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88)
2023(13060)
2022(10670)
2021(10052)
2020(8540)
2019(19188)
2018(18896)
2017(36471)
2016(19393)
2015(21897)
2014(21758)
2013(21720)
2012(20295)
2011(18257)
2010(18784)
2009(18173)
2008(18673)
2007(17071)
2006(15437)
2005(14344)
作者
(54860)
(46147)
(45900)
(43553)
(29353)
(22130)
(20701)
(18148)
(17608)
(16517)
(15887)
(15422)
(14802)
(14494)
(14405)
(13953)
(13635)
(13184)
(13164)
(13017)
(11542)
(11320)
(11151)
(10663)
(10379)
(10309)
(10228)
(10135)
(9217)
(9189)
学科
(91230)
(91195)
经济(91107)
(72362)
企业(72362)
管理(68744)
(46321)
方法(39298)
农业(30660)
数学(30427)
业经(30423)
数学方法(30181)
(29357)
中国(26921)
(22014)
(19468)
财务(19452)
财务管理(19420)
企业财务(18381)
(18301)
贸易(18290)
(17909)
(17603)
技术(17284)
(16571)
银行(16564)
(16235)
(15952)
理论(15876)
(15184)
机构
学院(294085)
大学(290458)
(136719)
经济(134495)
管理(119279)
理学(101878)
理学院(100983)
管理学(99825)
管理学院(99271)
研究(95447)
中国(83056)
(65681)
(60537)
(56359)
科学(52202)
财经(51402)
(47127)
(46830)
中心(44474)
(44423)
农业(42812)
经济学(42715)
研究所(41953)
业大(41491)
经济学院(38476)
北京(38337)
财经大学(37797)
(34707)
经济管理(34108)
(33270)
基金
项目(182454)
科学(146922)
研究(138073)
基金(137487)
(117206)
国家(116044)
科学基金(101719)
社会(94213)
社会科(89029)
社会科学(89008)
基金项目(71578)
(68413)
自然(61824)
教育(60632)
自然科(60490)
自然科学(60477)
自然科学基金(59510)
资助(56298)
(56047)
编号(54862)
成果(44364)
(42997)
国家社会(40328)
(40046)
重点(39673)
(39480)
(39213)
教育部(37610)
(37419)
人文(36872)
期刊
(161336)
经济(161336)
研究(92903)
(59036)
中国(58682)
(53322)
管理(46097)
科学(40394)
农业(39655)
学报(38762)
(36109)
金融(36109)
大学(31901)
学学(30564)
业经(29849)
财经(27025)
技术(24744)
经济研究(24651)
(23359)
教育(21859)
问题(21488)
(20698)
世界(18283)
技术经济(17545)
(17436)
农村(15049)
(15049)
国际(14885)
(14351)
经济问题(14322)
共检索到455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晓安  叶成徽  
在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其是否属于(准)公共产品、农民的风险态度、政府是否该介入、如何介入,不仅在一般的理论层面存在争议,而且也涉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等特殊性问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之后,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对政府介入解决我国农业保险三大基本特征(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不足,市场发育和制度规范的双重缺失,以及逆选择与道德风险严重)的定位及行为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勇  陈雨露  
在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政府是否应该介入、如何介入,不仅在一般的理论层面充满了争论,而且还涉及到制度文化和国家特殊性问题。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从非此即彼的对立视角逐渐走向融合,问题的核心转变为二者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空间的合理定位。中国农村金融中的政府介入方式和路径应围绕农村金融市场的三大基本特征(市场内在结构的不平衡、金融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不足以及市场发育和制度规范的双重缺失)展开。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曾玉珍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农业保险的一部分,但与其他农业保险相比,不但呈现出了其独有的特征,而且也赋有了更多的功能与作用。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内涵的界定,深入辨析和推理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也通过对其作用路径的剖析,勾勒出了其功能与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鲍金红  
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非盈利性,其实质是对农业的一种投入。但目前在我国所有的农业保险业务中,相关法规尚不够完善,农业保险还存在身份不明,规则缺失,缺乏政策支持,缺乏保障等问题。本文从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入手,重点分析政府在发展狭义农业保险中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宝值   钱文荣  
近年来兴起的农业标准地改革,代表了一种强化农地利用要求的新型农地流转,为深化农地流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素材和观察窗口。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契约属性—治理结构”分析框架,分析了农业标准地改革背后的理论内涵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强化农地利用要求的新型农地流转,面临更高的资产专用性及其引发的交易风险。在村集体组织农户流转农地的基础上,增设乡镇资产运营公司并强化地方政府的监管与服务,是混合制治理结构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能够更好地匹配和适应这种新型农地流转的契约属性,从而更有效地降低交易风险。相关结论能够为创新农地流转及其组织模式提供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为加快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源  
本文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出发,通过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居民消费函数,对我国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1985—2007年期间我国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研究表明,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并且前者是导致后者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今后我国政府应以民生状况改善为导向,优化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降低居民对未来"大额刚性支出"的预期,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红艳  
近年来,蔬菜价格波动加剧,引发社会关注。价格过低可能导致出现蔬菜弃收现象,这不仅是菜农的损失,更是资源的浪费。本文分析了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投入决策行为,构建其保留价格的决定模型,并利用理论分析结果对产地弃收现象进行经济学解释。结论表明:物流运输成本高和不耐储存的特征限制了蔬菜供给在时空上的分散配置,使蔬菜生产波动大部分传导为供给波动,进而引发供需失衡和价格波动。与此同时,物流运输成本、储藏成本和收割环节成本又推高了农户的预期保留价格。当市场价格(或预期市场价格)低于农户的保留价格(或预期保留价格)时,农户就会选择弃收。因此,应从物流成本、机械化收割蔬菜、降低储藏成本方面减少蔬菜弃收现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曹倩  权锡鉴  
农业巨灾保险的公共产品特性以及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政府在构建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政府的缺位,使得我国的保险法规、保险机构、财政支持和救助方式等方面与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农业巨灾保险体系亟待完善。为了加快我国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设,政府需要在法律制定、资金保障、保险市场拓展、运作模式、辅助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欢  
随着气候变暖,农业生产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导致农业生产存在很大风险。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给予了农业生产更大的鼓励和支持。在农业保险制度发展中,政府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情况中,政府难免产生"缺位"现象。所以,明确政府在农业保险制度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完善政府职能,对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后小仙  冯素玲  
目前,对政府支出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讨论比过去更为复杂,学者们的观点不一。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作出较为系统的疏理,为进一步研究政府支出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供思路性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静暖  孙媛媛  杨扬  安娜  
将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割裂开来,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传统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理论与实践,破坏了生态环境,反过来又制约了农业发展。在中国国学生态文明语境下,应将生态要素纳入农业生产系统,站在生态经济巨系统高度,建立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互动双赢的新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理论,构建顺天时、增地力、促人和的新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驱动机制。新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驱动机制应包括提高气候生产能力的碳税驱动机制、提高土地自然生产能力的土壤肥力修护机制、提高人的生态生产能力的生态人培育机制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斌成  李香会  李睿煊  
农业旅游是农业生产新的开发领域,包含观光农业旅游和休闲农业旅游两类,具有乡土风情特色鲜明、季节变化、现实生产、文化多样性等美学特点,发展农业旅游可提升城市文化的休闲娱乐品位,开拓都市农业旅游领域,有利于合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因此,应加大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的力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辉  廉睿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的不断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逐步兴起并日渐成熟。在全国铺开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浪潮中,民族地区由于其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特殊性以及民族地区民众对公共服务的特殊需求,民族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出现购买主体动力不足、社会组织能力有限、供给与需求的契合度不高等问题。只有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构建更具活力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资金支出机制、培育适应民族地区特殊性的社会组织等,方为优化民族地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可行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志刚  祝倩宜  
在我国,学术界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否应从传统的对手交易方式转变为拍卖交易方式一直存在着争论。本文对影响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了整理,并利用微观经济学图示方法对采用对手交易和拍卖方式的利润进行比较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浩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的行为可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消费行为之外,就业也是人的重要经济行为,由此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理论假设——可持续就业。初步诠释了可持续就业的形成机制、内涵体系以及实现机制等理论涵义,有助于丰富人的可持续发展命题的经济学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