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5)
- 2023(12943)
- 2022(10697)
- 2021(9971)
- 2020(8356)
- 2019(18795)
- 2018(18734)
- 2017(36493)
- 2016(19971)
- 2015(21898)
- 2014(21945)
- 2013(21609)
- 2012(19738)
- 2011(17683)
- 2010(18268)
- 2009(17305)
- 2008(17696)
- 2007(15816)
- 2006(14535)
- 2005(13218)
- 学科
- 业(91707)
- 济(85973)
- 经济(85864)
- 企(74430)
- 企业(74430)
- 管理(68950)
- 农(46832)
- 方法(33653)
- 农业(30970)
- 业经(30423)
- 财(29966)
- 数学(25789)
- 数学方法(25513)
- 制(23212)
- 中国(22146)
- 务(20370)
- 财务(20350)
- 财务管理(20324)
- 企业财务(19345)
- 策(19336)
- 体(17743)
- 技术(17620)
- 贸(15056)
- 贸易(15049)
- 学(14764)
- 易(14700)
- 地方(14635)
- 理论(14627)
- 划(14285)
- 体制(14279)
- 机构
- 学院(288142)
- 大学(279119)
- 济(126511)
- 经济(124148)
- 管理(116440)
- 理学(99684)
- 理学院(98745)
- 管理学(97444)
- 管理学院(96885)
- 研究(94604)
- 中国(77055)
- 财(61537)
- 农(60588)
- 京(57906)
- 科学(54444)
- 所(47644)
- 财经(47149)
- 江(46642)
- 农业(46160)
- 业大(44523)
- 中心(44089)
- 经(42811)
- 研究所(42462)
- 经济学(37671)
- 北京(36024)
- 州(35619)
- 范(34448)
- 财经大学(34247)
- 师范(34130)
- 经济学院(33958)
- 基金
- 项目(183006)
- 科学(146888)
- 研究(137900)
- 基金(134701)
- 家(115567)
- 国家(114358)
- 科学基金(100219)
- 社会(90555)
- 社会科(85605)
- 社会科学(85582)
- 省(72980)
- 基金项目(70636)
- 自然(63317)
- 教育(62002)
- 自然科(61875)
- 自然科学(61859)
- 自然科学基金(60836)
- 划(59145)
- 编号(56153)
- 资助(54456)
- 成果(44917)
- 部(41761)
- 创(40697)
- 重点(40408)
- 发(40395)
- 业(40207)
- 课题(38391)
- 性(37664)
- 创新(37281)
- 国家社会(37221)
- 期刊
- 济(152749)
- 经济(152749)
- 研究(87572)
- 农(62397)
- 中国(61775)
- 财(50012)
- 管理(45716)
- 农业(41615)
- 科学(40523)
- 学报(39167)
- 融(33627)
- 金融(33627)
- 大学(31468)
- 业经(31162)
- 学学(30202)
- 教育(27236)
- 技术(25371)
- 财经(24049)
- 经济研究(22603)
- 业(21652)
- 经(20819)
- 问题(20222)
- 技术经济(16297)
- 世界(15563)
- 农村(15425)
- 村(15425)
- 农业经济(14549)
- 现代(14514)
- 版(14221)
- 贸(14196)
共检索到445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玉珍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传统农区具有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政策性土地流转难以实现地方政府的乐观预期和改革的目标。论文提出了传统农区政策性土地流转与农业供给侧改革悖论的假设,依托河南省等传统农区的调研,实证分析了政策性土地流转的可接受性、响应性、可持续性,结果显示政策性土地流转可接受性差,损害部分农户利益;经营方响应行为不稳定,造成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流转纠纷处理能力有限及普遍存在的寻租效应导致政策执行的不可持续性。应及时纠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确定政府介入土地流转的边界,着力建立土地流转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农区土地流转市场尚未充分形成时,以服务的规模化、组织的规模化弥补土地规模经营不足。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传统农区 土地流转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玉珍
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传统农区具有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政策性土地流转难以实现地方政府的乐观预期和改革的目标。论文提出了传统农区政策性土地流转与农业供给侧改革悖论的假设,依托河南省等传统农区的调研,实证分析了政策性土地流转的可接受性、响应性、可持续性,结果显示政策性土地流转可接受性差,损害部分农户利益;经营方响应行为不稳定,造成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流转纠纷处理能力有限及普遍存在的寻租效应导致政策执行的不可持续性。应及时纠偏,发挥市场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传统农区 土地流转
[期刊] 改革
[作者]
孔祥智
当前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土地制度改革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生机勃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属落实、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征地制度改革。二是通过结构调整实现农业领域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包括农业经营结构调整,要通过改革形成高效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要树立大粮食和大国土观念,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三是通过粮食价格体制和补贴制度改革,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食产业,理顺粮食价格机制,设计好和粮...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张维刚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农业制度体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对粮食种植的诱导性政策和价格干预性补贴,有效缩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姚林香 张维刚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农业制度体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对粮食种植的诱导性政策和价格干预性补贴,有效缩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管延芳
土地信托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地金融产品,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核心目标、规模经济、全面统筹和优化配置等方面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农村土地信托在其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农产品产量、优化农产品结构、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和推进"六次产业"发展等方面,助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中国农村土地信托发展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共赢。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程晓波
加快推进农业支持政策转型,促进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既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新时期农业支持政策的主要目标我国是人口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农产品增产、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转型 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纪峰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现实背景,中央适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举措,明确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结构性减负、供需协同传导机制构建、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核心的内涵。本文将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脚点,通过对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分析,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制度性成本、税费成本、汇率成本、资源成本等方面比较优势逐渐丧失。基于政府、制造业两个主体维度,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提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五大对策:降低制度性成本,理顺市场价格传导关系;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理清政府与企业关系,降低企业负担;加大创新投入,转变传统制造业发展方式;改善供给结构,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制造业 转型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子琳 申鹏
我国农业结构失衡依然较为突出。从内在根源上看,导致这一失衡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失衡、产业链协同机制不全、宏观调控机制滞后等。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三大任务持续推进,也应着眼根源性问题,切实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结构均衡化,并做好农业产业链协同机制、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等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农业结构失衡 内在原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关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广西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改革目标,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推动财政支农工作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关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广西各级财政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改革目标,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推动财政支农工作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龙 方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主线。农产品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原因,农业缺乏竞争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原因,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供给学派以及农业发展理论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三条主要路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推动产业融合,形成现代农业全新业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