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92)
2023(17329)
2022(14336)
2021(12873)
2020(10661)
2019(23993)
2018(23778)
2017(46264)
2016(24833)
2015(27618)
2014(27730)
2013(27840)
2012(26074)
2011(23621)
2010(24276)
2009(22844)
2008(23034)
2007(21091)
2006(19077)
2005(17688)
作者
(71333)
(59772)
(59556)
(56364)
(38193)
(28761)
(26922)
(23208)
(22793)
(21452)
(20687)
(20135)
(19329)
(18982)
(18973)
(18343)
(17598)
(17328)
(17299)
(17181)
(15025)
(14760)
(14669)
(13796)
(13485)
(13405)
(13391)
(13335)
(12062)
(11721)
学科
(119449)
经济(119284)
(103748)
管理(87972)
(83807)
企业(83807)
方法(48871)
(48742)
数学(39342)
数学方法(39105)
(36352)
业经(35232)
中国(33225)
农业(32610)
(28595)
地方(25408)
(24285)
财务(24255)
财务管理(24210)
企业财务(23064)
(21825)
银行(21807)
(20935)
(20705)
金融(20703)
(20678)
贸易(20662)
技术(20536)
(20027)
环境(20022)
机构
学院(370728)
大学(364945)
(165109)
经济(161989)
管理(148442)
理学(126309)
理学院(125120)
管理学(123591)
管理学院(122894)
研究(119917)
中国(99588)
(82061)
(75735)
(66965)
科学(66560)
财经(63608)
(58919)
(58639)
(57668)
中心(56415)
业大(52231)
研究所(52048)
经济学(50989)
农业(50875)
北京(47694)
财经大学(46829)
经济学院(46036)
(46030)
(43853)
师范(43475)
基金
项目(233370)
科学(187191)
研究(176024)
基金(172481)
(146765)
国家(145357)
科学基金(127727)
社会(117589)
社会科(111409)
社会科学(111386)
(91718)
基金项目(90619)
教育(79434)
自然(78746)
自然科(76956)
自然科学(76941)
自然科学基金(75640)
(75003)
编号(70685)
资助(70148)
成果(56803)
(53935)
(53397)
重点(51477)
(50851)
(49643)
国家社会(49175)
课题(48410)
创新(46896)
教育部(46821)
期刊
(195742)
经济(195742)
研究(115540)
中国(77893)
(67538)
(65652)
管理(58529)
学报(49300)
科学(49286)
(46503)
金融(46503)
农业(45016)
大学(40090)
学学(38185)
业经(36200)
教育(33463)
财经(32692)
技术(32479)
经济研究(29384)
(28030)
问题(25962)
(23501)
技术经济(20643)
(19143)
世界(18998)
商业(18248)
现代(17742)
(17191)
经济问题(17159)
统计(16977)
共检索到578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景政   穆月英  
[目的]在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降碳的背景下,探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助力我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08—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考察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1)农业保险发展显著促进农业生产碳减排,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存在以政府补贴力度为前提的门槛效应。当政府补贴力度较低时,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碳排放无显著影响;只有政府补贴力度达到一定门槛值后,农业保险才会发挥碳减排作用。(3)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主要通过促进专业化种植和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生产碳减排。(4)随着农业生产碳排放量的降低,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结论]应通过财政补贴方式继续全面推广农业保险,引导农户转向专业化、绿色化生产,以推动农业低碳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泽   丁斋娟  
加快推进智能化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文章以中国智能化发展与节能减排融合为契机,利用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发展的节能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智能化发展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智能化发展的减排效应存在空间溢出特征,且在区域维度、时间维度和智能化水平维度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智能化发展能够引致节能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以及规模效应,其中,节能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是智能化发展实现碳减排的主要作用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力   金雨婷   程明  
通过分析土地流转过程中农业碳排放问题,有利于农业减排固碳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2006-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土地流转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规模经营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农业碳排放。异质性结果表明,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在东部、西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和种植业区尤为显著。基于此,应该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发挥土地流转对农业碳排放的减量效应;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优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政策。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合君  潘宁宁  吴婷  
发展数字经济是有效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重要抓手。利用2016—2020年中国22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能源环境效率和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等渠道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加强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降低城市碳排放强度的进程中存在双重门槛,只有在数字经济发展超过特定门槛值时,碳减排效应才会显著,且其效应呈现出递减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降低非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但对降低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政府应积极抓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基建”的发展机遇,夯实数字经济基础底座,实现城市碳减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建   白婉婷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的数据,系统构建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体系,并将环境规制异质性纳入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非线性动态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环境规制门槛下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呈现总体上升而局部波动的趋势,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门槛效应,较低的环境规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数字经济的碳减排效应,而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提升并跨过阈值,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抑制区域的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雪  王永平  王静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利用分组回归模型从地理区位、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生产对象三个维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通过规模经营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平衡区以及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尤为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兆东  李萝宇  蔡植锴  
政府审计可以通过规制政府和责任人的制度和行为发挥碳减排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假设,本研究分别以2007~2018年和2012~2017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和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角度实证检验政府审计(政府环境审计业务和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降低碳排放水平,且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审计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来减少地区碳排放;目前审计署执行的政府环境审计碳减排效果弱于地方政府环境审计的碳减排效果;财政状况越好的地区,政府环境审计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越强。以上发现为政府审计的碳减排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支持,为完善我国环境治理政策工具、助推“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史小英   令涛   张宗军  
文章利用2007—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的动态互动关系,结果表明: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虽然相互贡献度较低,但加深趋势逐步显现。农业保险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逐步融合、协调发展的效应逐渐凸显,耦合协调度等级发生了明显迁移,轻度及濒临失调省份占比下降至零,初级协调省份占比不断扩大,勉强协调成为主要类型;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全局上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中,“高高”型省份多分布在东部地区,“低低”型省份多分布在西部地区,“高低”型省份和“低高”型省份相对分散。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崔万田  何春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重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城镇化是经济新的增长点,那么城镇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如何?为解决这个问题,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城镇化和农村贫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2000—2014年中国25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城镇化与农村贫困呈现出U型关系,在城镇化发展前期,城镇化有利于农村贫困的减少,在城镇化发展后期,城镇化不利于农村贫困的减少;(2)城镇化农村减贫的收入效应要大于转移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晨阳   张凌宇   韦宏耀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不仅具有分散经营风险的作用,更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1年中国31个地区(不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研究农业保险的增产减排效应是否可以提升碳生产率。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升农业碳生产率,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水平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农业碳生产率可提高0.1108万元/吨。农业保险影响农业碳生产率的主要渠道是农业技术进步,农业产业集聚渠道并未得到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政策异质性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丰富完善了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体系和强化农业保险环境效益的相关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群  韩雯  程毅  
文章研究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化进程中的农业发展状况,以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为基础,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模型)、协整回归方程(ECM模型)对上海农林牧渔四个农业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效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城市功能的转变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布局等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至今,四个农业部门中只有种植业部门和渔业部门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以及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此外,基于已构建的两个部门产出回归关系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均可有效地根据不同预测需求进行未来产值的经济性预测。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卢紫珺  陈曦  
文章运用2010—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和GMM分析方法,考察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缓贫困的直接影响机制和间接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包容性金融发展可以直接减缓贫困,也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收入分配两条途径间接减缓贫困,其中间接机制的贡献大于直接机制,收入分配的贡献大于经济增长。文章还首次验证了包容性金融发展减贫过程中,经济增长对于收入分配具有单向影响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能源碳减排的机理,对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技术进步背景下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科学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碳排放回弹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准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能源碳排放削减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回弹量存在较大波动,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且回弹效应均值为0.176。我国省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性,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进步1个百分点,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可使周边地区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降低0.120%。促进农业能源碳减排,应重点研发颠覆性减排技术,积极引导农业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制定区域技术标准。
[期刊] 改革  [作者] 田云  尹忞昊  
厘清技术进步推动我国农业能源碳减排的机理,对农业农村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构建技术进步背景下农业能源碳排放回弹效应模型,科学测度我国30个省(区、市)2001—2018年碳排放回弹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准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能源碳排放削减量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回弹量存在较大波动,碳排放存在部分回弹效应,且回弹效应均值为0.176。我国省域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性,技术进步对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表现为,农业技术进步1个百分点,其产生的溢出效应可使周边地区农业能源碳排放强度降低0.120%。促进农业能源碳减排,应重点研发颠覆性减排技术,积极引导农业能源利用模式转型,制定区域技术标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志伟  
文章构建了"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并以2001-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工业产出数据为样本,研究了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强度和污染物减排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工业污染物排放对于产出增长具有刺激作用,同时产出增长又会引起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从而证明了中国工业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但由于环境规制投资依然不足,规制效率相对偏低,治理的整体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分阶段看,"先污染,后治理"发展模式在过去十余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2008年后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分地区看,中国几乎所有地区都处于"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中,而环境规制的效果仅在东部地区较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