值贸易收益增长;机制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可以通过降低贸易成本来促进增加值贸易收益增长;异质性检验表明,这一影响对发展中经济体尤为明显。为此,我国应积极融入农业全球价值链,进一步扩大农业开放、优化贸易环境和保障要素供给,以提高增加值贸易收益。
[期刊] 改革  [作者] 辛娜  袁红林  
采用WIOD数据库中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的相关指标,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考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对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全球价值链总体上有利于提高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心地位,但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贸易规模和自由度呈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高嵌入会降低一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网络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强化价值链中高端的攀升能力,提升网络贸易中控制核心资源的能力。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唐宜红  张鹏杨  梅冬州  
本文利用行业层面双边出口的增加值分解数据,从增加值贸易视角研究了全球价值链(GVC)嵌入对国际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结果表明:GVC嵌入是促进经济周期联动的重要因素。从行业层面上看,同行业和跨行业的GVC嵌入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同行业嵌入对国内增加值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而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的促进作用较大;从区域层面上看,欧盟、北美的区域内价值链以及欧盟、北美和亚太相互之间的区域间价值链嵌入程度较高,对经济周期联动的影响较大;从国别层面来看,垂直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南北国家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影响最大。此外,对中国经验的考察也发现了GVC嵌入对经济周期联动总体上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敏  周材荣  倪艳霞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根据融入增加值贸易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及显示性竞争优势两个指标,对各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算,并检验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制度质量对其的影响,用门槛回归模型考察制度质量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国际竞争力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显著正影响,参与全球价值链越深的国家,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越高;制度质量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也存在显著正影响,较高的制度质量有利于一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制度质量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制度质量越过门槛值之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下降,这说明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制度质量较低国家的制造业国际竞...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丽萍  
贸易增加值以新增价值代替传统方法的总价值来衡量贸易流量,新增价值由生产出口产品的国家创造,包含生产过程中的雇员报酬、税和利润。核算贸易增加值的主要依据是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通过核算贸易增加值可得出新的结论:全球贸易额大大减少;双边贸易平衡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服务贸易的比重大大增加;出口和进口的依存度相当高。中国应积极参与到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有关工作中,研究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分析其中的贸易利益。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涛  刘仕国  
本文阐释了增加值贸易核算的理念、产生机制和测度目的,并基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建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对新型国际分工、贸易格局以及就业跨境转移的影响。增加值贸易核算对世界贸易的国别结构、依存度和全球贸易失衡程度有了全新反映。本文还评估了增加值贸易核算架构下中国外贸的利得和失衡程度,廓清了中国在全球贸易失衡中的责任。抓住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战略机遇期对提升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对深化贸易结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愧  张定胜  邹恒甫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重视对新兴市场在全球价值链及增加值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研究。笔者在系统梳理新兴市场与全球价值链的现有文献基础上,从增加值贸易的视角,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弥补了已有文献的不足。研究发现:(1)因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及巨大的需求市场,新兴市场是全球价值链兴起和发展的基础,并且为其继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2)虽然新兴市场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已经很高,但是基于产品、行业和企业层面的研究均显示新兴市场出口的增加值率很低,加工贸易比重较高,且服务贸易含量低,这导致其在世界增加值贸易中的份额较低,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亟待提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三点政策建议以加快新兴市场在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文东伟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1995~2009年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并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的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研究方法:本文利用OECDWTO开发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和估计。研究发现:中国的国内增加值出口比率显现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V"形反转趋势。与增加值贸易统计相比,传统的总值贸易统计显著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失衡程度。分行业来看,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40%左右,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贸易顺差规模分别被夸大了50%和60%以上。分市场来看,中国对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规模被夸大了30%左右,对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贸易逆差规模被夸大了近80%。研究创新: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测算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及其演变趋势。研究价值: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增加值创造中的地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秦雪阳   郭王玥蕊  
将全球价值链多阶段生产这一重要因素纳入贸易模型中,运用结构引力模型和具有多重高维固定效应的泊松回归方法(PPMLHDFE),选取2012—2017年66个经济体贸易便利化水平和17个制造业双边增加值出口数据,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1)贸易便利化对增加值贸易具有积极影响,且这种促进作用可以通过成本节约渠道实现;(2)贸易便利化对处于全球价值链上不同生产阶段的中间品和最终品增加值贸易具有异质性影响,贸易便利化对最终品增加值贸易的影响效应更大;(3)贸易便利化会影响不同收入经济体的增加值贸易构成,中高收入经济体的相对变化最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韩中  王刚  刘榴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了1995~2011年中美增加值出口和双边贸易失衡规模。研究表明:相比于传统贸易出口规模,1995年和2011年中国增加值出口分别减少16.06%和24.24%;传统贸易统计方法严重高估中美贸易失衡,同期中美制造业的增加值贸易顺差分别为传统贸易顺差的5%和10%,而中美农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逆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顺差,中美服务业贸易则由传统贸易顺差转变为增加值贸易逆差;分要素密集度行业来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为增加值贸易顺差,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为逆差,且逆差规模逐步扩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昝鑫  
融入经济全球化、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的价值链嵌入,对各国重构本国在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嵌入、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尤为重要,贸易便利化正逐步成为推动价值链分工体系形成的核心要素。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评价体系,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能有效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提升,且贸易便利化对发达国家和制造业价值链嵌入提升更具有助推作用。从机制效应分析来看,贸易便利化可以通过降低出口贸易成本来促进全球价值链嵌入。为更好地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深度,本文提出积极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加强国际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幸炜  李长英  沈伟  
文章对运用较广的单国视角的全球价值链分工评价指标进行扩展,通过构建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双边嵌套差额、嵌套平衡指数、嵌套强度指数和嵌套地位指数),拓展研究了全球价值链上贸易伙伴国之间增加值双边嵌套关系及其演变特征,并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制造业出口的双边嵌套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嵌套关联强度不断增加。无论是伙伴国出口包含的中国增加值比例,还是中国出口包含的伙伴国增加值比例都在增加,但前者增加得更快,中国的双边嵌套地位在上升。由于中国出口规模庞大,中国出口包含的伙伴国增加值很多时候大于伙伴国出口包含的中国增加值,存在嵌套逆差。中国与美、日、德在高技术行业的关联度比中、低技术行业高,而与俄罗斯、印度则分别是中、低技术行业关联度较高。中国在低技术行业优势地位明显,高技术行业相对较弱,但是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整体国际分工地位在不断提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丹青  于津平  
利用拓展的增加值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制造业1995—2011年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进行了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对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贸易统计方式低估了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成本,扭曲确实存在;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成本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技术水平行业和贸易伙伴国存在明显异质性;进一步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是有效降低双边增加值贸易成本的关键因素。因此,提升价值链分工地位、降低贸易成本、推进贸易便利化是促进中国制造业持续顺利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天顶  
全球价值链作为分析价值创造的国际扩张、地域分布以及捕获的一种重要方法,被经济学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们广泛采用。本文针对研究者们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数据库或相类似数据的测量误差展开深入的分析,为随后研究使用该种类型数据进行经验研究以及政策探讨提供了严谨性方面的参照。本文通过简单的两国情形下数值例证、一般性探讨以及进一步讨论,发现针对世界投入产出表进行增加值测算所隐含的测量误差相对突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会政  宗喆  
基于传统总值统计方式的中欧双边贸易数据夸大了中国的贸易利得并导致欧盟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压力骤升。根据总贸易分解框架,重新测算了2001—2011年的中欧双边真实贸易量、贸易结构和要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统计方式高估了中欧双边贸易差额,在考察期内,以增加值贸易统计的中国同欧盟出口、进口及贸易差额与总值贸易相比平均下降了23.41%、16.29%和48.81%;中国向欧盟出口中的增加值以资本和低技术劳动力创造的最终产品为主,主要从事低端加工组装环节的工作,位于全球价值链的下游位置,获益能力较低,但有一定的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