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47)
2023(9047)
2022(7208)
2021(6459)
2020(5385)
2019(11910)
2018(11835)
2017(23204)
2016(12299)
2015(13459)
2014(13294)
2013(13559)
2012(12273)
2011(10667)
2010(10894)
2009(10748)
2008(10798)
2007(10095)
2006(9121)
2005(8285)
作者
(33528)
(28665)
(28548)
(26651)
(17834)
(13668)
(12613)
(11130)
(10724)
(10264)
(9794)
(9490)
(9188)
(8763)
(8753)
(8511)
(8231)
(8223)
(8173)
(8168)
(7112)
(6928)
(6909)
(6726)
(6549)
(6424)
(6422)
(6179)
(5928)
(5665)
学科
(78752)
(61835)
企业(61835)
(60041)
经济(59966)
(48465)
管理(47108)
农业(32567)
业经(29150)
(24128)
方法(23290)
数学(16253)
数学方法(16210)
(15717)
财务(15711)
财务管理(15702)
企业财务(14830)
技术(14502)
中国(14420)
(13612)
(13583)
农业经济(12307)
收入(11717)
(11355)
(11050)
企业经济(10334)
(10228)
(10192)
贸易(10188)
经营(10096)
机构
学院(185474)
大学(174041)
(86453)
经济(85162)
管理(80304)
理学(69465)
理学院(68986)
管理学(68394)
管理学院(68070)
研究(52996)
中国(47673)
(46180)
(38449)
农业(34449)
(34090)
业大(30455)
财经(30361)
(29682)
科学(28307)
(27555)
中心(26445)
经济学(25741)
(25379)
经济管理(25117)
经济学院(23501)
(22753)
研究所(22410)
商学(22223)
商学院(22043)
财经大学(21656)
基金
项目(118065)
科学(96037)
研究(91675)
基金(88306)
(74007)
国家(73114)
科学基金(65828)
社会(63538)
社会科(59908)
社会科学(59893)
(48292)
基金项目(47523)
自然(39283)
教育(38616)
自然科(38444)
自然科学(38435)
编号(37886)
自然科学基金(37824)
(36707)
资助(33814)
(32200)
成果(28374)
(28013)
(27977)
(26779)
国家社会(26662)
(26586)
(26359)
创新(25160)
重点(24604)
期刊
(107602)
经济(107602)
(53306)
研究(51151)
中国(36735)
农业(35611)
(32064)
管理(30484)
业经(26503)
科学(24759)
(23503)
金融(23503)
学报(21905)
大学(19163)
学学(18957)
(17246)
技术(16484)
财经(15329)
农村(14879)
(14879)
问题(14636)
农业经济(14622)
经济研究(14285)
(13253)
技术经济(12209)
世界(11818)
经济问题(10765)
(10529)
现代(10297)
商业(10127)
共检索到279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倩岭  王小月  
利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1995年~2009年的面板数据,作者运用面板VAR(PVAR)技术将农业信贷、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资收入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作者采用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面板Granger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后得出几点结论。一是农业信贷投入是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农业信贷投入对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存在明显的长期负向约束作用;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从长期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未对农民工资收入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三是农业信贷投入不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Granger原因,农业信贷投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正向冲击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凡新  
本文根据调查所得北京市城市职工与农民工的基本收入与人力资本的数据和资料,介绍了城市职工与农民工工资收入的差距情况,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微观原因和宏观原因,最后针对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守海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又揭示了农民工工资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本文的计量分析表明,农民工工资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当前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经过综合测算,本文认为,当前农民工工资水平应至少提高1/3。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丁守海  
本文研究表明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民工工资是影响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实证分析表明,在当前条件下,民工工资应该提高1/3左右的水平。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和军  
使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LHLS)数据,分析了职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培训对于中国农村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主要是由于有72.04%个体参与的都是简单培训,参与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的比例分别只有17.20%和7.53%。因而,今后政策不仅要关注培训的广度,同时要关注培训的效果,特别是加强短期培训和正规培训的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技能。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亮  苏建宁  张然  
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为调研对象,运用改进后的明瑟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与其工资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验证并解释了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行业等分割因素在该关系中起到的调节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玉国华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的三部门模型,揭示了农村信贷投入通过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机制。基于此,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定量检验了中国2009—2017年31个省份农村信贷投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效应关系。研究表明:(1)理论上,增加农村信贷投入能够减少城乡技术水平差异,并通过劳动力转移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加大农村信贷投入能够提高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3)农村信贷投入基于劳动力转移这一中介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文尝试为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信贷投向、劳动力优化配置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啸  宋陆军  
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2004—2016年数据,基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视角,分析了农村金融效率及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农村金融效率均有所增长,东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有所提高,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村金融的技术进步有所恶化,技术效率有所提升。农村金融效率、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各控制变量均能够对农民增收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草原  
在农业生产函数中引入劳动力"平均素质"变量,并对农业投资做了重新界定及进一步的分析。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计量方法与理论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伴随着农业从业人员"平均素质"的下降,并直接导致了农业效率的损失;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农民收入的提高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不大,农民收入与农业投资之间具有准确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关系,农业投资未能伴随收入提高而有效增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振斌  彭小菊  冯建林  
一、四川省劳务经济和农民收入、消费基本状况(一)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1、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移到城镇就业。根据省农劳办提供的资料,全省现有农村劳动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永良  
本文利用经我们扩展了的Harris—Todaro模型,同时加入Shapiro—Stiglitz模型的效率工资分析模式,在二元经济结构假设下,分别探讨了农村劳动力不具有无限弹性、农村劳动力无限供给,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下产业集聚的规模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的规模受外部规模经济的强弱、制造企业和农业部门边际生产的高低、以及各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弹性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导致区域外迁入的劳动力回流,制造业部门产业集聚规模可能下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轶群  孔婷婷  
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来源。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和劳动力转移对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一是我国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除非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能以更快速度增长,否则短期内很难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二是农业技术进步不仅对农民增收有直接作用,还会通过劳动力转移间接增加农民收入。人力资本、农业财政投入及市场化对农民增收均有显著贡献,自然灾害对农民增收影响为负。人力资本和市场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民增收。自然灾害减少中部地区农民收入,对东、西部地区影响不大。农业财政投入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在三大区域较为一致。三是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直接作用拉大了区域间农民收入差距,尽管经由劳动力转移的间接作用缩小了该差距,但不足以改变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明  
笔者利用在河南省组织学生所做的针对农民工和农民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比两组人群转移和非转移的选择,研究显著影响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的个人因素。研究发现,农民的转移选择最主要受年龄、性别和婚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有一些变量,如受教育程度、城镇就业技能等,虽然对农民是否选择转移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农民工在城镇劳动市场的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牟子平  吴文良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是由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部门存在着工作分摊现象造成的。作者就此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刚  
运用湖南省实地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 ,探讨了耕地、收入和教育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没有证实耕地、收入和外出打工行为间的倒“U”关系以及没有证实在耕地和收入居中的家庭里农民更愿意外出打工的假说 ;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教育对农民外出打工行动具有促进作用 ;年龄和外出打工行动间具有反向关系 ;人口多的家庭中人员外出打工的较多 ;儿童和老人的人数越少、劳动力人数越多家庭的农民越发愿意外出打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