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55)
2023(24335)
2022(20749)
2021(19134)
2020(16224)
2019(37014)
2018(36740)
2017(70067)
2016(38518)
2015(43191)
2014(43154)
2013(42832)
2012(39769)
2011(36089)
2010(36416)
2009(33995)
2008(34081)
2007(30869)
2006(27519)
2005(24789)
作者
(115990)
(96968)
(96439)
(91592)
(61556)
(46559)
(43737)
(38026)
(36677)
(34818)
(33099)
(32577)
(30923)
(30906)
(30405)
(29752)
(29273)
(28775)
(27965)
(27863)
(24320)
(23916)
(23817)
(22106)
(21893)
(21694)
(21660)
(21605)
(19805)
(19330)
学科
(157991)
经济(157784)
(123218)
管理(118164)
(101862)
企业(101862)
方法(68242)
数学(56861)
数学方法(56144)
(52742)
(45869)
中国(43805)
业经(40839)
(35322)
农业(34935)
(34022)
地方(33325)
(29831)
财务(29735)
财务管理(29672)
(29327)
贸易(29308)
(28443)
企业财务(28153)
(27679)
银行(27584)
理论(26859)
(26303)
(25896)
(25645)
机构
学院(557495)
大学(556311)
(222284)
经济(217384)
管理(213744)
研究(190362)
理学(182855)
理学院(180747)
管理学(177390)
管理学院(176385)
中国(147304)
科学(120129)
(119525)
(108013)
(106767)
(98588)
研究所(89219)
业大(88732)
中心(87726)
(86453)
农业(84295)
财经(83646)
(75932)
北京(75430)
(71730)
师范(70880)
(68798)
(68453)
经济学(66611)
(61938)
基金
项目(369847)
科学(288645)
基金(266834)
研究(264175)
(235272)
国家(233241)
科学基金(198463)
社会(165584)
社会科(156663)
社会科学(156617)
(146030)
基金项目(140895)
自然(131107)
自然科(128041)
自然科学(128002)
自然科学基金(125710)
(122856)
教育(121271)
资助(110433)
编号(107035)
成果(87241)
重点(83489)
(80600)
(80380)
(76998)
课题(74523)
创新(71757)
科研(71399)
计划(68438)
教育部(68203)
期刊
(253871)
经济(253871)
研究(163189)
中国(113742)
(101642)
学报(95986)
科学(85296)
(84786)
管理(81076)
大学(71901)
学学(68290)
农业(68104)
教育(58170)
(56555)
金融(56555)
技术(48300)
业经(44069)
财经(41395)
经济研究(38590)
(36365)
(35537)
问题(33540)
(28936)
技术经济(27707)
科技(26648)
理论(25350)
图书(25321)
统计(25260)
(24997)
现代(24887)
共检索到8427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建学  陈盛伟  牛浩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推动低碳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08—2020年全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保险发展能够对农业碳排放起到抑制作用;(2)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主要集中体现在中部、西部地区,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作用要高于非粮食主产区;(3)农业保险发展能够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扩大农业经营规模的途径抑制农业碳排放,环境规制在农业种植结构中起到了调节作用。据此提出了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盛伟  李嘉欣  
本文从“外部环境—心理认知—行为意向”的路径出发,基于山东省111份县级保险机构和448份种粮大户的农业保险配套数据,以保险认知为中介变量、保障水平为调节变量,采用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县级保险机构服务能力对参保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的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1)县级保险机构服务能力对参保种粮大户生产积极性有显著促进作用。(2)种粮大户保险认知在县级保险机构服务能力与生产积极性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3)就县级保险机构服务能力正向影响种粮大户保险认知而言,保障水平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提出:未来需注重把控农业保险服务人员的数量及素质、着重考核专职人员执业能力、引导建立农业保险行业标准、搭建“政府-公司-农户”的互动平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玮  孙丽兵  庹国柱  
本文结合保险定价基本原理和保障水平驱动机制,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户经营性净收入的影响机理。同时,本文利用2008—2018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户经营性净收入的影响。面板结构方程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在保障广度和保障深度两方面影响农户经营性净收入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并且在农业灾害发生前,财政保费补贴比例的提高有助于增强保障广度和深度对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的驱动力;在农业灾害发生后,保障赔付效益对保障水平的农户增收效应具有抑制作用。最后,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考察不同保险保障水平影响农户经营性净收入的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宽   史磊  
[目的]破解农业碳排放问题是全面推进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展新途径。[方法]基于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和空间影响关系。[结果](1)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2)基于投入要素视角,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科技进步发挥了中介作用,即农村产业融合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技术等要素间接实现“减碳效应”。(3)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碳排放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4)农村产业融合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农业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结论]充分肯定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碳排放的重要作用,继续发挥好政策、资金和技术的保障作用,深化农村产业融合进程,助推低碳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生   王奇珍   支海兵  
农业碳减排关系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实证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不同维度和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对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不同。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且农地流转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非线性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其不同发展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缓-增-缓”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促进农业碳减排应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推动农地流转。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勇斌   魏春华   刘殿国  
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农业生产力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已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新支撑、新引擎。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大小、方向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并且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农业保险分别在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中介效应和正向调节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大小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的特征,并且农业新质生产力对西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本文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孟维福   石可敬   李建英  
数字经济是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厘清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机理,可为我国农业低碳绿色发展提供路径参考。论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自治区与港澳台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指标,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效应显著。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剔除直辖市和因变量滞后一期等方式进行再检验之后,结论依然稳健。第二,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适度规模和绿色金融两个传导机制降低农业碳排放。第三,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农业的碳排放影响表现出区域性的不同。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在中西部地区、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科技投入高的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鉴于此,论文从因地制宜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加大绿色金融服务供给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景政   穆月英  
[目的]在推进农业农村领域减排降碳的背景下,探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助力我国实现“2030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08—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和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考察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1)农业保险发展显著促进农业生产碳减排,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效应存在以政府补贴力度为前提的门槛效应。当政府补贴力度较低时,农业保险发展对农业生产碳排放无显著影响;只有政府补贴力度达到一定门槛值后,农业保险才会发挥碳减排作用。(3)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主要通过促进专业化种植和技术进步实现农业生产碳减排。(4)随着农业生产碳排放量的降低,农业保险发展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结论]应通过财政补贴方式继续全面推广农业保险,引导农户转向专业化、绿色化生产,以推动农业低碳转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英君  
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保险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和判断,证明:(1)农民人均纯收入、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这三个变量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根据模型估计结果,农民人均纯收入、保费收入和保费支出之间存在显著的误差修正机制。同时,(2)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都在增加;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赔款支出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3)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增加会引起保费支出的增长,反之亦然。基于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伟  
本文利用河北省11个市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在控制了农业生产结构、耕地经营规模、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受灾情况4个变量的基础上,检验了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估计结果均表明,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般认为,减少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对矛盾关系,本文的研究为在不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生产领域的碳减排探寻了一条成功的路径,即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碳排放绩效。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伟  
本文利用河北省11个市1998—2014年的面板数据,在控制了农业生产结构、耕地经营规模、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受灾情况4个变量的基础上,检验了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碳排放绩效的影响效应。混合回归、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估计结果均表明,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碳排放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一般认为,减少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对矛盾关系,本文的研究为在不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生产领域的碳减排探寻了一条成功的路径,即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以提高农业碳排放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雪  王永平  王静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在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并利用分组回归模型从地理区位、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生产对象三个维度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通过规模经营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三种渠道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数字乡村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在中西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和平衡区以及种植业区和畜牧业区尤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