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37)
2023(19044)
2022(16067)
2021(15013)
2020(12534)
2019(28332)
2018(28298)
2017(54166)
2016(29268)
2015(32791)
2014(32701)
2013(32587)
2012(30216)
2011(27168)
2010(27411)
2009(25740)
2008(25418)
2007(22716)
2006(20510)
2005(18532)
作者
(85123)
(70699)
(70125)
(66509)
(44994)
(33842)
(31979)
(27760)
(26978)
(25394)
(24052)
(23922)
(22526)
(22461)
(21701)
(21582)
(20884)
(20847)
(20234)
(20204)
(17528)
(17503)
(17225)
(16416)
(15890)
(15834)
(15746)
(15745)
(14176)
(13965)
学科
(125216)
经济(125075)
(106746)
管理(90323)
(85919)
企业(85919)
方法(50796)
(50445)
数学(40824)
数学方法(40387)
业经(36577)
中国(35985)
农业(33820)
(33686)
地方(30337)
(26217)
(23090)
财务(23017)
财务管理(22982)
(22469)
技术(22392)
(22228)
贸易(22211)
企业财务(21735)
理论(21695)
(21554)
(21534)
银行(21512)
(21272)
(20594)
机构
学院(417986)
大学(413458)
(169996)
管理(168399)
经济(166217)
理学(143738)
理学院(142199)
管理学(140045)
管理学院(139270)
研究(138964)
中国(111975)
(88911)
科学(84296)
(79052)
(78358)
(69551)
(65381)
中心(65173)
业大(63919)
研究所(62543)
财经(61922)
农业(60005)
(56228)
北京(56209)
(54434)
师范(53981)
(52766)
(50161)
经济学(49238)
财经大学(45493)
基金
项目(276277)
科学(218023)
研究(206062)
基金(199186)
(171772)
国家(170140)
科学基金(147558)
社会(130415)
社会科(123227)
社会科学(123194)
(110541)
基金项目(106163)
自然(94592)
教育(92892)
自然科(92388)
自然科学(92367)
自然科学基金(90703)
(90613)
编号(85915)
资助(80979)
成果(68759)
(62141)
重点(60924)
(60362)
(58764)
课题(58391)
创新(54322)
国家社会(52937)
科研(52019)
教育部(51649)
期刊
(200614)
经济(200614)
研究(127117)
中国(88187)
(76888)
管理(64032)
学报(61787)
(61339)
科学(59388)
农业(51622)
大学(47925)
(47577)
金融(47577)
教育(45285)
学学(45203)
技术(38153)
业经(37686)
财经(29820)
经济研究(28786)
(26941)
问题(26682)
(25448)
技术经济(22090)
图书(20422)
现代(20348)
科技(20068)
(20030)
理论(19963)
商业(18984)
资源(18977)
共检索到643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素春  智迪迪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的耦合协调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为中度耦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二者相互作用中耦合协调度逐渐趋好。同时,针对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调发展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最大化协调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素春  智迪迪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的耦合协调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为中度耦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二者相互作用中耦合协调度逐渐趋好。同时,针对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调发展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最大化协调效应。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静  余国新  胡殿毅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大部分时间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且波动相对较大;耦合度维持在0.4~0.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协调度由2001年的0.337 1上升至2016年的0.667 8,改善明显,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共4个发展阶段,整体协调程度依然较低,离优质协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提出利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改善农险市场发展现状,增加农险有效需求;重视相关政策的配套,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启飞  何蒲明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加权TOPSIS法及耦合协调模型,对2004—2015年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和农业补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2004—2015年湖北省粮食生产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粮食生产由以农业生态环境为支撑过渡为以农业补贴为导向;(2)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粮食生产和农业补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波动中演进,由初期的濒临失调逐渐改善为中级耦合协调水平,但随着三者矛盾的加剧,系统间协调难度加大。并基于上述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高静  于建平  武彤  刘玮  
[目的]探索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规律,为中国农业生态与农业经济健康有序协同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于2004—2017年全国统计数据,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出农业生态系统和农业经济系统的发展得分,再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2004—2017年中国农业生态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农业生态系统得分始终高于农业经济发展得分;两系统的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协调程度从中度协调过渡到极度协调。[结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发展"产品品质高、经济效益高、生态环境友好"的高质量农业,优化财政支农机构、重点支持具有生态正向外部性的项目。加强环境规制力度,以绿色发展路径实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协同。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宜庆  宋秋韵  姚江  
运用耦合模型理论,建立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2010—2014年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六省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小且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而安徽、湖南、江西、河北的耦合协调度低,由同步发展转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山西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都比较落后;从时间上来看,中部六省的耦合协调类型的变化较小,总体上呈缓慢发展趋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伟  张鹏  
分别从教育规模和保障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产出增长等方面综合衡量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2007—2011年数据和熵值法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呈现提升趋势,但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表明,我国各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东高西低"格局显著。从内部机制看,农村教育与农业效率提升关联度最高。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改善农业现代化对农村教育的要素支撑、需求引导和创新驱动作用,实现二者上升循环。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郑军  李敏  
【目的/意义】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而不断丰富和完善。【设计/方法】基于2008~2017年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程度,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进一步研究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环境、能力、意识、方式与乡村振兴的关联性。【结论/发现】首先,我国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从低于0.5的轻度失调阶段,发展到介于0.6~0.7的初级协调阶段,再到介于0.8~0.9的良好协调阶段,呈现出演进趋势。其次,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环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能力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度呈现出波动性趋势。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意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方式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度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徐轩  
在讨论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系统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分别构建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湖南省为例分析2008-2017年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发展情况及其耦合关系的时序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湖南省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已由过渡阶段转变到了协调阶段。两者呈现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与普惠金融相对滞后交替变化的情况,现阶段表现为农业产业化相对滞后。为了促进农业产业化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开发性普惠金融支持的重点应当是农业产业化,需要加快基于农业产业化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建设,强化金融素质教育,并建立相应的协调管理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原云霄   渠美  
开展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性研究,是对其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全面摸底,更是实现人口规模质量与经济转型匹配的必然要求。文章构建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剖析其空间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山东省人口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对应技术适宜性自西向东降低;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显著;人口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偏低,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红利丧失,老龄化问题严重。由此提出以青岛为中心城打造东部区域协同创新城市群、加速产业梯度转移促进中西部地区人口与经济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人才红利”转变并强化高层次人才吸引力、加速推进银色产业建设并树立积极向上老年观的改进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苑美琪  陶建平  
为研究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之间是否具有协同关系,采用EEMD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982—2015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和农业贷款余额年度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均由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构成。上述结构分量的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高频分量之间在1%的水平上互为因果关系;而低频分量间存在不对称的传导方式,即在1%的水平上农业贷款到农业保险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在10%的水平上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士靖  刘银仓  邢明军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艳   王灵芝   李诗瑶   李佳美  
[目的]刻画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深入分析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分区优化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可为提升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供量化依据与参考。[方法]该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区,以市级单位为研究单元,基于云南省2011-2020年数据,运用critic法-熵权组合法赋权建立以资源利用、农业环境、农村生活和绿色产品为目标层的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自然断点法将云南省分为高中低值区,对云南省各区域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差别化农业绿色发展优化策略。[结果](1)2011年-2020年,云南省各州市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均向更高水平发展;中部和东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好,西北和南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差。(2)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子系统耦合程度由磨合阶段增至高水平耦合阶段,平均耦合协调程度从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演变,总体上正逐渐从低耦合-低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向高耦合-高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过渡。(3)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协调各子系统关系,促进全面发展;高值区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可积极扩大发展优势;中值区与全省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可创新发展方式,克服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低值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致力补齐发展短板。[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系,优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庞娇  魏来  
特色农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是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其可持续发展能够推动乡村振兴,更好地解决精准扶贫等问题。本文以产业耦合协调理论为基础,以具有重要价值的茶叶产业作为特色农业研究的突破口,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16年中国18个产茶省份的数据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研究表明,中国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呈现逐步协调的趋势,但整体而言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耦合协调等级除浙江省达到勉强协调外,其余17个省份均为失调状态,其中浙江等8个省份属于茶叶资源驱动型茶旅产业融合模式,山东等10个省份属于旅游资源驱动型茶旅产业融合模式。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产业间深度融合互动、加强政府引导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