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97)
- 2023(13724)
- 2022(11393)
- 2021(10457)
- 2020(9019)
- 2019(19791)
- 2018(19448)
- 2017(37315)
- 2016(20100)
- 2015(21739)
- 2014(21271)
- 2013(21364)
- 2012(19687)
- 2011(17642)
- 2010(17943)
- 2009(17222)
- 2008(17434)
- 2007(16126)
- 2006(14649)
- 2005(13324)
- 学科
- 业(95564)
- 济(85541)
- 经济(85410)
- 企(74492)
- 企业(74492)
- 管理(69009)
- 农(48355)
- 方法(36939)
- 农业(32736)
- 业经(30880)
- 数学(28599)
- 财(28503)
- 数学方法(28389)
- 中国(22664)
- 制(21118)
- 务(19892)
- 财务(19881)
- 财务管理(19851)
- 企业财务(18826)
- 技术(17363)
- 贸(17248)
- 贸易(17240)
- 易(16796)
- 策(16510)
- 银(15860)
- 银行(15816)
- 行(15102)
- 体(15084)
- 理论(14856)
- 学(14797)
- 机构
- 学院(300017)
- 大学(294339)
- 济(127924)
- 经济(125727)
- 管理(119134)
- 理学(102251)
- 理学院(101287)
- 管理学(99844)
- 管理学院(99334)
- 研究(95776)
- 中国(80252)
- 农(69734)
- 财(60470)
- 京(60333)
- 科学(58514)
- 农业(54057)
- 业大(50572)
- 所(49336)
- 财经(47876)
- 江(46727)
- 中心(44983)
- 研究所(44468)
- 经(43506)
- 经济学(38565)
- 北京(37191)
- 州(36763)
- 财经大学(35008)
- 经济学院(34948)
- 范(34738)
- 师范(34281)
- 基金
- 项目(194501)
- 科学(154017)
- 基金(144053)
- 研究(139220)
- 家(126455)
- 国家(125147)
- 科学基金(107894)
- 社会(92651)
- 社会科(87386)
- 社会科学(87360)
- 省(76887)
- 基金项目(76274)
- 自然(69881)
- 自然科(68341)
- 自然科学(68321)
- 自然科学基金(67202)
- 划(63184)
- 教育(60933)
- 资助(57491)
- 编号(55214)
- 业(44063)
- 成果(43147)
- 创(43049)
- 部(42975)
- 重点(42745)
- 发(41793)
- 创新(39487)
- 国家社会(38725)
- 农(37686)
- 科研(37367)
- 期刊
- 济(151839)
- 经济(151839)
- 研究(86831)
- 农(70979)
- 中国(57290)
- 学报(50750)
- 财(48394)
- 农业(47255)
- 科学(46688)
- 管理(44844)
- 大学(38924)
- 学学(37571)
- 融(35673)
- 金融(35673)
- 业经(31469)
- 财经(24706)
- 业(24639)
- 技术(23303)
- 经济研究(22453)
- 经(21162)
- 教育(20875)
- 问题(20274)
- 版(16920)
- 技术经济(16715)
- 世界(15979)
- 商业(15367)
- 农村(15339)
- 村(15339)
- 现代(14372)
- 农业经济(14230)
共检索到452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瑞梅
利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2010—2019年面板数据,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国内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进行统计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农业保险反贫困总体收效良好,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逐年攀升。在剥离外部因素与随机干扰后,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就区域维度而言,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较第一阶段明显提高,但存在显著异质性。就时间维度而言,调节后的变量效率大多较第一阶段有所攀升。另外,在环境变量中,公共财政投入扩张会导致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降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农用机械使用率、农业GDP经济增长、城镇化水平以及农村社会救济对农业保险反贫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反贫困 三阶段DEA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任天驰 杨汭华
因灾致(返)贫一直是脱贫攻坚及其成果巩固的巨大挑战。基于2019—2020年五省两期农户调查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门限模型研究了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及保障水平变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保障水平是农业保险能否有效减贫的关键因素,在保障水平越过失效区间后,参加农业保险才可以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并且保障水平的失效区间会随贫困标准线的提高而扩大。其次,农业保险可以通过促进农业收入增长、降低收入波动以及提高消费水平的方式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最后,对脱贫户、陷贫户、持续贫困户以及持续非贫户进行异质性研究,发现农户贫困状态越深,农业保险发挥显著减贫效应所要求的保障水平临界值越小。因此,提高保障水平应成为农业保险政策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借助农业保险强化农户对农业技术的主动接纳和投入,从内生动力层面衔接现代农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汉成 陶建平
结合《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统计数据,在分析贫困地区农户收入分化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农业保险需求演变过程及面临的困局。理论分析表明:在农业风险损失较高以及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情况下,经营性收入比重越高的农户所遭受风险冲击越大,对农业保险需求越强烈;实证分析表明: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低于全国;东中西贫困地区农业保险需求水平呈现依次上升态势;贫困地区低收入组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无需求,中等收入组农户偏好高补贴和低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高收入组农户偏好低补贴和高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就农业保险政策调整提出若干建议,以确保贫困地区农业保险协调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军 付琦玥
法国是西欧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借鉴其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对指导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和反贫困事业的推进都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PEST理论,从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四重维度对中法农业保险进行了比较。中法两国政治体制不同,实施农业保险追求的政治目标也不同,法国侧重于对市场的调控和修正,我国侧重于反贫困,解决农民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问题。法国农业保险立法完善,互助保险的经营模式层次分明,保障范围广,财政补贴力度大,发展历史悠久,农民保险意识强,与科技结合紧密,启示我国要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程,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加大政府的扶持与补贴,提高农民保险意识,以及加大农业保险中对新兴科技的应用,以推动我国反贫困事业的进程。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反贫困 四重维度 法国 比较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富丽莎 李干琼
基于5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及门槛模型,从保障水平维度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缓解效应,并基于农业生产行为视角考察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仅在越过失效区间后,保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且对农户的风险型相对贫困脆弱性和资本型相对贫困脆弱性均具有显著缓解效应,但对前者的影响效应更强;就作用机理看,有效区间内,保障水平的提高主要通过促进农户扩大土地投入规模与提高农机应用的农业生产行为,进而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就农户异质性看,有效区间内,保障水平的提高可显著降低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对贫困脆弱性,且对小农户的影响效应更强。因此,需通过提升保障水平、健全农险与农业信贷融资的协同互动机制、增强农险政策指向性以提升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推动农业保险助力防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富丽莎 汪三贵 秦涛 李干琼 王禹
[目的]巩固脱贫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目标背景下,农业保险能否缓解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进而助力长效防贫亟待系统科学的实证考察。[方法]基于583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PSM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从相对贫困脆弱性视角就农业保险防贫效果进行分析,并基于农户生产行为影响视角考察农业保险防贫作用机理。[结果]农业保险可显著降低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且对农户风险型相对贫困脆弱性、资本型相对贫困脆弱性均具有显著缓解作用,但对风险型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更强。其次,提高农业规模投入、加强农机应用、促进专业化生产三条路径是农业保险影响农户生产行为进而助力防贫的有效路径。最后,农业保险对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且对小农户的影响效应更强。[结论]应通过驱动农户转向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全面提升农险整体保障水平、注重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农户的差异化风险保障需求等来促进农险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助力实现长效防贫。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燕媛 蔡荣
为探究农业保险对农户农药过量施用的影响及其原因,基于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损害控制生产函数对水稻种植户农药施用边际生产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模型判断农业保险对农户农药过量施用程度的影响,并进一步从农药施用的风险特征及风险来源视角揭示影响背后的深层原因。结果表明:1)从经济学角度看,样本地区绝大多数农户在农药施用中存在过量行为;2)农业保险不仅未带来农药减量效应,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户农药过量施用;3)这一影响与样本地区农药施用主要呈现出的风险增强效应有关,原因在于作物生长期遭遇的气象风险要超过病虫害风险。政府应考虑将农业保险补贴额度与农业生产技术选择相对接,积极引导、鼓励农户采用农药减量生产技术。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军 王彪
农业保险作为国家反贫困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保障水平关系着农业保险的扶贫力度。而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与国家的制度环境有很大关系。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出发,以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契约约束成本、度量和界定产权的成本、组织活动成本三重维度作为研究基础,对比分析中日制度环境下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及其所产生的反贫困绩效。针对自身发展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十三五"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祝仲坤 陶建平
农业保险能否肩负起提高农户收入的历史重任仍存在争议。为此,首先从理论层面理清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随后,利用2007~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农业保险及保费补贴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农业保险对农户收入有显著负效应,说明投保农业保险可能会导致农户管理水平下降,农业保险发展中还可能存在门槛效应、排序效应或排斥效应。另一方面,保费补贴对农户收入有显著正效应,说明保费补贴有助于增加农户收入。因此,必须加强农业保险宣传,优化农业保险供给,充分发挥保费补贴功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宗国富 周文杰
农业保险能否引发农户生产行为转移,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的课题。本文通过采用实证方法和经济计量工具,对农业保险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是:农业保险通过同一生产行为内部和不同生产行为之间的收入替代水平和农业保险补偿程度,从而影响农户生产行为。当前的农业保险收入补偿水平满足了大多数农户的收入风险分散预期,从而对农户的主要农作物的生产行为产生固化作用。基于吉林省616户参保农户的面板数据,若以政策性补贴保险政策引导农户生产行为转变,可以考虑采取多种补贴模式:一是高保障、低补贴模式;二是低保障、低补贴等模式;三是高保障、高补贴模式。若保障农民的收入稳定增长,则宜采用高保障、适度...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生产行为 收入替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鑫鑫 谢金华 杨钢桥 黄丹
为探讨社会网络、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利用2019年武汉城市圈部分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社会网络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未产生直接显著影响。第二,保险认知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可以有效促进其农业保险参保行为。第三,社会网络通过影响农户保险认知进而促进其农业保险参保行为,且保险认知起完全中介作用。鉴于此,应加强农户间以及农户与村干部的交流,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等,以更有效地促进农户参与农业保险。
关键词:
社会网络 保险认知 农业保险 参保行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树慧 谭偲凤 贺娟
[目的]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户的收入来源逐渐多元化,文章通过研究农户兼业化程度对不同类型农业保险偏好的影响,为针对性推广农业保险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湖北、湖南、河南三省粮食主产区的732份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logit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分析农户兼业化程度对保险种类偏好的影响,讨论种植规模在务农收入占比和保险种类选择之间的调节效应,以是否有固定非农工作将农户分为不同类型的兼业农户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 1)务农收入占比高的农户偏好传统的物化成本保险,务农收入占比低的农户更喜欢新型指数保险。2)兼业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大规模农户比小规模农户更愿意保成本、保产量。3)不同类型的兼业农户保险偏好存在差异,有固定非农工作的兼业农户比没有固定工作的兼业农户更愿意选择新型指数保险。[结论]有必要在务农收入占比高、种植规模大、没有固定非农收入的农户中推广传统的物化成本保险;在务农收入占比低、种植规模小、有固定非农收入的农户中推广新型指数保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渊
期望效用和保险理论的发展对农业保险有重要启示。一方面,人们在风险环境中的决策存在不对称性,非期望效用理论的发展使我们能够进一步明确农业保险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保险作为合作博弈,帕累托改进的利益在双方之间的分配机制、农业保险定价问题影响到市场形成和发展。本文提出两个简单定理。最后回顾了国际农业保险的最新发展趋势:MPCI的广泛运用、公私合营模式(PPP)、收入保险与指数保险,并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维 胡继连
通过对山东省400农户农业保险的问卷调查,反映农户的风险意识、参与农业保险的意愿及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分析农户参与农业保险比重低的原因,进而得出调查结论:自然灾害频发的现实需要农业保险,面对自然风险农户的保险意识淡漠,政策性农业保险是调动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重要保障,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可能成为农户参保与否的重要决策因素。应采取加强农业保险的宣传工作、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强化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作用和积极探索农业保险制度模式等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风险意识 问卷调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论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对农户家庭贫富的影响及对农村反贫困的意义——农民民生问题的一种研究视角
贫困农户农业科技需求意愿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新农保对贫困脆弱农户消费的影响
扶贫小额信贷、农户收入与反贫困绩效
贫困农户的能源使用及其对缓解贫困的影响
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助于贫困地区农户增收吗——兼论农户参与模式异质性的影响
退耕补贴到期对贫困地区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对大病风险冲击的影响研究——基于结构和水平的双重视角
对我国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行为研究——兼析交易效用和参考价格对农户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
贫困地区农户参与特色农业项目的影响因素研究——对武陵山区特色蔬菜种植村410个样本农户的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