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9)
- 2023(13057)
- 2022(10878)
- 2021(9996)
- 2020(8615)
- 2019(19782)
- 2018(19694)
- 2017(38047)
- 2016(20932)
- 2015(23098)
- 2014(23338)
- 2013(23272)
- 2012(21585)
- 2011(19287)
- 2010(19791)
- 2009(18999)
- 2008(19360)
- 2007(17736)
- 2006(15972)
- 2005(14416)
- 学科
- 济(95354)
- 经济(95235)
- 业(90223)
- 企(72665)
- 企业(72665)
- 管理(68094)
- 农(47272)
- 方法(40874)
- 数学(32640)
- 数学方法(32397)
- 农业(31140)
- 业经(30851)
- 财(30620)
- 中国(23387)
- 制(22467)
- 务(20172)
- 财务(20155)
- 财务管理(20116)
- 企业财务(18999)
- 地方(18187)
- 技术(17524)
- 体(17021)
- 贸(16701)
- 贸易(16693)
- 策(16384)
- 易(16230)
- 和(16108)
- 理论(15159)
- 税(15081)
- 学(14822)
- 机构
- 学院(304905)
- 大学(297832)
- 济(134147)
- 经济(131659)
- 管理(120457)
- 理学(102976)
- 理学院(101995)
- 管理学(100664)
- 研究(100375)
- 管理学院(100089)
- 中国(80342)
- 农(64764)
- 财(64326)
- 京(61573)
- 科学(58670)
- 所(51410)
- 农业(49747)
- 财经(49500)
- 江(49360)
- 业大(47442)
- 中心(46825)
- 研究所(45919)
- 经(44729)
- 经济学(40771)
- 北京(38368)
- 州(37710)
- 经济学院(37101)
- 范(36544)
- 师范(36228)
- 财经大学(35806)
- 基金
- 项目(192443)
- 科学(152257)
- 研究(144418)
- 基金(139576)
- 家(120047)
- 国家(118843)
- 科学基金(102700)
- 社会(94006)
- 社会科(88750)
- 社会科学(88722)
- 省(77219)
- 基金项目(73982)
- 教育(65008)
- 自然(63630)
- 划(62651)
- 自然科(62135)
- 自然科学(62115)
- 自然科学基金(61071)
- 编号(59812)
- 资助(55637)
- 成果(47919)
- 部(43413)
- 发(43051)
- 重点(42928)
- 创(42762)
- 业(42094)
- 课题(40136)
- 创新(39244)
- 国家社会(38942)
- 制(38108)
- 期刊
- 济(159749)
- 经济(159749)
- 研究(92313)
- 农(66029)
- 中国(61597)
- 财(53133)
- 管理(45241)
- 农业(44126)
- 学报(44009)
- 科学(42392)
- 大学(34147)
- 学学(32575)
- 融(31709)
- 金融(31709)
- 业经(31625)
- 技术(27904)
- 教育(27894)
- 财经(24963)
- 经济研究(23907)
- 业(23765)
- 问题(21698)
- 经(21602)
- 技术经济(18071)
- 世界(16362)
- 版(15742)
- 农村(15419)
- 村(15419)
- 商业(15142)
- 贸(15088)
- 经济问题(14675)
共检索到469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凌燕
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在新时代中助推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意义,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民增收存在相互促进的内在逻辑关系。当前,要精准对应制约农民增收的影响因素,助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各项制度的深化改革,鼓励农民抓住机会积极创业就业,大力推进农村绿色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有效实现农民增收,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乃安 郭庆海 韩艳红
农民收入问题可视为了解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在总体变化轨迹上,还是在结构特点上,我国农民收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呈现逐年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收入各个构成部分的贡献能力及其变化却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滞后GDP增速、增长不稳定等发展中的收入问题。因此,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和尊重农民职业分化的要求,应综合运用种植结构调整、培育技能农民、健全惠农补贴体制、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等手段来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乃安 郭庆海 韩艳红
农民收入问题可视为了解农民问题、"三农"问题的一把钥匙。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在总体变化轨迹上,还是在结构特点上,我国农民收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呈现逐年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收入各个构成部分的贡献能力及其变化却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滞后GDP增速、增长不稳定等发展中的收入问题。因此,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和尊重农民职业分化的要求,应综合运用种植结构调整、培育技能农民、健全惠农补贴体制、推进农业经营规模化等手段来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鲁玉秀
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荒废等不合理现象。要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的消费需求,需要按照供给管理的内容,提升农村土地要素的使用效率,解决好土地流转、占用农民土地以及农民宅基地规范管理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结合我国进行的供给侧改革,分析如何提升农村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国内消费需求。
关键词:
供给侧 土地流转 城镇化 财产性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世磊
基于农民增收的视角,根据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从四个层面建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尝试结合财政"输血式"支农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造血式"支农两个方面分析二者的增收效应。同时考虑变量间的空间效应,运用2007-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政支农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政策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及溢出效应,农民收入在省份间存在显著的集中连片分布特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财政支农 农民增收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普亮 贾卫丽
从长期来看,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但短期内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不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度有所不同,中央财政农业投入效果更佳。为此应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优化财政农业投入结构,提高财政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明晰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投入事权,理顺财政投入资金的管理体制;完善财政投入方式,提高农民直接补贴比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年启动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近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始终保持增长;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为了实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通过推进农村相关制度创新,改善交易条件,促进农产品市场交易持续、稳定扩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祁春节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不仅仅是结构性改革,同时也是功能性改革和组织性改革。从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入手,阐述农业"需求侧"与"供给侧"的相互关系,以科斯参照系替代新古典的阿罗-德布罗参照系,初步提出现代农业生产-供给体系理论;重新认识现代农业,尝试性地提出现代农业的"三维系统"理论,从学理上基本厘清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研究认为,农业生产-供给系统是"生产要素+技术+组织形式+制度安排"的有机综合体。据此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决策的一个核心是思维创新,两个关键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社梅 李冬梅
本文从梳理和界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入手,认为当前出现的农业库存、成本、效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只是供给侧的表征,要素生产率不高以及配置结构不合理才是问题背后的驱动因素。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以提升要素质量、促进要素流动、实现要素有效配置为核心,着力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要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业态创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制度完善和高效供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社梅 李冬梅
本文从梳理和界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入手,认为当前出现的农业库存、成本、效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问题只是供给侧的表征,要素生产率不高以及配置结构不合理才是问题背后的驱动因素。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要以提升要素质量、促进要素流动、实现要素有效配置为核心,着力完善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供给;另一方面要以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和农业经营业态创设为核心,着力推进制度完善和高效供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新柱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难题涉及农户、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科技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服务、生态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加快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树立变革性、创新性、系统性、可持续性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意识;建立市场、政府、农户的一体化联动机制;加大农业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健全农产品定价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汪晓梅 姚凤阁
我国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在对农业经济增长逻辑不断深入认识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改革经验借鉴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村工作主线。农业供给侧改革释放了农业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信号,为加速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收入增长问题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粮食有效供给和安全的重责,研究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作用突出。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改革历程基础上,从农民收入构成入手,找出粮食主产区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粮食主产区 农民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祎 杨鑫 高鸣
非农就业能否继续促进农民增收关系到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本文从要素差异化配置的角度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并基于2012年、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非农就业对不同类型农户的收入边际效应及群体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非农就业会通过改变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行为提高其家庭收入,要素市场改革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明显。参加非农就业会促使农户租出更多土地,同时在农业中以资本代替劳动,进而实现家庭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的双重增长。农户家庭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从数量型转移到人力资本型转移的转换过程,这使得非农就业促进农户增收的边际效应存在“倒U型”趋势,当家庭非农化程度很低或很高时,非农就业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具体来说,随着农户家庭非农化程度不断提高,非农就业对非农收入的提升效应先升后降,对农业收入的提升效应持续下降,对总收入的提升效应亦是先上升后下降。要通过非农就业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需要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努力实现非农收入和农业收入同时增加的“双引擎、双保险”模式。
关键词:
非农就业 要素配置 农民增收 市场化改革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学群 巩前文
该文对蓟县农民依靠农业增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蓟县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思路、发展布局,提出了依靠农业增收的产业选择:即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林业增值、观览农业等,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关键词:
天津蓟县 农民 农业增收 潜力分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盛琴 罗爽
本文通过对2002-2009年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状况数据和重点扶贫县的监测数据的分析,结合自2003年以来我国政府颁布的农业政策,应用相关性分析、拟合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农村地区住户,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户的增收减贫状况进行分析,从而验证和发掘我国政府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对于农村居民增收减贫工作的积极影响及其所存在的缺陷。
关键词:
增收减贫 农业政策 统计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