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109)
- 2023(23016)
- 2022(19569)
- 2021(18274)
- 2020(15511)
- 2019(35451)
- 2018(35424)
- 2017(67228)
- 2016(37055)
- 2015(41858)
- 2014(42061)
- 2013(41385)
- 2012(38216)
- 2011(34537)
- 2010(34967)
- 2009(32834)
- 2008(32683)
- 2007(29464)
- 2006(26335)
- 2005(23646)
- 学科
- 济(153029)
- 经济(152837)
- 业(117867)
- 管理(111071)
- 企(97828)
- 企业(97828)
- 方法(64976)
- 数学(53746)
- 数学方法(53028)
- 农(52428)
- 中国(42861)
- 财(42733)
- 业经(40276)
- 农业(34755)
- 制(33408)
- 地方(33360)
- 学(31881)
- 务(27622)
- 财务(27523)
- 财务管理(27462)
- 理论(27378)
- 贸(27333)
- 贸易(27315)
- 易(26457)
- 企业财务(25984)
- 银(25449)
- 和(25385)
- 银行(25383)
- 技术(25021)
- 行(24328)
- 机构
- 学院(529605)
- 大学(526587)
- 济(211288)
- 经济(206495)
- 管理(204254)
- 研究(180394)
- 理学(174199)
- 理学院(172256)
- 管理学(169073)
- 管理学院(168112)
- 中国(138853)
- 京(113652)
- 科学(112418)
- 财(100363)
- 农(98869)
- 所(92884)
- 研究所(83770)
- 江(83361)
- 中心(83086)
- 业大(81663)
- 财经(78084)
- 农业(76665)
- 北京(72096)
- 经(70721)
- 范(70686)
- 师范(69955)
- 州(66362)
- 院(65055)
- 经济学(62426)
- 省(58280)
- 基金
- 项目(347429)
- 科学(271655)
- 研究(254252)
- 基金(248687)
- 家(217037)
- 国家(215101)
- 科学基金(183879)
- 社会(158142)
- 社会科(149453)
- 社会科学(149409)
- 省(138141)
- 基金项目(130959)
- 自然(119560)
- 教育(117895)
- 自然科(116755)
- 自然科学(116722)
- 划(115282)
- 自然科学基金(114622)
- 编号(105565)
- 资助(102649)
- 成果(86688)
- 重点(78013)
- 发(76119)
- 部(75883)
- 课题(73505)
- 创(72346)
- 创新(67283)
- 科研(66324)
- 教育部(64510)
- 大学(64390)
- 期刊
- 济(245381)
- 经济(245381)
- 研究(157596)
- 中国(111965)
- 农(93470)
- 学报(85714)
- 财(80202)
- 管理(78307)
- 科学(78047)
- 大学(64847)
- 教育(64183)
- 农业(62806)
- 学学(60977)
- 融(51834)
- 金融(51834)
- 技术(48987)
- 业经(43493)
- 财经(38393)
- 经济研究(37109)
- 业(33792)
- 经(33006)
- 问题(32170)
- 技术经济(26815)
- 图书(26782)
- 版(26564)
- 统计(24868)
- 科技(24498)
- 理论(24120)
- 商业(24037)
- 现代(23952)
共检索到811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训波 朱文
本文在理论总结、政策梳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四川为例,分析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具体要求,总结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指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训波 朱文
本文在理论总结、政策梳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四川为例,分析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具体要求,总结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几种典型模式,指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唐金成 曹斯蔚
我国农业现代化背景下,要求培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成农产品商品化、农地规模化、农户组织化、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六大转变,并衍生出更复杂的风险特征。论文基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从探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六大转变所带来的新风险因素出发,分析其具体保险需求,结合我国保险业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雷云云
紧密对接供给侧改革战略,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客观要求。研究阐述了供给侧改革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内涵与融合发展的意义;从培育特需人才,完善土地政策,优化投融资系统和推广农业产业技术应用等方面剖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供给侧要素;给出培育新型农业职业农民,市场化运作专业合作社和引导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范围等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思路。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职业农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伟 孙建军 景丽 上官彩霞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直接推动者,本文在分析阐述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经营主体的地位作用及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最后从转观念、提能力、降成本、补短板、促融合、防风险六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国军 李京徽
在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多重风险因素的约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迫切需要农业保险保驾护航。实地调研发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农业保险的需求呈现出主动化、多元化、高标准化及隐性化的特点,但是农业保险供给却相对不足。论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农业保险供给侧的改革方向,如通过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技术和产品创新、提高农业风险管理服务等措施来保障农业保险的供给。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需求导向 供给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蔷 郭晓鸣
当前随着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现象凸显,促使中国推进土地规模化、产业集约化的农业现代经营模式,由此催生出的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长为中国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力量。农村金融供给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四川省为例,选取平原、丘区及山区等不同地形地区开展问卷调查,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较传统农户具有的融资需求差异特征,通过融资需求与当前金融供给存在主要问题的双向研究,形成农村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基本判断,进而为农村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融资需求 金融供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阚立娜 李录堂 薛凯文
基于农地流转背景,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资金缺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由于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信贷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以及资金缺口也都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具有更广泛的可抵质押物和社会资本,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小于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类主体,从而形成的资金缺口也相对较小。据此,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政 兰勇 周孟亮
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肩负着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信贷、保险、期货金融需求旺盛,但现有信贷条件较苛刻、产品设计不齐全、服务网点少且分布不均衡,保险制度不完善、理赔程序复杂、信息不对称,期货市场产业规模小、市场受众少,滞后于新型农业金融主体发展。基于"供给侧改革"思维,应该从多方位着手积极推进金融市场服务完善与创新,实施"放"、"管"结合,构建农村金融监管及风险预警体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激发金融市场需求活力。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金融支持 供给侧改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杨 王寿彭 韩子名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科学测度省级农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基础上,结合2013-2020年浙大卡特—企研中国涉农研究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农业数字化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特别地,农业数字化对非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以及民族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赋能作用更强。作用机制表明,农业数字化通过缓解雇工成本约束、土地流转约束、融资约束和销售约束,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农业数字化协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驱动了农业种植结构“趋粮化”。基于此,本文提出应进一步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形成农业数字化发展、赋能和普惠新格局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趋粮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阮荣平 周佩 郑风田
基于全国139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数据,本文着重从信息获取、信息需求及二者之间的匹配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结果显示,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具备较好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绝大多数拥有电脑并安装了宽带。但其信息获取意识不是很强,信息获取渠道比较单一。由此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需求与政府部门信息服务供给有些脱节,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获取困难、准确性差、不够及时及不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等问题,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据此,应努力提高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信息化 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课题组 陈实
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以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和组织化程度,成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金融机构正在不断探索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路径,本文通过对农行四川分行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进行详尽分析,提出了金融机构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鹏
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转变农业经营机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迎难而上,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切实完善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度体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大力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扶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振锋
[目的]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四大主体)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分析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陕西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现状主要表现为数量规模快速发展;经营模式不断创新;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等方面。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即组织化程度低,发展能力普遍较弱;土地流转难,规模化进程缓慢;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成本较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不健全,人才缺口较大;政府支持政策不足,政策落实效率不高等因素。[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创新金融支农机制、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措施,来保障陕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的土地规模、资金、人才、科技和政策等需求,以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