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66)
- 2023(10726)
- 2022(8734)
- 2021(8062)
- 2020(6929)
- 2019(15499)
- 2018(15199)
- 2017(30919)
- 2016(16272)
- 2015(18049)
- 2014(17918)
- 2013(18151)
- 2012(16655)
- 2011(14828)
- 2010(15263)
- 2009(14795)
- 2008(15136)
- 2007(14107)
- 2006(12509)
- 2005(11454)
- 学科
- 业(89292)
- 济(82445)
- 经济(82341)
- 企(70742)
- 企业(70742)
- 管理(62588)
- 农(45188)
- 方法(39842)
- 数学(32282)
- 数学方法(32190)
- 农业(29830)
- 业经(28658)
- 财(28251)
- 务(19847)
- 财务(19843)
- 财务管理(19811)
- 中国(19699)
- 制(19628)
- 企业财务(18855)
- 技术(16240)
- 策(15292)
- 贸(14588)
- 贸易(14579)
- 银(14513)
- 银行(14512)
- 体(14283)
- 易(14176)
- 行(13858)
- 融(13794)
- 金融(13794)
- 机构
- 学院(246582)
- 大学(238840)
- 济(117406)
- 经济(115594)
- 管理(108166)
- 理学(92795)
- 理学院(92159)
- 管理学(91407)
- 管理学院(90945)
- 研究(70004)
- 中国(64699)
- 财(58037)
- 农(48219)
- 京(46980)
- 财经(45722)
- 经(41614)
- 江(37776)
- 农业(36353)
- 经济学(36349)
- 中心(34982)
- 科学(34924)
- 业大(34756)
- 财经大学(33613)
- 经济学院(33186)
- 所(33096)
- 经济管理(31445)
- 商学(30715)
- 商学院(30472)
- 州(29400)
- 北京(28990)
- 基金
- 项目(153712)
- 科学(125099)
- 研究(117417)
- 基金(117142)
- 家(97462)
- 国家(96463)
- 科学基金(87100)
- 社会(81510)
- 社会科(77208)
- 社会科学(77189)
- 基金项目(62039)
- 省(59648)
- 自然(53131)
- 自然科(52009)
- 自然科学(52001)
- 教育(51338)
- 自然科学基金(51183)
- 资助(47695)
- 划(47089)
- 编号(47042)
- 部(36344)
- 业(36090)
- 成果(36034)
- 创(34977)
- 国家社会(34425)
- 制(33367)
- 人文(32757)
- 发(32748)
- 教育部(32366)
- 重点(32268)
- 期刊
- 济(136998)
- 经济(136998)
- 研究(74136)
- 农(51450)
- 财(47921)
- 中国(44258)
- 管理(41119)
- 融(35835)
- 金融(35835)
- 农业(34068)
- 科学(29738)
- 业经(28575)
- 学报(26985)
- 财经(24182)
- 大学(23372)
- 学学(22916)
- 技术(20914)
- 经(20574)
- 经济研究(20030)
- 问题(18573)
- 业(17496)
- 技术经济(15685)
- 农村(14669)
- 村(14669)
- 世界(14417)
- 农业经济(13688)
- 商业(13595)
- 贸(13053)
- 经济问题(12765)
- 现代(12587)
共检索到372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包双宝 凤兰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风险管理的重要的财务安排手段,被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用,但农业保险又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常常通过保费补贴等形式介入农业保险市场。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二: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应对农业保险市场进行适当的干预,主要可采取通过给予财政补贴和提供高质量数据和信息以纠正农业保险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问题、构建适当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对农民进行农业保险知识方面的培训等措施。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府职责 保险监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东立 谢凤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发展曲折前行。本文梳理农业保险制度演进历程,从农业保险产品、农业保险经营主体、政府补贴、大灾风险分散等方面解释了农业保险制度的演进逻辑,发现政府引导及面向农户需求是我国农业保险成功的关键。提出作为农业保护制度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的下一步改革方向:建立健全以农业保险为核心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多层次农业保险产品体系、目标精准的保险补贴体系、有序竞争的农险经营体系、农业巨灾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农业保险数据库。
关键词:
农业保险制度 改革 演进逻辑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祖荣
农业风险的特殊性导致农业保险的高价格。农业保险的高价格与农户的低收入,使农户对农业保险缺乏有效需求。农业保险的外部经济特征和准公共物品属性减少了农户投保的激励,进一步削弱农户的有效需求,从而形成政府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再生产顺利进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和作用,凸显政府比农户更需要农业保险。政府应承担农业保险发展的主导责任,从立法、经济和行政等方面予以支持。
关键词:
农业风险 农业保险 政府行为 农户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东京 田清旺
以政府转型为主题,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根据中国政府转型的历史演进路径,中国政府转型的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1978~1986年为经济建设型政府阶段、1987~2002年为经济调节型政府阶段、2003年至今为公共服务型政府阶段。政府转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客观界定政府职能,有效发挥政府职能。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波 李伟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的视角,运用199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的决策具有显著效应,工资性收入增加,农业机械采用水平也会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使用水平的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导致的,因此要改变优先发展农业生物化学技术的观点,而应注重农业机械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并重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建波 刘源
论文在回顾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与现阶段效果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运用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对政府不介入状态下农业保险的困境进行了解释;说明了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中的责任定位,认为对于农业保险存在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均衡问题的最适当解决方法是"政府干预+市场化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许梦博 李新光 王明赫
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风险、补偿农业损失的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和应对机制,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本文从农业保险历史发展角度上考察了政府介入问题,并总结了在政府主导作用下我国农业保险市场面临的问题,认为政府在农业保险市场中的功能定位应由主导作用向引导作用转型,更多的通过完善财税支持、全面加强监管、鼓励保险公司创新和提高农户农业保险认识等措施来引导农业保险市场发展。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府介入 主导作用 引导作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袁辉 李永芳
农业保险是通过保险的手段管理农业生产风险的一种制度安排。农业保险与农业科技、农业金融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纵观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历程,农业保险长期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本文通过构建非均衡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非均衡程度,提出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采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调控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供求关系,提升农业保险制度管理农业生产风险的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许莉 万春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从1951年初步建立,迄今已50多年的历史。以养老保险制度最为重要的两个方面——缴费和给付的变革为主线,回顾和总结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四个时期:1951~1965年的初步创立时期、1966~1976年的停顿时期、1977~1990年的恢复和改革探索时期以及1991年后的转轨时期。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改革历程 缴费 给付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荣 赵昶 赵粲钰
政府救济和农业保险是我国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两种手段。理论分析表明:政府救济费用增加既有可能引起农民增加投保(汲水效应),也有可能导致农民减少投保(挤出效应)。基于2001至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开展政府救济影响农业保险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在控制各省的上年受灾程度、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户受教育水平的基础上,人均农村自然灾害救济费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人均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均产生显著的汲水效应。进一步引入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中的救灾支出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仍然支持实证结论。该研究对我国健全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民因灾致贫返贫现象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魏超 陈盛伟 牛浩 李政
面对复杂的市场外部环境和内部扰动因素,如何提升市场韧性,实现“稳定、增长、转型”,是我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我国2008~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依据“抵抗-恢复-转型”的逻辑测算了农险市场韧性,并借助系统GMM估计探讨了地方政府“话语权”对农险市场韧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农险市场韧性差异显著,粮食主产区要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全国农险市场韧性整体上波动上升,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话语权”显著抑制了农险市场韧性水平的提升但影响存在明显的结构异质性,地方财政压力在其中发挥了正向调节效应。本文建议要明确地方政府干预的合理阈值区间,建立双轨监督机制;构建保费补贴绩效考核制度,灵活高效拨付资金;完善农业保险遴选机制,促进农险市场适度竞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严瑞珍 孔祥智 程淑兰 马九杰
转轨时期农民行为与政府行为的轨迹□严瑞珍□孔祥智□程淑兰□马九杰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农民的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并揭示其规律性并采取相应的举措,是理性化政府行为的客观基础。笼统地把农民行为都说成是理性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因此,政府必须...
[期刊] 改革
[作者]
曾宪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三次重大变迁: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到农民土地所有制,再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最后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每一次农地制度变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博弈。第一次变迁所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既促进了效率也体现了公平。第二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经营制度表面上看公平有余效率不足,实则是既缺乏效率也不公平。第三次变迁所形成的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制是公平诱因与效率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农地分配、农地调整、农地流转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都是公平与效率的博弈。我国农地制度进一步变迁的方向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并重。
关键词:
农地制度 变迁 公平与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海峰 张琦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20年来,经历了局部探索、全面铺开、立体规范、固本清源与开拓创新五个阶段,使中国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资本大国。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的关系,不断推进市场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飞
政府职能的定位及其转变的轨迹"政府职能转变"课题组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定位1、目前,我国正在从计划体制转向现代市场体制的过渡中。计划体制的特点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市场体制的特点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因此,在计划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