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73)
2023(18111)
2022(15348)
2021(13982)
2020(12192)
2019(27672)
2018(27289)
2017(52671)
2016(28625)
2015(31722)
2014(31377)
2013(31284)
2012(28693)
2011(25658)
2010(25716)
2009(24337)
2008(24376)
2007(22019)
2006(19226)
2005(16965)
作者
(83940)
(70407)
(70237)
(66423)
(44413)
(34110)
(31995)
(27748)
(26520)
(24982)
(23855)
(23557)
(22139)
(22032)
(21874)
(21703)
(21491)
(20822)
(20146)
(20115)
(17594)
(17409)
(16927)
(16099)
(16046)
(15680)
(15529)
(15526)
(14195)
(13992)
学科
(123863)
经济(123718)
(108145)
管理(90246)
(87977)
企业(87977)
方法(59984)
数学(50799)
数学方法(50285)
(49171)
(37657)
业经(34517)
农业(32452)
中国(30313)
(25877)
财务(25833)
财务管理(25783)
(25609)
贸易(25602)
(25097)
(24946)
企业财务(24473)
地方(23130)
技术(21169)
(20665)
(19598)
银行(19542)
(18947)
(18686)
理论(18640)
机构
学院(414404)
大学(409097)
(174120)
经济(170961)
管理(166322)
理学(143849)
理学院(142406)
管理学(140138)
管理学院(139408)
研究(130343)
中国(105164)
(85674)
(84549)
科学(80746)
(80656)
业大(67440)
农业(66043)
(66014)
财经(64751)
中心(62924)
(62185)
研究所(59836)
(58983)
经济学(53270)
北京(52927)
(48906)
经济学院(48608)
财经大学(47921)
(47653)
师范(47034)
基金
项目(279780)
科学(220985)
基金(206262)
研究(197937)
(180655)
国家(179081)
科学基金(154912)
社会(128740)
社会科(122005)
社会科学(121967)
(110099)
基金项目(110025)
自然(102493)
自然科(100235)
自然科学(100205)
自然科学基金(98480)
(92061)
教育(89562)
资助(84168)
编号(78193)
重点(62343)
(61784)
成果(60798)
(60140)
(59913)
创新(55762)
科研(54703)
(54592)
国家社会(53598)
教育部(52781)
期刊
(190318)
经济(190318)
研究(113177)
(81740)
中国(73714)
学报(67448)
(64921)
科学(61612)
管理(60582)
农业(54731)
大学(51210)
学学(49288)
(43138)
金融(43138)
业经(36286)
技术(35609)
财经(32144)
(29393)
经济研究(28963)
教育(28923)
(27496)
问题(26291)
技术经济(22452)
(21420)
统计(20915)
(20304)
(19765)
商业(19717)
世界(19212)
现代(18718)
共检索到602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婕妤  
京津冀地区农业及农业保险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农业保险密度对农业产出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根据农业产值将样本分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并进行分组回归。分析表明:在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的影响效应中,农业保险密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农业产出均发挥正向的调节作用,农业保险密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中,与农业技术进步指标体现出正相关关系,与农业技术效率指标无显著关系。高产值组和低产值组在指标中表现出稳健性,但弹性系数不同。建议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创新产品模式,针对不同产值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加快数字化经营转型并通过再保分散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姜  孟鹤  龚晶  
本研究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估算了2000—2013年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Tobit模型检验了自然条件、水利设施、农业生产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因素对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虽然整体高于全国水平,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其中河北省的农业节水潜力最大,未来应加强三地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协作和节水技术共享;地下水占供水结构比例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对京津冀农业全要素用水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水库容量、牧渔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户均耕地面积、农村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强  王哲  
农业节水技术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总量的关键途径。然而,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一定会减少区域农业用水总量么?通过构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进而估算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有效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京津冀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北京市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最低,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高。(2)三个地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年际波动较为明显,大体呈现出下降趋势。(3)农业灌溉面积、耗水作物面积、农业用水管理是影响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关键因素。据此,政府应从加大节水宣传、完善农业水权水价市场、发展基层农业用水组织等方面降低农业用水反弹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永强  王哲  
农业节水技术被认为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农业用水总量的关键途径。然而,农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业用水效率的提高一定会减少区域农业用水总量么?通过构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模型,利用2000—2019年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农业技术进步增长率,进而估算京津冀地区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有效减少了农业灌溉用水,京津冀三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北京市农业用水反弹效应最低,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高。(2)三个地区农业用水反弹效应年际波动较为明显,大体呈现出下降趋势。(3)农业灌溉面积、耗水作物面积、农业用水管理是影响农业用水反弹效应的关键因素。据此,政府应从加大节水宣传、完善农业水权水价市场、发展基层农业用水组织等方面降低农业用水反弹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肖红波  陈雨霞  白宏伟  
[目的]通过测定京津冀三地农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同度,评价目前京津冀农业协同水平。[方法]首先构建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和农业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熵値法对三地农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其次,采用协同度模型测定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协同程度和农业一二三产业协同程度,并进行分析。[结果]北京农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最高,天津其次,河北最低;从分项指标得分看,北京农业投入水平和产出水平最高,天津产业发展程度最高,三地可持续发展差异较小;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指标得分较低。2011—2019年,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的协同度值为0.52-0.82,目前处于中高度协水平;京津冀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度在2016年之前均小于0.2,之后上升至0.5,目前处在中度协同发展水平。[结论]京津冀农业发展综合水平差距明显,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滞后,京津冀农业综合发展处于中高等协同发展水平,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处于中度协同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崔海云  施建军  
农业龙头企业协同创新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方式,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层次回归法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协同创新、承诺与龙头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情感承诺在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与其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而计算性承诺在龙头企业协同创新与其社会绩效关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康晓洁  李瑾  曹冰雪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供给服务进行跟踪调查,利用调查数据深入分析该地区农业科技供给、采纳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和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科技供给重产中轻产后、重生产轻经营、重技术轻市场特征明显,在供给内容和渠道上均存在错位;网络供给渠道建设不完善,科技需求者知识水平不高、对农业技术或产品了解不足。针对以上问题,给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农业科技有效供给的策略,为其他地区农业科技供给效率提升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萍  陈百明  王秀芬  
根据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任务、利用方式及区域资源特征,构建了区域农业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的空间层次结构。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通过建立不同利用方式、不同层次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层次系统进行了评价。利用评价结果,系统分析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尺度效应,相应提出了不同层次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忠江  艾巧玥  
文章基于对京津冀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和对策。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在农业发展方面各具优势,河北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和供给基地,北京在林业、天津在渔业方面也具有相对优势,这就为京津冀地区农业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在生态农业的发展方面,京津冀地区既具有人才、自然和政策优势,也具有资源、发展和合作劣势,所以其生态农业协同发展应遵循如下路径:多地区"小生态农业"共同发展,跨地区园区或基地生态农业的发展,一体化的生态农业协同发展体系。为了实现这一路径,应该从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创新农业组织形式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四个方面采取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蒋宁  程明洋  刘彦随  李进涛  
从地理学的视角,基于城乡地域系统理论,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城镇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时间上,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人口系统发展水平逐渐降低,经济系统波动性降低,社会系统逐步升高,资源环境系统发展趋于稳定,农业农村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空间上,京津冀地区的县域农业农村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地区、东南地区、西北地区。(2)人口、经济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系统耦合水平较高,土地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系统耦合水平较低。城镇化对农村人口系统呈现负向效应,而对社会系统呈现正向递增效应,对环境系统具有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经济与土地城镇化对经济系统具有正向递增效应,人口与土地城镇化对农村的资源系统具有正向递减效应。(3)城镇化对农业农村发展具有典型的阶段性和空间差异性特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母爱英  何恬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定局,严重的雾霾天气迫使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鉴于三地在农业发展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培育和构建京津冀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将成为京津冀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目前产业链的构建中存在着区域层面的产业链尚未形成、顶层设计与协作机制严重缺失等突出问题,应加强从总体布局、工农循环相结合等五个方面的培育和引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燕  
本文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归纳总结出京津冀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其次,运用计量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原因对京津冀的影响程度;分析得出:建筑粉尘对京津区域雾霾产生影响最大,汽车尾气对河北雾霾产生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京津冀要采取联动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京津区域可征收建筑扬尘税、推广新型建筑材料等,而河北可增收尾气排放税、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等。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吕程  张亮  
以我国2007年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情况,编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12大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外向程度较高,对其他地区产业的支持力度高于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且物流业产业关联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均较高;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物流业也存在运营效率低下、区域内产业联动有待加强以及垄断势力较强、价格显著偏高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吕程  张亮  
以我国2007年省区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根据物流业的产业关联情况,编制了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12大产业部门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建立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比较分析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业外向程度较高,对其他地区产业的支持力度高于长三角地区,辐射范围更加广泛,且物流业产业关联程度以及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均较高;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物流业也存在运营效率低下、区域内产业联动有待加强以及垄断势力较强、价格显著偏高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敏  苗润莲  卢凤君  李梅  胥彦玲  
农业区域协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对推进京津冀农业一体化进程、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立足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区域协作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和发展升级,梳理了京津冀三地农业发展定位和农业产业链运营现状,指出了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中环节延伸对接缺乏统筹、跨区域产业链环节优化不足和缺乏主体整合。以京津冀农业产业链升级为目标,基于产业链环节对接与区内外空间联通,提出了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的3种模式,包括产后拉动主导型模式、产前推动主导型模式、产中提升主导型模式,并分别以京承农业合作、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和北京市通州区西集镇农业等典型案例对上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