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0)
- 2023(14301)
- 2022(11356)
- 2021(10652)
- 2020(8518)
- 2019(19003)
- 2018(18357)
- 2017(34529)
- 2016(18792)
- 2015(21173)
- 2014(20862)
- 2013(20300)
- 2012(18589)
- 2011(16491)
- 2010(17144)
- 2009(16253)
- 2008(15645)
- 2007(14343)
- 2006(12716)
- 2005(11707)
- 学科
- 业(86673)
- 济(74302)
- 经济(74201)
- 企(69455)
- 企业(69455)
- 管理(62607)
- 农(46860)
- 财(31716)
- 农业(31490)
- 业经(30794)
- 方法(28191)
- 中国(27215)
- 融(26106)
- 金融(26104)
- 银(23798)
- 银行(23784)
- 行(23119)
- 制(21518)
- 数学(20300)
- 数学方法(20074)
- 务(19013)
- 财务(18997)
- 财务管理(18977)
- 理论(18335)
- 企业财务(17978)
- 技术(17340)
- 策(16707)
- 体(16676)
- 地方(15940)
- 和(13360)
- 机构
- 学院(268740)
- 大学(253292)
- 济(110677)
- 经济(108540)
- 管理(102125)
- 理学(87308)
- 理学院(86458)
- 管理学(85269)
- 管理学院(84781)
- 研究(82715)
- 中国(71681)
- 财(56775)
- 农(54719)
- 京(51769)
- 科学(47365)
- 江(43619)
- 财经(42486)
- 农业(41409)
- 所(40807)
- 中心(40193)
- 业大(39398)
- 经(38465)
- 研究所(36339)
- 州(34715)
- 范(34014)
- 师范(33729)
- 经济学(33568)
- 北京(31933)
- 财经大学(30749)
- 经济学院(30477)
- 基金
- 项目(168827)
- 科学(134245)
- 研究(134102)
- 基金(119850)
- 家(101340)
- 国家(100166)
- 科学基金(87704)
- 社会(85604)
- 社会科(80640)
- 社会科学(80618)
- 省(70573)
- 基金项目(63350)
- 教育(62870)
- 编号(57730)
- 划(55888)
- 自然(52488)
- 自然科(51276)
- 自然科学(51265)
- 自然科学基金(50416)
- 资助(46828)
- 成果(46298)
- 课题(40290)
- 创(39000)
- 发(38438)
- 重点(38063)
- 业(37946)
- 部(37529)
- 性(35905)
- 制(35788)
- 创新(35447)
- 期刊
- 济(134731)
- 经济(134731)
- 研究(79726)
- 中国(59808)
- 农(58147)
- 财(48150)
- 管理(39782)
- 融(39170)
- 金融(39170)
- 农业(38716)
- 教育(36802)
- 学报(34805)
- 科学(34751)
- 大学(28689)
- 业经(28535)
- 技术(27974)
- 学学(27266)
- 财经(21879)
- 业(20048)
- 经济研究(19351)
- 经(18855)
- 问题(17584)
- 农村(15030)
- 村(15030)
- 职业(14282)
- 技术经济(14268)
- 农业经济(14149)
- 世界(14106)
- 版(13721)
- 现代(12855)
共检索到416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岐燃 袁丹 王平 周青平
农业伦理观的缺失是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的根源之一,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将农业伦理学融入农学院校课程思政,建立农业伦理学学科体系,培养具有大国农业情怀的新时代农学工作者极为迫切。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农业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中国农业伦理学内涵,指出了农业伦理学融入农学院校课程思政的价值,提出了推广农业伦理学核心通识课程、建立农业伦理学研究体系、发掘农业伦理中的思政元素、搭建农业伦理课程思政交流平台、健全农业伦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建议,对于促进农业伦理学学科体系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业伦理 课程思政 实践路径 农业生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小红 周阳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红色基因所承载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精神品质等与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相辅相成。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能够有力促进专业课程教学,同时引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在育人元素的选择上,应重点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坚定信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红色基因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选择上,应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等维度开展工作。
关键词:
红色基因 课程思政 价值意蕴 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善科
校训是学校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既传承了学校的历史文化,又反映了新的时代特征,体现了学校未来人才的发展方向,是凝聚师生员工心智,使他们为学校发展共同努力的有效载体。以天津农学院校训为例,分析了校训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取向,认为其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又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符合农业高校的特点。同时,对如何践行校训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校 校训文化内涵 价值取向 践行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范双喜 乌丽雅斯
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服务人才培养为目标,强调了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特色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以北京农学院为例,依托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阐述近年来教材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新理念和主要做法,并对进一步推进农林类教材建设工作提出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 教材建设 人才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铁军 张丽萍 杨宝东
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过程中,应该以讲好都市型高等农业院校故事为切入点,注重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融入到师生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回应师生关切中,努力讲出有特色的、有内涵的都市型现代农业院校故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东 邓昌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劳动教育 思政课实践教学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郑文堂 华玉武 高建伟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高等院校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承担着农业人才培养、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与成果转化等重要功能。在当前党和国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农业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农业院校,应该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积极构建符合地域发展需求、体现自身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关键词:
地方农业院校 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任继周 方锡良 杨明岳 张静 祁百元
作为大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种植业具有农业伦理学之度的"时宜性"、"地宜性"和"尽地力"特征,对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古至今,构成中国农耕文化具体表现的"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伦理观已广播人心,使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种植业经久不衰、永续发展。但是,当前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化肥农药无序使用、土地生产潜力不断下降的问题,迫使我们重新认识种植业的伦理观,即如何继承传统农业的伦理观,正确把握种植业的伦理学之"度",促进种植业伦理学容量的扩增,以实现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农业伦理观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农业是实现种植业伦理学容量扩增、促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董世魁 任继周 方锡良 杨明岳 张静 祁百元
作为大农业的组成部分,以牧养(包括草原放牧和农区饲养)文化为主导的畜牧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尽显了"帅天地之度以定取予"的农业伦理学特质,从"时宜性"、"地宜性"和"尽地力"3个维度反映了农业伦理学之度。但是,在当前草原牧区超载过牧、农区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日趋严重的现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畜牧业的伦理学思想,促进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关系畜牧业伦理学容量扩增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全面梳理中国传统畜牧业伦理观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畜牧业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伦理学容量扩增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奇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农业伦理学,距今已有20余年。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学术界在农业伦理学兴起的条件、农业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方法、思想资源的挖掘和原则构建以及农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伦理关切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业已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下一步,需要在深掘马克思主义农业伦理思想,聚焦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树立农业伦理学的学科自觉意识等方面入手,深化研究。
关键词:
农业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璇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物质财富,而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部分则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二者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更充分地发挥红色文化的激励和引领作用,培养高校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实践课的路径,以便更好地通过思政实践课这一关键课程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思政实践教学 路径探究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赵娜
针对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新时代艺术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民族院校学生学情分析及声乐课程特点,从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探索其融入方式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思考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坚持将培育爱国思想与培养创新思维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课程素材选择注重锤炼思想深度、情感温度、艺术高度,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声乐课程教学各环节,构建声乐课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本研究从培育民族院校艺术专业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出发,以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艺术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实践路径的探索,为民族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一些创新经验和实践范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丽娟
随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建设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经济法课程开设现状来看,无论在课程价值聚焦、课程思政与实践元素的结合、任课教师的常态化德育培育机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文章认为在经济法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进行系统建设,需要深刻剖析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力求最大限度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实现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经济法 思政元素 建设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华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佳悦 杨辉 李萍 孙丽娟
混合式教学方式的产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授课模式的转变,更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供了有利契机。基于此,文章在混合式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目标的指导下,探究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的实践路径并选取会计专业基础课《会计学原理》进行教学实施,探索出“双重+三元+四动+五感”的教学方法体系和“横向+纵向”的思政内容供给体系,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爱岗敬业、诚信自律、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念和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课程思政 会计学原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