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27)
- 2023(15028)
- 2022(12352)
- 2021(11490)
- 2020(9714)
- 2019(22078)
- 2018(21892)
- 2017(42476)
- 2016(22597)
- 2015(25112)
- 2014(24724)
- 2013(24454)
- 2012(21959)
- 2011(19311)
- 2010(19410)
- 2009(18280)
- 2008(17729)
- 2007(15866)
- 2006(13773)
- 2005(11928)
- 学科
- 济(101885)
- 经济(101771)
- 业(96183)
- 企(77883)
- 企业(77883)
- 管理(74124)
- 农(50702)
- 方法(47866)
- 数学(39751)
- 数学方法(39122)
- 农业(33953)
- 业经(33538)
- 财(31532)
- 中国(23163)
- 务(20902)
- 财务(20849)
- 财务管理(20820)
- 企业财务(19701)
- 地方(18885)
- 制(18879)
- 技术(18823)
- 策(16825)
- 理论(16687)
- 贸(16684)
- 贸易(16674)
- 易(16249)
- 和(15680)
- 划(15603)
- 体(14409)
- 发(13121)
- 机构
- 学院(322921)
- 大学(311862)
- 济(138382)
- 经济(135973)
- 管理(134916)
- 理学(117737)
- 理学院(116698)
- 管理学(114669)
- 管理学院(114092)
- 研究(94955)
- 中国(77505)
- 农(63053)
- 京(62500)
- 财(61352)
- 科学(55957)
- 业大(49861)
- 财经(49544)
- 江(48276)
- 农业(48018)
- 中心(46888)
- 所(45393)
- 经(45182)
- 经济学(42008)
- 研究所(41044)
- 经济学院(38294)
- 经济管理(38289)
- 州(37996)
- 北京(37856)
- 范(37321)
- 师范(36978)
- 基金
- 项目(220804)
- 科学(177510)
- 基金(163656)
- 研究(163536)
- 家(140614)
- 国家(139295)
- 科学基金(123415)
- 社会(107861)
- 社会科(102122)
- 社会科学(102094)
- 省(88148)
- 基金项目(86925)
- 自然(79081)
- 自然科(77384)
- 自然科学(77370)
- 自然科学基金(76016)
- 教育(74603)
- 划(71476)
- 编号(66466)
- 资助(66152)
- 成果(50400)
- 部(49081)
- 创(48601)
- 重点(48399)
- 发(48127)
- 国家社会(45127)
- 创新(44733)
- 业(43989)
- 课题(43804)
- 人文(42868)
共检索到461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华 朱红莲
本文基于1979—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平滑转换模型,实证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配给是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产生的重要诱因,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的作用机制存在"阀值效应",当转换变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超过临界值时,其作用机制会较快地由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降低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实现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地区均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华 朱红莲
本文基于1979—2015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变异系数和平滑转换模型,实证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信贷配给是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产生的重要诱因,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异的作用机制存在"阀值效应",当转换变量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超过临界值时,其作用机制会较快地由线性机制转换为非线性机制。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是,降低农业信贷配给程度,实现农业信贷配给程度的地区均衡,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缩小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的有效手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艳华
本文利用1983—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阐释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间接作用机理及其非线性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阐释了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研究显示,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负向间接效应存在双重门槛,低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抑制作用高于高收入区间;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的间接效应是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对农业信贷配给制度效应和农业信贷配给对农民消费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制度和收入效应的地区异化是导致农民消费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佶蔓 唐李伟
结合时间序列数据,运用非线性平滑转移回归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农村小额信贷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存在不同区置间的不同影响:当农村小额信贷增长率小于位置参数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相当有限;而当农村小额信贷增长率越过位置参数时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正向促进作用变得非常显著。因此,我国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小额信贷增长率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的显著增长。
关键词:
小额信贷 农村居民收入 STAR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肖攀 李连友 苏静
基于1998~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PSTR模型研究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水平及其个体保障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门槛效应和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社会保障整体水平、政府财政救济和新农合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都是非线性的,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其中,农村社会保障能显著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并且在人均水平高于499.080元的地区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强;政府财政救济项目和新农合保障项目只有在分别跨越门槛值109.489元、323.389元之后,才能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促进和拉动作用。(2)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政府财政救济对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小丽
基于目前四川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研究欠缺的现状,通过对四川统计年鉴(2001~2010年)农村居民数据处理,首先采用泰尔指数,得出四川现有的五大经济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区域间差异呈缩小趋势,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得出2000~2009年影响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有耕地面积、经济作物耕种量、非农活动人口比例、机械总动力等。然后,改进传统灰色预测方法,结合四川省2008年的特殊情况,采用等时距和不等时距灰色预测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出2010~2014年收入区域差异将逐渐缩小,并计算出各因素和区域差异的灰色关联度。最后,将预测的关联度同2000~2009年的关联度比较,表明在力度相当的政策措施下,非农活动人口比例、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邱洋冬
本文基于2005—2015年全国31个省份和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研究了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特征。研究发现,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在阈值前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扰动效应表现为先强后弱的特征,越过门槛值之后,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由原始的"极化效应"开始转向为"涓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当前非正规金融发展存在诟病亟待规制,使其合法化与正规化发展,更好地服务农户与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缩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叶波 魏后凯
现有文献主要从变化趋势、形成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研究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由于采用的时空尺度、不平等指数、样本容量、价格处理方法等不一致,不同学者所得结论不尽相同。多数学者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地区差异在持续扩大,但近年可能出现转机。农村地区差异过大,会影响农民收入、消费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并对人口流动、社会稳定等产生不利影响。今后亟需加强对不同空间尺度的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处理等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中国农村 居民收入 地区差异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巍 蒋远胜
运用2014—2021年四川省面板数据,分别构建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选择系统,用GMM方法对涉农信贷和农业保险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参加储蓄对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申请贷款会在当期促进收入增长,后期因面临还款压力而使收入降低,参加农业保险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和享受防灾服务而支持收入增长,获得农险赔款在短期内与收入负相关,但长期内可促进收入水平提升。
关键词:
涉农信贷 农业保险 面板数据 GMM模型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平 陈启杰 杨烨军
本文运用VAR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看,信息消费是公共投资的Granger原因,信息消费和公共投资是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而反向因果关系均不存在;从长期看,公共投资是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的Granger原因,信息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居民收入和公共投资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产生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中短期,公共投资的作用显得相对较小,在长期,公共投资的作用将增大;信息消费和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艳 聂荣
正确厘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收入结构的关系,探知其对消费的影响,是实现我国扩大农村内需战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1993-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造联立方程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收入结构与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收入差距与收入结构之间存在着正向互动影响关系,收入结构存在区域差异,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检验结果体现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高艳 聂荣
正确厘清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收入结构的关系,探知其对消费的影响,是实现我国扩大农村内需战略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我国1993-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造联立方程模型,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收入结构与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收入差距与收入结构之间存在着正向互动影响关系,收入结构存在区域差异,收入差距对消费的影响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检验结果体现出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韦惠兰 杨彬如
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受到包括收入结构在内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因此,关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因子的综合定量分析对研究农民收入的结构性交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卡雅恒等式(Kaya identity)的拓展,采用对数平均权重迪维西亚分解法(Divisia decomposition method),建立中国农村居民收入解构模型,将影响农村居民收入的因子进行分解,并计算其影响程度。然后,使用模型计算1999~2011年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数据,分析这一时期各因子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最后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收入 结构性变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艳华 李明 辉敏敏
本文利用我国1981—2012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检验地区农民收入的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了信贷配给对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农民收入存在空间相关性,且相关程度逐年递增;空间自回归模型回归发现,农业信贷配给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正向影响,这主要源于民间金融对地区正规金融挤出效应、正规信贷配给的低效率和地区农民收入的空间正效应;城市化水平对地区农民收入显著正相关,农耕面积与地区农民收入负相关。空间误差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除了受到本地区可观测因素的影响,相邻地区经济和社会等方面不可观测因素对本地农民收入水平整体上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黄敦平
本文基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将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分解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其消费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差异性显著。总体来看,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工具选择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同时,既要重视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也要适时出台一些增加农村居民暂时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