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6)
- 2023(16505)
- 2022(13505)
- 2021(12315)
- 2020(10057)
- 2019(22632)
- 2018(21985)
- 2017(42239)
- 2016(22509)
- 2015(24795)
- 2014(24795)
- 2013(24567)
- 2012(22952)
- 2011(20612)
- 2010(21170)
- 2009(19820)
- 2008(20061)
- 2007(18303)
- 2006(16620)
- 2005(15446)
- 学科
- 济(105732)
- 经济(105602)
- 业(95727)
- 企(75905)
- 企业(75905)
- 管理(74404)
- 农(48033)
- 方法(37906)
- 业经(33982)
- 农业(32418)
- 中国(32240)
- 财(29845)
- 数学(28534)
- 数学方法(28318)
- 地方(27057)
- 制(23102)
- 务(20910)
- 财务(20889)
- 财务管理(20856)
- 企业财务(19783)
- 技术(19691)
- 银(18993)
- 银行(18981)
- 行(18343)
- 理论(18257)
- 融(18031)
- 金融(18029)
- 和(17616)
- 贸(17608)
- 策(17606)
- 机构
- 学院(331267)
- 大学(323693)
- 济(144228)
- 经济(141363)
- 管理(131963)
- 理学(112107)
- 理学院(110913)
- 研究(110384)
- 管理学(109526)
- 管理学院(108903)
- 中国(91263)
- 财(68942)
- 京(68598)
- 科学(63070)
- 农(61884)
- 所(54477)
- 财经(53530)
- 江(53279)
- 中心(51936)
- 经(48447)
- 研究所(48372)
- 业大(47169)
- 农业(46886)
- 经济学(43377)
- 北京(43127)
- 范(42913)
- 师范(42595)
- 州(42087)
- 院(39502)
- 财经大学(39142)
- 基金
- 项目(210827)
- 科学(169948)
- 研究(160484)
- 基金(154456)
- 家(131961)
- 国家(130618)
- 科学基金(114931)
- 社会(106863)
- 社会科(101057)
- 社会科学(101036)
- 省(84063)
- 基金项目(82054)
- 教育(71266)
- 自然(70598)
- 自然科(68993)
- 自然科学(68981)
- 划(68459)
- 自然科学基金(67773)
- 编号(65727)
- 资助(60567)
- 成果(52162)
- 发(50648)
- 部(46962)
- 重点(46939)
- 创(46442)
- 课题(44660)
- 国家社会(44523)
- 业(42787)
- 创新(42636)
- 制(41942)
- 期刊
- 济(176346)
- 经济(176346)
- 研究(104513)
- 中国(71264)
- 农(63314)
- 财(54385)
- 管理(51030)
- 科学(44897)
- 学报(42807)
- 农业(42371)
- 融(40028)
- 金融(40028)
- 大学(34353)
- 业经(34303)
- 教育(33403)
- 学学(32600)
- 技术(29414)
- 财经(26631)
- 经济研究(25570)
- 问题(23441)
- 经(22987)
- 业(22181)
- 技术经济(18733)
- 世界(17190)
- 现代(16639)
- 商业(16388)
- 贸(16025)
- 农村(15898)
- 村(15898)
- 经济问题(15747)
共检索到520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林 贺宝玲
基于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的阐释,构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测度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检验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演进特征、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长缓慢,大多数省份处于中下水平,且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差异特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地区间不平衡现象逐渐加剧,而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考虑空间因素和农业外部环境的影响,全国及各地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显著的收敛态势,其收敛过程受政府财政支农、农村金融支农、农业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农民收入多样化程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基于此,建议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农业保险促进政策,加快优化农业保险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助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保险 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涛
研究目标:探讨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梳理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应当遵循的思想准则,建立可供参考的、较为系统的、符合各项思想准则的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研究方法:通过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内发展思想的演进过程,综合学术界对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理论研究和建立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实践研究成果,以文献研究法和模型分析法相结合,探索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的科学方法。研究发现: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其理论内涵会随着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而不断丰富。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应充分契合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的内涵,同时遵循必要的发展思想与统计思想准则,在原则层面上应具备全面性、异质性、稳定性与动态性,在技术层面上应具备透明性、可得性与简明性。研究创新:本文较为系统地构建了包含企业、行业、区域三个层面的宏微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测度体系,将传统统计数据与大数据结合起来对东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价值: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测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借鉴,为提升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种行为主体的决策能力提供有价值的方案。
关键词:
宏微观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测度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文浩
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启示,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及居民生活数字化,是整体性促成数字技术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此,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促成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打造和发挥4个功能,即:因地制宜打造数字化特色产业的中介功能,分区域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的培育功能,夯实数据互通互联和数据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的保障功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文浩
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启示,构建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同时以多案例验证了分析框架的实践性。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数字化、乡村治理数字化以及居民生活数字化,是整体性促成数字技术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此,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促成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全面推动乡村振兴,需要打造和发挥4个功能,即:因地制宜打造数字化特色产业的中介功能,分区域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载体功能,全面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的培育功能,夯实数据互通互联和数据安全的基础性工作的保障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文革 何斐然 赵亮
本文通过构建收入分配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综合测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收入分配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测度收入分配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来源,并运用变异系数和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研究发现:(1)中国各省份收入分配水平差距较大且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从区域内差异来看,西部区域最大,东部区域次之,中部区域最小,三大区域的区域内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东部与西部的区域间差异较大,其次是东部与中部、中部与西部,且区域间差异均呈现扩大趋势;虽然区域间差异的贡献程度呈减弱趋势,但仍是全国收入分配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及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收入分配水平不存在明显的σ收敛特征,但均存在明显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千峰 张利庠
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需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的"小、散、乱、弱"的现实困境,构建"制度收益—交易成本—价值增值"的分析框架,阐释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以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目标为导向,提出农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资源重组配置、组织重构升级、产业协同增值"的实现路径。其中,在资源重组配置方面,要拓展冷链运输生态系统,发挥规模经济效益;推进信息公开与共享,降低经营风险;强化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经营外部性内在化。在组织重构升级方面,要提高组织一体化程度,降低交易频率;利用互联网工具强化范围经济,降低资产专用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经营不确定性。在产业协同增值方面,要强化消费者主权引领,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优化产业链条,降低物流损耗;推进稳定低价与优质优价,促进利益共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铭宇 张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2035年我国发展目标之一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空间理论视角而言,空间不平等是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梗阻,具体表现为城乡差异空间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类社会问题。空间正义是其追求目标,在地理空间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多维空间的层面上实现文化权益、文化权利等软性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制度设计而言,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有效衔接,应包含多元供给体系、城市地区的质量提升压力、农村地区的区域补偿动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个支撑要素,进而推进缩小空间不平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从实践路向来看,可以通过空间结构融合和空间形态融合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铭宇 张琦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2035年我国发展目标之一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空间理论视角而言,空间不平等是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梗阻,具体表现为城乡差异空间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类社会问题。空间正义是其追求目标,在地理空间上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等多维空间的层面上实现文化权益、文化权利等软性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制度设计而言,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要与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城市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有效衔接,应包含多元供给体系、城市地区的质量提升压力、农村地区的区域补偿动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个支撑要素,进而推进缩小空间不平等,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和均衡化发展。从实践路向来看,可以通过空间结构融合和空间形态融合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建伟 曾志庆 李国栋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阐释高质量发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是中国经济新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在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维度的分析框架,阐释了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五维内涵及其逻辑机理。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李思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高速增长带来的诸如经济社会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阶段性特征,推进中国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变,也是抓住世界大环境变革机遇,提升国际地位的有力转变。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我国经济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从理念到实践的全面革命。2018年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内讨论热点,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释,然而现有文献中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高质量发展的较少,基于此,本文力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解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即高质量的发展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顺应时代潮流的伟大转变,是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的统一。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解决生产力内部要素的矛盾,以推进生产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龚晓莺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价值引领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且,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然而,现阶段也存在理论层面的绿色发展数字化意识淡薄、产业层面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迟滞、区域层面的城乡绿色发展遭遇技术掣肘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数字技术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纾解路径。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丹 龚晓莺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以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为价值引领进行深度融合,不断深化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且,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对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会引起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化。然而,现阶段也存在理论层面的绿色发展数字化意识淡薄、产业层面绿色产业转型升级迟滞、区域层面的城乡绿色发展遭遇技术掣肘等问题,由此决定了数字技术助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纾解路径。
关键词:
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孝新 孙自敏 刘戒骄
全面认识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空间特性,为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本文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测度2003—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其来源,并采用多种收敛方法考察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在波动中呈总体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差异在波动中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交替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备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分区域和分时期的收敛性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因此为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缩小区域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并通过“追赶效应”和“以高带低”拉动机制,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研
文章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依据,通过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建立政府治理效能指数,将其纳入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对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差异来源进行分解,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发展态势良好,但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对于全国及东部地区来讲,高质量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差异,而中西部地区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生态文明差异;全样本及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β收敛,中部地区在某种程度上存在α收敛,西部地区仅存在条件β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瑞 王琴梅
文章在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围绕数字物流创新安全、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维度梳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0年我国省级层面数据,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Moran指数法和空间收敛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我国数字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东部发展水平最高,且拉动全国平均水平上升,西部最低,东北和中部次之。(2)就地区差异来看,区域内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区域间差异表现为东部与其他地区差异一直较大,西部与其他地区差异逐年拉大;总体差异主要源于区域间差异。(3)就空间收敛性来看,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结果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趋向稳态。
关键词:
数字物流高质量发展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效应与消费不平等——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民生福祉视角的阐释
中国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构成要素研究——中共二十大报告精神学习阐释
法定数字货币的宏观经济影响及福利效应研究——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学理阐释
新发展理念下的ESG投资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共二十大报告绿色发展视角
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
中国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现实困境与路径探析——基于产业生态系统视角
关于高质量教师教育的阐释——评《有效教师教育》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特征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性分析
高质量会计准则:另一种阐释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