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6)
- 2023(14148)
- 2022(11594)
- 2021(10662)
- 2020(8792)
- 2019(19899)
- 2018(19836)
- 2017(38516)
- 2016(20590)
- 2015(22982)
- 2014(22950)
- 2013(22726)
- 2012(20981)
- 2011(18921)
- 2010(19674)
- 2009(18539)
- 2008(18605)
- 2007(17082)
- 2006(15469)
- 2005(14354)
- 学科
- 济(98785)
- 经济(98674)
- 业(93918)
- 企(74264)
- 企业(74264)
- 管理(68679)
- 农(47230)
- 方法(39379)
- 业经(32434)
- 农业(31739)
- 数学(31222)
- 数学方法(30702)
- 中国(28446)
- 财(26123)
- 地方(22456)
- 制(21610)
- 技术(19212)
- 务(18944)
- 财务(18900)
- 财务管理(18873)
- 银(18219)
- 银行(18206)
- 企业财务(17805)
- 策(17593)
- 行(17552)
- 贸(16734)
- 贸易(16718)
- 理论(16711)
- 融(16475)
- 金融(16475)
- 机构
- 学院(303391)
- 大学(292273)
- 济(131844)
- 经济(129338)
- 管理(124068)
- 理学(105303)
- 理学院(104347)
- 管理学(102687)
- 管理学院(102144)
- 研究(96752)
- 中国(82307)
- 京(61607)
- 财(60905)
- 农(60711)
- 科学(56043)
- 江(48810)
- 所(48258)
- 财经(47253)
- 中心(46218)
- 业大(46106)
- 农业(46009)
- 研究所(42931)
- 经(42674)
- 北京(39006)
- 州(38789)
- 经济学(38458)
- 范(35581)
- 经济管理(35515)
- 师范(35269)
- 经济学院(34657)
- 基金
- 项目(191414)
- 科学(152811)
- 研究(143523)
- 基金(138900)
- 家(118578)
- 国家(117391)
- 科学基金(103484)
- 社会(93911)
- 社会科(88849)
- 社会科学(88824)
- 省(78320)
- 基金项目(72814)
- 自然(65140)
- 教育(63934)
- 自然科(63705)
- 自然科学(63694)
- 自然科学基金(62577)
- 划(62526)
- 编号(59282)
- 资助(57076)
- 发(46095)
- 成果(45780)
- 创(42658)
- 重点(42059)
- 部(41739)
- 业(40969)
- 课题(40096)
- 创新(39073)
- 国家社会(38435)
- 发展(37853)
- 期刊
- 济(160904)
- 经济(160904)
- 研究(90610)
- 中国(65284)
- 农(62907)
- 管理(49623)
- 财(48030)
- 农业(41926)
- 科学(40991)
- 学报(39313)
- 融(38482)
- 金融(38482)
- 业经(33154)
- 大学(31893)
- 学学(30684)
- 技术(30177)
- 教育(27446)
- 经济研究(23167)
- 财经(23157)
- 业(22218)
- 问题(20975)
- 经(19840)
- 技术经济(18589)
- 统计(15830)
- 世界(15758)
- 农村(15642)
- 村(15642)
- 商业(15534)
- 现代(15159)
- 策(15153)
共检索到4741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军 邓明珠
农业保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农业保险影响农业规模经营、产生增收效应和环境效应入手,采用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发展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是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农业规模经营是农业保险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中介机制;多维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对农业碳排放、农业化肥面源污染有重要影响;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和农作物种植规模较高的地区,农业保险更有利于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由此,提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优势、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燕平 范祥祺 耿鹏鹏
规模化经营与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明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SBM-GML指数测算并刻画出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经营在研究期内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两种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适度规模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作用。两种规模经营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燕平 范祥祺 耿鹏鹏
规模化经营与绿色化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明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运用SBM-GML指数测算并刻画出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基于2008-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我国省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规模经营在研究期内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土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存在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两种规模经营和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均存在适度规模效应;农业机械化水平在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作用。两种规模经营对不同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因此,应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规模经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祝宏辉 杜美玲 尹小君 张朝辉
农地规模经营对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简称农业绿色TFP)指标表征农业绿色发展,运用SSBM-GML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其进行测算,采用面板固定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全国农业绿色TFP时序上呈波动平缓上升趋势、空间上存在省际差异性特征;在全国层面,直接效应模型下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非线性效应,门槛效应模型下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产生边际递减的正向效应;在区域层面,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TFP存在异质性影响,东部地区与全国样本回归特征一致,中部和西部地区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绿色TFP的关系不显著。规模化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是双向的,研究建议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条件等采取符合自身的规模化经营方式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曾福生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转变的必然;适度规模经营适应了农业发展的要求表现在:劳动生产率高、农业商品率高,农产品供给稳定性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三大机制:微观动力机制、中观发育机制、宏观导向机制的发育和形成。各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问题。对于正处于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我国农村经济来说,不失时机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显得特别重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杉 熊娇
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01—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农业绿色效率进行测算,实证探究了农村金融、农地规模经营以及农业绿色效率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效率整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8.68%;农村金融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业绿色效率,还可通过农地规模经营间接作用于农业绿色效率;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效率的影响均存在农村金融规模和农村金融效率的双重门槛效应。随着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张,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效率的提升作用呈边际递增特征。当农村金融效率跨过第二个门槛值后,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绿色效率的提升作用减弱;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农村金融地区发展差异呈现出两升一降的N型态势,当前区域内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地区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月书 尹梓鉴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月书 尹梓鉴
农业保险是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助推器。基于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绿色发展水平的度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结合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可以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每增加1%,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将会增加0.024%,农业保险能够促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分析发现,优化要素配置是农业保险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机制,但农业保险对推动中国农业绿色生产前沿面的扩张作用不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信贷薄弱地区、西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以及土地流转率低的地区,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保险具有绿色普惠效应;同时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免耕、精播少播以及秸秆还田等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基于此,从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制度、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出绿色险种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安俊
农业发展是解决乡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中国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成本很高,污染问题严重,绿色品牌供给不足,经营形势十分严峻。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需要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经营成本;另一方面需要制定农业标准化体系,实施过程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品牌,提升农产品价格。通过降低成本,提高价格,拉伸利润空间,提高农业发展动力,筑牢农业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
适度规模 绿色品牌 农业出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策群
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周策群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一“规律”不论社会进步到何种程度都不会改变,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用占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养活占世界百分之二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匡远配 陆钰凤
日本人多地少,农业经营规模小,农业兼业化和老龄化严重,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低。通过采取农地制度创新和机制设计、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财政和信贷政策倾斜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收获规模经济效益。中国与日本国情相似,借鉴日本的经验,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需要通过创新和完善农地产权机制、建立农地流转中介组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
日本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地流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梦升 颜廷武 罗斯炫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目标。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选择,而实现“增产”与“减碳”双赢是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题中之义。为了揭示粮食主产区增产压力下的农业碳减排机制与路径,本文运用199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以2004年国家设立13个粮食主产区为准自然实验,基于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的协同作用视角,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开展实证考察。基准回归结果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虽然提高了农业碳强度,但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削减效应。影响机制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通过规模经营实现碳减排效应,劳动力转移对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具有调节作用;设立粮食主产区促进了技术进步,从而实现碳减排效应;规模经营与绿色技术进步具有协同效应,二者的协同作用强化了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设立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化肥施用强度实现,而不是机械使用强度。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设立粮食主产区在山东、黑龙江、江苏、辽宁4个省份具有更强的碳减排效应。据此,本研究为探索设立粮食主产区碳减排效应的作用机制和优化路径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爱军 肖丹丹
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耕作规模过小。小规模传统式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户融资能力差,进而导致机械化程度低和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率低,使我国主要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农村推行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相应对策。
关键词:
规模效益 农业产业化 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纯英
(一)土地集中基础上的规模经营 1979年以后,我国农村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改革。农业的生产方式由集体统一经营转变为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形成了超小型种植业经营规模格局。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不利于合理地利用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不利于实行合理轮作和采用先进技术,不利于调整作物结构和防治病虫害,不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纯度和品质,不利于增加农户对土地的投入。这种狭小的经营规模只能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相适应,必然造成农产品的高成本、低效率和低效益。它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宇
在农产品需求刚性扩张、农业资源约束不断趋紧、国际农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依靠先进的科技、装备、理念、人才和发达的产业体系来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和能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切实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路径选择。
关键词:
现代农业 规模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