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97)
2023(24471)
2022(20845)
2021(19216)
2020(16293)
2019(37140)
2018(36801)
2017(69804)
2016(38425)
2015(43117)
2014(42985)
2013(42595)
2012(39594)
2011(35908)
2010(36301)
2009(34018)
2008(33869)
2007(30709)
2006(27332)
2005(24476)
作者
(116427)
(97386)
(96694)
(91971)
(61604)
(46880)
(43948)
(38245)
(36840)
(34945)
(33134)
(32811)
(31150)
(30992)
(30396)
(29922)
(29335)
(28863)
(28078)
(27907)
(24522)
(24118)
(24045)
(22199)
(21931)
(21771)
(21766)
(21672)
(19894)
(19438)
学科
(159393)
经济(159214)
(121939)
管理(113593)
(100264)
企业(100264)
方法(70740)
数学(59471)
数学方法(58585)
(54160)
中国(43931)
(43278)
业经(41167)
农业(35876)
(34300)
地方(33827)
(31788)
(29224)
贸易(29205)
(28878)
财务(28778)
财务管理(28719)
(28308)
理论(27905)
企业财务(27232)
(26289)
银行(26192)
技术(25746)
(25427)
(24977)
机构
学院(558092)
大学(555161)
(220127)
经济(215297)
管理(213376)
研究(189553)
理学(183094)
理学院(180957)
管理学(177318)
管理学院(176316)
中国(146172)
科学(121289)
(119338)
(109927)
(102840)
(98423)
业大(90206)
研究所(89358)
中心(87432)
(85992)
农业(85771)
财经(81482)
北京(75322)
(73969)
(72363)
师范(71493)
(68973)
(68163)
经济学(65893)
(61172)
基金
项目(372430)
科学(290465)
基金(268046)
研究(264207)
(237042)
国家(234998)
科学基金(200032)
社会(165020)
社会科(156149)
社会科学(156101)
(147632)
基金项目(140974)
自然(133097)
自然科(130057)
自然科学(130018)
自然科学基金(127693)
(124175)
教育(122065)
资助(111826)
编号(107282)
成果(86738)
重点(84215)
(80779)
(80545)
(77275)
课题(74877)
创新(71963)
科研(71885)
计划(69455)
大学(68287)
期刊
(248733)
经济(248733)
研究(160063)
中国(112247)
(103700)
学报(97525)
科学(86581)
(80817)
管理(80317)
大学(72872)
农业(69818)
学学(69247)
教育(59732)
(54637)
金融(54637)
技术(49922)
业经(43789)
财经(39904)
经济研究(38148)
(37300)
(34277)
问题(32839)
(29474)
技术经济(28355)
统计(27451)
科技(26803)
图书(26123)
业大(25868)
(25344)
理论(24717)
共检索到836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悦  杨骁  张伟科  
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有效机制,是保障农业稳定生产和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选取2010—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了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考察不同形式的空间计量模型和权重后,这一结果仍然具有稳健性。因此,提高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是提升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政策选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瑛  陈柏云  王忆雯  
选择2006~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运用DEA-BCC模型、熵值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会促进周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2)单一的金融发展和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现阶段,"金融发展-环境规制"相结合的模式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应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发展成效;完善环境规制体系,合理进行污染治理投资;制定适宜环境规制政策,结合考虑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甘甜  陈池波  陈胜  邢美华  
文章在重塑农村人力资本内涵与农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TFP)测算体系的基础上,利用1995—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环境TFP的影响,以期从农业环境TFP变动的视角判断中国是否存在“农村人力资本陷阱”。研究结果表明:在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初期,农业发展极易落入低水平人力资本与非技能偏向技术相嵌合的“农村人力资本陷阱”。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教育程度的快速提升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产生了消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其对农业环境技术进步的正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锋  马敬桂  胡琴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助于改善农业资源配置、加大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在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下提出对应的研究假说,借鉴交互项和中介效应模型引入资源配置和经营规模作为影响机制变量,利用2008—2017年的中国30个省(市、区)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和广义矩估计实证分析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直接的提升效应,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经营规模间接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控制内生性采用广义矩估计后上述结果仍然显著;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配置(经营规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传导机制。研究结果不仅能够有助于理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红雨   钟青  
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论文采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的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本地区的农村数字经济会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非线性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红雨   钟青  
推动农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而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动能。论文采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的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本地区的农村数字经济会对周边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产生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会增强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3)农村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显著非线性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守卫  
基于2005—2016年29个省(区、市)际的面板数据,对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影响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同样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垄断程度较强农村金融市场结构不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提高;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技术进步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值,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农业技术进步,从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层面,农村金融市场结构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因而,推进与农村、农业经济结构相匹配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改革,进而调整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结构,要充分考虑农业发展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刚  杨孟禹  
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区域差异与空间效应有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用DEA-Malmquist法测算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从地理邻近、经济社会特征两方面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静态、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对中国29个省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关联效应进行考察。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率存在正向的空间相关性,部分区域存在集聚带;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和内生性冲击后,地理邻接特征的空间关联效应为0.43,空间距离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35,经济存量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23,人力资本特征的空间效应为0.13;农业TFP在地区间存在以地理区位、经济社会特征的关联效应,且以地理区位为主导,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纠正了静态面板模型过高估计的偏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骏  蔡贤恩  
本文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1990—2007年福建省的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增长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然后,利用协整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动态模拟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度)对福建省农业技术进步变化率、技术效率变化率的影响,以及对外开放和两者的协整关系,进而说明福建省对外开放对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作用。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省对外开放与其农业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福建省对外经济开放对福建省农业技术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对农业技术进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翔  杨柳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华东地区六省1978—201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华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部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15年,华东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4.59%,依次呈现出递减、递增、平稳的变化趋势;农业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是华东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阻碍因素,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规模效率对农业增长阻碍作用不明显;要素配置效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即存在结构红利,但不显著。据此提出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加快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等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志军  陈晨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较大,研究省际OFDI、出口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需重视空间因素的作用。本文基于2005~2014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OFDI和出口贸易这两个方面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省际OFDI、出口贸易和全要素生产率均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OFDI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负相关;出口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并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促进邻接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因此,我国需重视技术寻求型OFDI的建设,充分考虑OFDI对国内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影响,以期达到对外投资和出口贸易双实现技术溢出效应的效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起到主要作用。(2)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阻碍作用,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燕  徐妍  
文章根据中国2000-2008年20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建立了以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为门限变量的双门限回归模型,以考察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产业空间集聚主要促进体现型技术进步,对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弱;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其影响力随集聚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减弱,集聚规模存在最佳边界;产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及技术进步的影响在不同门限区间的行业技术梯度特征较明显,资源性和中低技术行业的集聚水平较低但集聚效应较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乔宇鹤  
首先利用DEA-Malmquist方法测度2009—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然后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分析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幅度的波动,地区差异较为明显,技术进步对于大多数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起到主要作用。(2)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和激励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阻碍作用,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有促进作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也十分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