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64)
2023(20828)
2022(17511)
2021(16258)
2020(13602)
2019(30535)
2018(30322)
2017(57871)
2016(31408)
2015(34847)
2014(34189)
2013(34143)
2012(31496)
2011(28533)
2010(28907)
2009(27137)
2008(26280)
2007(23809)
2006(21295)
2005(19193)
作者
(92084)
(76711)
(76146)
(71897)
(48476)
(36833)
(34300)
(29993)
(29155)
(27463)
(26077)
(25850)
(24446)
(24404)
(23671)
(23450)
(22655)
(22620)
(22067)
(21960)
(19286)
(19013)
(18679)
(17676)
(17270)
(17201)
(17153)
(16988)
(15497)
(15196)
学科
(129541)
经济(129391)
(110025)
管理(96007)
(90370)
企业(90370)
方法(51990)
(50408)
数学(41721)
数学方法(41319)
中国(40293)
业经(37891)
(36064)
农业(33798)
地方(30814)
(29128)
金融(29127)
(28594)
银行(28521)
(28433)
(27535)
(25342)
技术(24650)
(24606)
财务(24532)
财务管理(24501)
(23965)
贸易(23941)
企业财务(23252)
(23250)
机构
学院(444758)
大学(440915)
(181590)
经济(177778)
管理(175497)
研究(152246)
理学(150344)
理学院(148699)
管理学(146380)
管理学院(145574)
中国(120740)
(94778)
科学(93673)
(88414)
(83087)
(77427)
业大(71533)
中心(70384)
研究所(70121)
农业(68456)
(68438)
财经(65422)
北京(59878)
(59527)
(56856)
师范(56230)
(55121)
(54405)
经济学(53401)
(48477)
基金
项目(296408)
科学(232582)
研究(216215)
基金(213508)
(187128)
国家(185393)
科学基金(158779)
社会(137088)
社会科(129707)
社会科学(129672)
(118119)
基金项目(113512)
自然(102724)
自然科(100341)
自然科学(100314)
自然科学基金(98559)
(98151)
教育(97183)
编号(88210)
资助(86535)
成果(70743)
(66883)
重点(66207)
(64721)
(64238)
课题(60622)
创新(59900)
国家社会(56124)
科研(55974)
(55762)
期刊
(210218)
经济(210218)
研究(131586)
中国(94302)
(85727)
学报(72993)
管理(67658)
科学(66934)
(64581)
农业(57456)
大学(55271)
学学(52457)
(52331)
金融(52331)
教育(47655)
业经(39046)
技术(38469)
财经(32133)
经济研究(31446)
(30556)
(27639)
问题(27623)
技术经济(23095)
科技(22997)
(22218)
现代(20982)
商业(20774)
图书(20414)
理论(20397)
世界(20156)
共检索到6805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海波  
论文主要运用文献回顾与资料归纳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众筹的概念,并对众筹起源、运行机制、国内外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聚焦国内农业领域的众筹,从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角度,分析农业众筹这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于提升农村金融普惠程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农业众筹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新特点提出农业众筹未来发展的方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平   朱佳   王佳炜   张磊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满足食物消费升级、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已有文献针对数字普惠金融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研究关注较少。论文基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双向分析视角出发,建立了区域经济体农业生产经营投资收益模型,理论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县域层面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且进一步结合实践场景,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现代设施农业优化发展;县域普惠金融市场发育显著带动了该地区设施农业建设面积增长,且受到当地财政预算投入的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基于数字授信、专项基金、市场撮合、“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和服务创新,打造融资拓宽机制、回报激励机制、服务优化机制和市场稳定机制,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末提出创新金融服务结构、强化金融科技工具应用、以财政投入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注入、立足产业协同视角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青霞  刘岳泽  
文章利用2011—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融合路径和融合效益两个方面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以及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间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进一步分析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边际效应更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东晖  王波  
农业供应链金融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提供了可行的供给渠道,不仅使得农业生产内部物资的流动以及与市场需求的衔接更为畅通,也为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和精准扶贫瞄准机制提供了运作载体。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之间存在天然的耦合性,二者共同致力于扶助贫困人群脱贫的目标,继续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工作,对确保我国全面脱贫任务如期完成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精准扶贫情景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应以政府为主导,重点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以社保政策托底将贫困农户纳入农业供应链金融体系;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类别的农村教育体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并鼓励涉农机构和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以最大化激发农村人口的内生发展动力,最终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骆超  李崇迪  
当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普及,而与金融的结合就逐渐成为时代潮流,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的众筹,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的农业产业金融支持长期处于弱势地位,农业众筹项目的发展给我国的农业发展带了生机。农业众筹打破了传统金融原有的运行机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本文通过对农业众筹的概念分析,运作管理模式的解读、实际案例的讲解,阐述了农业众筹的优点与推广可行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戴明晓  马小南  
我国的农业金融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它将对我国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新性研究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农业科技的创新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措施,而农业金融制度的健全、金融体系的完善和金融服务项目的多样化,将最大化的降低科技创新的风险、促进科技创新到投放的转化速度。可见,加快农业金融制度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注重农业金融人才的培养,将有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突破与运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卓  王萍萍  
数字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由于触达范围有限、效率低、普惠性不足等缺点的存在,已无法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业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降低服务成本、触达更多农村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无抵押品问题,有效解决数字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模式、基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模式和基于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综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在助力纾解数字农业融资困境同时也助推了数字农业的高效发展。为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农业发展,文章提出应对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磊   马金铭  
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以实现;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排斥较弱的区域和非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地流转程度越高、农户创业活跃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单一门槛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科   曹鹏翥   陈丽   范雯慧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为农业技术创新打开了新思路。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上,且该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是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4)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二者越过对应阈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技术创新效应均有所增强。以上结论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和机理,对农业科技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向豪   杨景淳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农业绿色转型中的作用是缓解资源约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农业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推动农业绿色转型,这一效应主要通过提高土地流转率和农村创业活力实现,并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四大区域的农业绿色转型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东部地区,特别是东部粮食主产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四大区域中均显著,而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门槛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其对农业绿色转型的推动力度也显著增强。基于此,本研究建议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持续激发农村创业活力,并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凌海波  
相对于传统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在资金需求、客户群体、产品创新和服务要求等方面均有显著不同的金融需求特征。为做好农村金融服务,除亟需金融行业机构和政府管理部门加强重视之外,还应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机构体系、服务功能、产品和服务方式以及政府扶持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嗣江  汤钟尧  
当前关于订单农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企业组织理论、契约理论、博弈论、交易费用理论探讨订单农业的形式、作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略等方面,其特点大多是基于某一理论从一个侧面或一种方法角度的研究,缺乏系统化研究且往往习惯于将公司和农户对立起来,过于突出其冲突的一面。本文尝试借鉴金融工程学的思想,利用衍生品的演变规律,从“公司+农户”交易模式演进的内在必然性、形成合理分配利益与风险机制的紧迫性等角度来揭示我国订单农业中“公司+农户”模式演进的路径;同时指出着力推出期货、期权、互换及其组合等新型金融产品以及构建与此相适应的市场环境应成为当前完善我国订单农业重点工作之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