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75)
2023(19600)
2022(16420)
2021(15215)
2020(12767)
2019(29036)
2018(29027)
2017(55650)
2016(30630)
2015(34526)
2014(34734)
2013(34146)
2012(30889)
2011(27812)
2010(28139)
2009(25915)
2008(25748)
2007(23212)
2006(20523)
2005(18511)
作者
(89348)
(74396)
(73984)
(70514)
(47334)
(35791)
(33622)
(29181)
(28319)
(26770)
(25293)
(25156)
(23802)
(23800)
(22970)
(22729)
(22323)
(22108)
(21514)
(21349)
(18650)
(18648)
(18148)
(17154)
(16762)
(16662)
(16645)
(16594)
(15099)
(14920)
学科
(126279)
经济(126133)
(108164)
管理(94885)
(89523)
企业(89523)
方法(56424)
(49699)
数学(46353)
数学方法(45588)
业经(36771)
(34852)
中国(33304)
农业(33146)
(25527)
地方(25488)
(25310)
理论(25251)
(24730)
财务(24643)
财务管理(24610)
企业财务(23368)
技术(22925)
(21124)
(20398)
贸易(20387)
(19786)
(19464)
(19063)
(18333)
机构
学院(440858)
大学(435856)
管理(174649)
(172526)
经济(168667)
理学(150568)
理学院(148928)
管理学(146121)
管理学院(145300)
研究(143196)
中国(108567)
(93097)
科学(90341)
(83741)
(78599)
(72534)
业大(69394)
(67526)
中心(65940)
研究所(65921)
农业(64501)
财经(62942)
北京(58252)
(57995)
师范(57452)
(57211)
(54318)
(51436)
经济学(50616)
技术(48037)
基金
项目(296668)
科学(233623)
研究(217636)
基金(213748)
(186198)
国家(184529)
科学基金(159339)
社会(136155)
社会科(128721)
社会科学(128688)
(118625)
基金项目(112769)
自然(104072)
自然科(101726)
自然科学(101700)
教育(101263)
自然科学基金(99876)
(98313)
编号(90774)
资助(88120)
成果(73055)
重点(66460)
(64777)
(63661)
(62597)
课题(62270)
创新(57990)
科研(56300)
国家社会(55493)
教育部(55239)
期刊
(195858)
经济(195858)
研究(125160)
中国(88753)
(81130)
学报(70857)
管理(65228)
科学(64920)
(61705)
农业(54950)
大学(54035)
教育(53972)
学学(50849)
技术(41524)
(39067)
金融(39067)
业经(36854)
财经(30569)
经济研究(29253)
(29073)
(26155)
问题(25752)
图书(23250)
技术经济(22606)
(22306)
科技(20964)
理论(20020)
现代(19967)
统计(19847)
商业(19627)
共检索到651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彭佳红  曹晓兰  程研  
柔性培养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培养模式涵义的基础上,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柔性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重点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柔性与平衡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为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创设适宜的环境,优化其知识结构、注重创新和工程应用实践,以推动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章晓莉  郁诗铭  
指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课程教学体系不合理、"双导师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效用、评价模式学术化、内外沟通互动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健全落实"双导师制",创新质量评价标准,建立校内外教学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茜  张晖  张大勇  王雯  
调查发现,我国现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仅得到社会"基本认可",离培养目标有一定的距离,反映出教育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丰富教师队伍的实践经验、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强化实践环节、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是实现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应用型"培养目标的当务之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桑冬平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可以有效满足农业产业、应用和管理等部门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引入并正确运用TQM理论,就是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的教育格局,以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需求、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曹洁  张小玲  武文洁  
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部最近几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之一,对研究生招生结构及就业导向等诸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存在问题和改革设想,为构建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提供建议及对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永波  欧亚  
介绍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双元化培养的缘起与发展,认为社会发展需求、高校社会责任、专业学位属性决定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程双元化培养的路径选择。通过目标导向、过程监控、结果保障,将双元化贯穿于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毕业与就业的各个环节,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全程双元化培养体系,并以南京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元化培养实践为例,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开放式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迟长春  
产学研合作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是高校与产业界、科研院所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进行的交流、合作的过程或活动。文章分析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在此环节过程中的利益诉求,阐述了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应遵循的共赢原则。并以上海电机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段式"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为例,说明该人才培养模式对产学研三方的益处,达到共赢的目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杜国栋  宣景宏  吕德国  马怀宇  秦嗣军  刘振  
介绍了国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历程及特点,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毕业考核方式等为着眼点,对沈阳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探讨,为完善全日制园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一种思路。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光武  沈希  童再康  汪俐琴  罗黎敏  魏玲玲  
针对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方案与目标定位不匹配、产教融合长效培养机制缺乏、"三农"情怀缺失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实现了导师、研究生、产业发展三者需求的统一。该模式通过聚焦一批"三农"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创新性实践基地,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导学团队,形成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厚植一份"三农"情怀,创新了基于科技特派员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通过深度分析该模式在浙江农林大学余杭基地的实践成效,发现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该模式也被多所高校借鉴并广泛推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邱洪斌  
相对于学术性学位,专业学位主要培养有特定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突出特点在于学术性和职业性的紧密结合。佳木斯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0年,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自2000年起陆续获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工程(机械工程领域、材料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确立了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2种类型的培养目标,特别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入口、培养、出口等重点环节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勇  周发明  彭健民  
从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点、主要做法与成效等方面,介绍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基于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农业人才的特殊需求,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研究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构建的"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出了进一步改革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伍德勤  俞志敏  杨冰玉  
介绍了合肥学院作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首批试点校之一,对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的路径和方式的探索,包括"1+0.5+1"三段式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师生互选、多重奖励、过程监控"多措并举以及"校企合作、校所(院)合作、校校合作、国际合作"等多平台合作育人机制。各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玉凤  齐红岩  须晖  齐明芳  孙周平  李天来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农业已经迈入历史新阶段。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也给高等农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农科研究生提出新要求,在园艺专业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本专业生源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不清晰,从事农业的信念不坚定;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归纳水平不高;农业实践素养偏低,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不够。尤其跨专业硕士研究生迫于自身提高学历水平,工作和学习的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专业知识相对薄弱,专业学习面临困难多、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多;专业技能操作较差,掌握科研技能难度大、需要锻炼的时间更长,因此,结合园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自身特点,加快本专业和跨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全面提高研究生自身的专业兴趣爱好,增强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单独开设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课程,充分发挥跨专业知识应用的优势,更加注重培养适应社会的新时代复合型专业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敬政  裴金宝  
为促进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探索适应全日制教育硕士自身发展规律的招生体制、培养模式,是深化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系统分析了在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招生体制和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