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0)
- 2023(13220)
- 2022(10868)
- 2021(10003)
- 2020(8467)
- 2019(18838)
- 2018(18668)
- 2017(35485)
- 2016(19700)
- 2015(21655)
- 2014(21738)
- 2013(21506)
- 2012(19720)
- 2011(17784)
- 2010(18317)
- 2009(17117)
- 2008(17578)
- 2007(15852)
- 2006(14363)
- 2005(13020)
- 学科
- 业(89565)
- 济(89274)
- 经济(89158)
- 企(72734)
- 企业(72734)
- 管理(66274)
- 农(46196)
- 方法(35570)
- 农业(30778)
- 业经(30661)
- 财(28377)
- 数学(27392)
- 数学方法(27120)
- 中国(21951)
- 制(21872)
- 务(19839)
- 财务(19822)
- 财务管理(19796)
- 地方(18928)
- 企业财务(18855)
- 技术(18076)
- 体(17390)
- 策(16112)
- 学(15624)
- 理论(15324)
- 和(14658)
- 划(14523)
- 体制(13871)
- 贸(13627)
- 贸易(13622)
- 机构
- 学院(291765)
- 大学(284140)
- 济(124715)
- 经济(122460)
- 管理(114032)
- 理学(98534)
- 研究(98030)
- 理学院(97456)
- 管理学(95965)
- 管理学院(95405)
- 中国(76536)
- 农(64455)
- 科学(59906)
- 京(59034)
- 财(58575)
- 所(50550)
- 农业(49427)
- 业大(46945)
- 江(46612)
- 财经(45837)
- 研究所(45725)
- 中心(44432)
- 经(41602)
- 经济学(37674)
- 范(36949)
- 师范(36556)
- 北京(36380)
- 州(35769)
- 院(34456)
- 经济学院(34099)
- 基金
- 项目(191928)
- 科学(153805)
- 研究(141284)
- 基金(141039)
- 家(122950)
- 国家(121716)
- 科学基金(105544)
- 社会(92784)
- 社会科(87686)
- 社会科学(87664)
- 省(77278)
- 基金项目(74992)
- 自然(67292)
- 自然科(65777)
- 自然科学(65757)
- 自然科学基金(64660)
- 教育(63792)
- 划(63111)
- 编号(56359)
- 资助(55974)
- 成果(44782)
- 重点(43491)
- 部(43309)
- 发(43036)
- 创(42845)
- 业(41952)
- 创新(39392)
- 课题(38960)
- 国家社会(38738)
- 性(37668)
- 期刊
- 济(148283)
- 经济(148283)
- 研究(85140)
- 农(65833)
- 中国(58519)
- 财(47358)
- 学报(45180)
- 科学(44227)
- 农业(44138)
- 管理(43849)
- 大学(35110)
- 学学(33746)
- 业经(30394)
- 融(29952)
- 金融(29952)
- 教育(28060)
- 技术(25479)
- 财经(23401)
- 业(22996)
- 经济研究(21641)
- 经(20262)
- 问题(19949)
- 技术经济(16461)
- 版(15679)
- 世界(15372)
- 农村(14827)
- 村(14827)
- 商业(14153)
- 农业经济(14147)
- 现代(13915)
共检索到439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平 王琴梅
本文以宏观经济理论及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为基础搭建理论框架,并依此构建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实证计算了我国各省区2001—2015年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要素供给能力,尤其是资金融通和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现阶段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呈现中、东、西部由高到低的弱"阶梯式"差异。(3)东、中、西部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但资金、技术优势明显;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具有充沛的农业自然资源,具备规模化经营的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平 王琴梅
本文以宏观经济理论及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为基础搭建理论框架,并依此构建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实证计算了我国各省区2001—2015年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综合指数。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农业要素供给能力,尤其是资金融通和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明显增强。(2)现阶段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能力呈现中、东、西部由高到低的弱"阶梯式"差异。(3)东、中、西部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东部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稀缺,但资金、技术优势明显;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具有充沛的农业自然资源,具备规模化经营的必要条件;西部地区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独特地形地貌、优质牧场、特色农产品等得天独厚。因此,在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通过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的"两轮驱动",实现东部农业的"精细化"、中部的"规模化"及西部的"多元化"是未来改善我国农业供给结构的必然路向。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王敏 方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各地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实施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改革进程。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玲燕
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农业生产端为着力点,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优势。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应尽快将标准化产销模式落到实处,依托区域特优农产品推进区域品牌建设,并以此作为契合点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本文针对河南省的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崔茂森 鹿永华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目前"三农"工作的主旋律。如何更好地落实中央部署,使本地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以青岛市为例,基于350家果蔬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问卷调研和知名果蔬品牌走访调研,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区域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问题和对策,为各地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区域 农业供给侧 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祥智
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机勃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二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包括农业经营结构调整,要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树立大粮食和大国土观念,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是通过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改革,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产业,理顺粮食价格机制,设计好和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 方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璠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重的环境资源约束,国内农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农产品出现了"三量齐增",部分农产品短缺、部分过剩,大多数农产品质量难以过关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调结构、降成本、提品质、促改革、强安全、补短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
农业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 思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明 张海浪 路梦瑶
影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因素在于农产品市场价格机制和财政政策的扭曲效应。实证分析表明,虽然农产品价格对粮食供给具有正的效应,但是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却抑制了粮食的供给;财政支农支出促进了粮食供给的增加,但是财政支出却扩大了农产品的价格扭曲效应;财政支农支出是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是作为财政支农支出的中介变量,农业机械化水平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粮食供给的增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锡文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可以说,当前的挑战不仅来自于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更在于新形势下已经不可能再以原有的发展方式来应对新的局面。所以,这一年多来,大家都在讨论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主线。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洪兴
入世以来,我国农业高度开放,与世界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互作用不断加深。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论是总量平衡还是结构调整,不论是农业增效还是农民增收,不论是业态创新还是发展动能换挡,都不能不考虑国际市场的因素,不能不考虑世界农业和国外农业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在全球视野下来谋划、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在统筹两个市场中保稳定保增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郭庆海
国家在宏观经济的总体框架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的结构调整具有不同含义。从根本上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结构的加减法,而是深入到影响结构变化的制度变革,以及产业的升级转型、技术的变革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源于农业发展背景的变化。一是供求关系的变化,20世纪8090年代,中国农产品供给的总体特征是供给不足,既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翁鸣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不是一般性供给侧改革,也不等同于单纯的结构性调整,而是从生产端、供给端入手,采用综合配套改革的办法,破解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促进供给体系和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这项改革必然涉及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改革方向和主线、供给侧改革与粮食安全以及地方改革实践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 方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法稳
[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与关键。通过分析水土资源的环境形势,提出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性建议。[方法]在系统梳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献的基础上,采取水土资源数量、质量两个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水土资源形势。[结果]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还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并且呈现出立体化的态势;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产对优质水资源的需求面临严峻挑战;耕地资源占用呈现刚性递增,优质耕地短缺,同时,耕地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结论]基于水土资源视角,提出了6条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保制度建设,减少对水土资源的污染;坚持质量提升为重点,严守耕地红线;以提高利用效率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构建循环型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水土资源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