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88)
- 2023(14926)
- 2022(12348)
- 2021(11439)
- 2020(9945)
- 2019(22408)
- 2018(22525)
- 2017(42950)
- 2016(23264)
- 2015(26140)
- 2014(25932)
- 2013(25364)
- 2012(22868)
- 2011(20627)
- 2010(21292)
- 2009(20467)
- 2008(20341)
- 2007(18691)
- 2006(16710)
- 2005(15236)
- 学科
- 业(97743)
- 济(96693)
- 经济(96536)
- 管理(80789)
- 企(79991)
- 企业(79991)
- 农(47678)
- 方法(40505)
- 业经(32370)
- 数学(31858)
- 农业(31653)
- 财(31357)
- 数学方法(31230)
- 中国(25159)
- 制(24804)
- 务(21723)
- 财务(21665)
- 财务管理(21631)
- 企业财务(20448)
- 体(19372)
- 理论(19116)
- 技术(18899)
- 策(18063)
- 划(16675)
- 学(16572)
- 贸(16175)
- 贸易(16162)
- 和(16058)
- 地方(15774)
- 易(15707)
- 机构
- 学院(333929)
- 大学(326559)
- 济(137371)
- 经济(134510)
- 管理(132416)
- 理学(113244)
- 理学院(112179)
- 管理学(110033)
- 管理学院(109450)
- 研究(107016)
- 中国(86215)
- 京(68802)
- 农(68050)
- 财(66797)
- 科学(63382)
- 江(53854)
- 所(53827)
- 业大(52791)
- 农业(52214)
- 财经(51458)
- 中心(50290)
- 研究所(48019)
- 经(46470)
- 北京(42765)
- 州(41695)
- 经济学(40335)
- 范(39814)
- 师范(39392)
- 院(38317)
- 财经大学(37321)
- 基金
- 项目(216021)
- 科学(171370)
- 研究(160764)
- 基金(156761)
- 家(135618)
- 国家(134324)
- 科学基金(116888)
- 社会(102704)
- 社会科(96959)
- 社会科学(96934)
- 省(87400)
- 基金项目(81995)
- 自然(74882)
- 教育(74039)
- 自然科(73245)
- 自然科学(73226)
- 自然科学基金(71919)
- 划(71089)
- 编号(66458)
- 资助(64102)
- 成果(53457)
- 重点(48186)
- 部(47703)
- 创(47216)
- 发(46345)
- 课题(45972)
- 制(44744)
- 业(44313)
- 创新(43417)
- 国家社会(42089)
共检索到514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刚
农业体制转换的制度根源———对一个农业制度变迁模型的改进徐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经验表明,中国农业的体制转换是一次成功的制度变迁。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一转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目前的研究虽然对中国农业的制度变迁具有相当深刻的洞察力,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红玲
对一个农业制度变迁模型的再探讨王红玲(中南财经大学博士后)与已有的关于合作经济的规范理论不同,林毅夫(1988、1992、1994)开创性地将制度性变量引入生产函数,建立了一个关于农业制度变迁的理论模型(以下简称“林文”和“模型”),并用这一模型较好...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大才
由于制度供给的边际效率开始递减,向后累积的制度变迁成本已无法再递延,核心制度已经障碍了增量制度的安排,农业制度变迁经验已趋成熟,农村经济主体对新制度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必须及时将农业制度变迁从诱导性制度变迁向强制性制度变迁转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希芳
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为人们理解中国的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工具。然而,已有的理论却不足以说明现实社会中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因此,本文在吸收已有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引入有限理性的行为假定,借用博弈论的思想发展了一个制度变迁的动态博弈模型,并用于分析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过程,作为对模型的一个经验验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国龙 林金忠
基于1997—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人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总值(PEO)、农业单位投资产值(PIO)以及农业单位面积产值(PAO)作为农业转型的衡量指标,使用人均经营耕地面积(PCA)作为农业土地制度变迁的衡量指标,通过静态面板估计和动态面板估计的方法分析农业土地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均经营耕地面积的变化对人均农业就业人口生产总值和农业单位面积产值的增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对农业单位投资产值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土地制度 农地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邓宏图 王巍
本文在不完全合同的理论框架下解释了合约选择和控制权安排的制度成因。本文认为,给定农地产权约束和信贷约束,异质性大户(龙头企业)拥有的专用性资产和同质性农户拥有的土地具有高度互补性,以致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合作将带来效率改进并获得对双方有利的合作盈余(剩余增量)。专用性资产、土地、人力资本在联合生产中的边际影响以及这种边际影响对其他要素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灵敏度"决定了大户(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缔约方式。不同的缔约方式有不同的控制权结构。本文对来自天津蓟县和江苏泰州的四个案例进行了比较制度分析,分析的结果证实了本文所提出的理论逻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洪名勇
马克思是较早将国家整合到制度变迁中去的经济学家。通过对蕴藏于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经典著作的研读和挖掘,发现马克思不仅有自己的制度变迁模型,而且还将这一模型应用到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分析,形成马克思的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型。马克思模型重视非正式制度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地位,强调国家(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模型对于建国以来农地制度变迁无疑是最具有解释能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一鸣 罗必良 高少慧
从产权管制放松的视角理解中国农地制度变迁,构建关于农地产权管制放松的博弈与经济效应模型,并运用1958—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反历史假设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国家管制农地产权产生租金耗散,农民因此寻租,从而获得农地的剩余索取权。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承包体制的农地制度变迁使得农地剩余索取权从国家手中转到农户手里。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和农业边际产量因而提高,过去的农业资源低效配置状况从而得到改善,最终表现为农业经济绩效的提高。因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增长源于国家对农地产权管制的放松。
关键词:
农地产权 管制放松 制度变迁 农业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密
制度的创新总有一定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通常具有路径依赖性。从制度变迁来看农业制度改革,会发现农业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强,缺乏创新,导致农业发展相对落后。本文从制度变迁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现行农业制度的不足,提出了农业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制度 制度变迁 路径依赖 农业制度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邓大才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 ,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 ,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文章运用制度变迁的这一基本规律对我国的农业制度变迁进行了具体分析 ,认为我国当前必须加大农业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力度 ,强制性的农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春玲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农业赋税制度的简要考察,揭示出中国赋役制度发展的总格局与轨迹,即始终走不出改革的形式与实质相背离、人民负担越来越重的怪圈,其原因在于历代当政者并未解决好税制设计的出发点及指导思想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目前的改革在理论上具备了最终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的可能性。
关键词:
农业赋税 制度 历史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旭光
运用权利配置影响资源配置的作用机理分析建国后农业制度变迁的脉络,表明我国农业资源配置低效的症结在于土地权配置。现阶段土地权配置的重心是激活土地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完善和多样化流转,并以此带动户籍管理、民主管理、农村金融、公共服务等综合配套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光聪
我国农业发展导致的环境巨变 ,使得农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我国农业发展环境的分析 ,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结构调整 制度变迁 变迁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