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95)
- 2023(14478)
- 2022(11971)
- 2021(10777)
- 2020(9271)
- 2019(20410)
- 2018(20079)
- 2017(39141)
- 2016(20722)
- 2015(22766)
- 2014(22724)
- 2013(22601)
- 2012(21155)
- 2011(19030)
- 2010(19713)
- 2009(18649)
- 2008(18592)
- 2007(17167)
- 2006(15617)
- 2005(14354)
- 学科
- 济(113284)
- 经济(113165)
- 业(93139)
- 企(73767)
- 企业(73767)
- 管理(69259)
- 农(46593)
- 方法(42746)
- 数学(34428)
- 数学方法(34209)
- 业经(32418)
- 农业(31118)
- 财(28021)
- 中国(25603)
- 制(22058)
- 地方(22056)
- 务(19846)
- 财务(19835)
- 财务管理(19803)
- 企业财务(18809)
- 技术(18336)
- 策(17501)
- 学(17190)
- 银(16838)
- 银行(16810)
- 体(16612)
- 贸(16292)
- 贸易(16282)
- 行(16123)
- 易(15823)
- 机构
- 学院(313973)
- 大学(306893)
- 济(147583)
- 经济(145135)
- 管理(125294)
- 理学(107180)
- 理学院(106155)
- 管理学(104791)
- 研究(104691)
- 管理学院(104199)
- 中国(86623)
- 财(66361)
- 农(65967)
- 京(62454)
- 科学(60362)
- 所(53145)
- 财经(52705)
- 农业(50595)
- 江(48720)
- 中心(48663)
- 业大(48619)
- 经(47872)
- 研究所(47758)
- 经济学(45913)
- 经济学院(41267)
- 北京(38760)
- 财经大学(38647)
- 州(37582)
- 经济管理(36632)
- 院(35703)
- 基金
- 项目(201146)
- 科学(160583)
- 基金(149982)
- 研究(146719)
- 家(130455)
- 国家(129000)
- 科学基金(111839)
- 社会(99547)
- 社会科(94165)
- 社会科学(94135)
- 基金项目(79005)
- 省(78735)
- 自然(70197)
- 自然科(68647)
- 自然科学(68629)
- 自然科学基金(67526)
- 教育(63796)
- 划(63680)
- 资助(60660)
- 编号(57316)
- 部(45162)
- 成果(44986)
- 发(44489)
- 创(44124)
- 重点(44089)
- 业(43081)
- 国家社会(42315)
- 创新(40593)
- 教育部(38858)
- 性(38829)
- 期刊
- 济(176397)
- 经济(176397)
- 研究(95700)
- 农(67074)
- 中国(60065)
- 财(52755)
- 管理(48741)
- 学报(45770)
- 科学(45014)
- 农业(44996)
- 融(37623)
- 金融(37623)
- 大学(36065)
- 学学(35089)
- 业经(31859)
- 经济研究(27483)
- 财经(27450)
- 技术(27179)
- 业(24000)
- 经(23754)
- 问题(22797)
- 技术经济(19983)
- 世界(18701)
- 教育(18525)
- 统计(15882)
- 贸(15581)
- 现代(15456)
- 经济问题(15452)
- 版(15418)
- 农村(15361)
共检索到482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东玲 焦宇新
基于贫困陷阱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2—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动态测度了农户家庭的经济韧性。结合省际地区数据测算农业保险发展指数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农户异质性视角考察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对增强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保险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传导路径。按照农业保险发挥的边际效果特征,将农户群体划分为高效型、低效型与无效型三种类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内不同类型间的农户存在相互转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效型占比不断上升,低效型与无效型占比逐渐下降。当农户家庭经济韧性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农业保险才显现出明显的正向效果,且随着农户经济韧性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的边际效果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金绍荣 任赞杰 慕天媛
中国农业保险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不同发展阶段,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因此,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探寻两者演变规律,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2007—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系统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经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借助中介模型研究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农业保险促进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能显著地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并且随着农业保险发展阶段的进阶,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逐渐增强;同时,农业保险也显著地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实现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军 钟彬彬
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普惠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普惠保险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普惠保险可以通过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资本与技术利用效率的提升,保障农业稳定生产进而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普惠保险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低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普惠保险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中发现,普惠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相比,普惠保险对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效果,经济文化越发达,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军 钟彬彬
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普惠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普惠保险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普惠保险可以通过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资本与技术利用效率的提升,保障农业稳定生产进而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普惠保险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低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普惠保险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中发现,普惠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相比,普惠保险对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效果,经济文化越发达,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思怡 张启文 刘畅
保障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安全底线,农业保险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可能。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动态演进趋势,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保险对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2008—2020年中部经济地带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距,黑龙江、河南和安徽的农业保险和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发展水平显著优于山西和江西。农业保险可有效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这一结果通过了缩尾处理和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提升农产品供给数量安全水平。因此,基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角度考虑,提出应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依托农业保险引导生产要素向农业流动,推动农业保险风险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俊聪 王怀明 张瑾
本文基于2005~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中国30个省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运用两步系统GMM方法,探讨在农业气象灾害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且主要由农业技术进步效应驱动;从地区差异来看,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东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中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正向作用不明显;另外,农业气象灾害抑制了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政府财政支农等因素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青宁 毛世平
为探究产业协同集聚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2013—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GML指数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使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一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在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成立。2)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仅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还在一二产业协同集聚、一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3)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农业与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西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数字经济对东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为此,本研究提出了加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流协作、强化数字经济建设等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史清华 盖庆恩
要素市场扭曲会导致农户个体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配置扭曲,最终降低农业的总量全要素生产率(TFP)。本文运用2003-2007年全国农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农户家庭生产的要素配置扭曲程度及其与总量TFP的关系,发现不同地区农户要素配置的扭曲存在显著的差异:从扭曲水平和发散程度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的资源配置扭曲较为严重,中部、东北地区的配置效率较高。即使不考虑技术因素,如果有效消除资本和劳动配置的扭曲,农户的农业TFP有望再增长20%以上,其中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改进空间超过30%。要素配置的扭曲程度主要取决于农村非农就业机会、金融市场和土地规模。促进社会转型...
关键词:
TFP 资源配置不当 市场扭曲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农业生产率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农业生产率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娅 应瑞瑶
文章基于2009年在纵贯江苏省南北区位的631份问卷调查,应用DEA-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现代性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及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内在涵养与开放观念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贡献。我们应该积极培育现代农民以具有更高的教育期望、科学信仰、劳动积极性、组织协作能力、生产计划性、乐于接受新经验、信任他人等现代化素质,以促进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雍会
基于SBM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和GML指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8个省份2001—2015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农业技术效率贡献微弱。位于经济带东北和东南分区的9省份在实现农业经济增长兼顾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优于西北和西南9省份。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个观察期内不存在显著的α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的条件β收敛,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落后省份在实现农业绿色增长方面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在某一阶段会因恰当的农业政策和环境治理措施而缩小,但长期维持赶超先进省份的绿色农业增长速度依然是巨大的挑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玲娟
全要素框架下构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利用碳排放系数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9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采用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松弛量,得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作物碳排放与碳吸收变化相得益彰,为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农业减排潜力较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碳排放变化呈“倒挂”现象,即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中游向两端递增;从区域差异性来看,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正,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整体处于自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阶段。为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农业的调控,尤其是江西等重点减排区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玲娟
全要素框架下构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可以更加精确地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论文利用碳排放系数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1998—2019年的农业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并采用非期望产出的全局SBM模型测度碳排放松弛量,得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结合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性。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作物碳排放与碳吸收变化相得益彰,为实现农业“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数据支撑;农业减排潜力较大,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碳排放变化呈“倒挂”现象,即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中游向两端递增;从区域差异性来看,各省市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正,表明长江经济带地区整体处于自高碳农业向低碳农业的转型阶段。为更好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农业的调控,尤其是江西等重点减排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