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4)
2023(12408)
2022(10316)
2021(9396)
2020(8230)
2019(18618)
2018(18349)
2017(36152)
2016(19715)
2015(21902)
2014(21973)
2013(22214)
2012(20617)
2011(18481)
2010(18856)
2009(17952)
2008(18378)
2007(17096)
2006(14915)
2005(13519)
作者
(58570)
(49523)
(49329)
(46787)
(31382)
(23840)
(22399)
(19324)
(18406)
(17731)
(16806)
(16425)
(15879)
(15575)
(15463)
(15200)
(15142)
(14460)
(14384)
(14152)
(12426)
(12199)
(12104)
(11303)
(11177)
(11154)
(11136)
(11102)
(10113)
(10092)
学科
(91947)
(89936)
经济(89835)
(74519)
企业(74519)
管理(67873)
(46707)
方法(41528)
数学(33166)
数学方法(32908)
农业(30836)
业经(30120)
(28531)
(20975)
财务(20955)
财务管理(20924)
中国(20348)
企业财务(19846)
(19355)
技术(18229)
(16215)
贸易(16211)
(16067)
(15785)
(15317)
(14784)
地方(14757)
(14473)
(14439)
理论(14343)
机构
学院(297693)
大学(290107)
(128246)
经济(125840)
管理(119526)
理学(103105)
理学院(102117)
管理学(100700)
管理学院(100158)
研究(94677)
中国(75469)
(67499)
(59548)
(58275)
科学(57708)
农业(52185)
业大(49428)
(49026)
(46664)
财经(46534)
中心(45031)
研究所(44194)
(42166)
经济学(38635)
北京(36565)
(36379)
经济学院(35208)
经济管理(34880)
(34252)
师范(33914)
基金
项目(192864)
科学(152897)
基金(141499)
研究(140591)
(122787)
国家(121599)
科学基金(105159)
社会(91600)
社会科(86567)
社会科学(86542)
(77493)
基金项目(75386)
自然(67718)
自然科(66170)
自然科学(66149)
自然科学基金(65059)
(62945)
教育(62679)
编号(56995)
资助(56814)
成果(44525)
(43339)
(43283)
(42833)
重点(42704)
(42285)
创新(39324)
国家社会(37853)
课题(37666)
(37239)
期刊
(148295)
经济(148295)
研究(81601)
(68653)
中国(55082)
(48463)
农业(46187)
学报(45907)
管理(44034)
科学(43861)
大学(35250)
学学(34015)
业经(30800)
(29608)
金融(29608)
技术(26151)
(24851)
财经(23465)
经济研究(21703)
教育(21328)
问题(20382)
(20194)
技术经济(17931)
(16170)
世界(15690)
农村(14908)
(14908)
商业(14888)
现代(14389)
农业经济(14238)
共检索到438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琼  
生产者的素质和技能与农业职业相匹配才能发挥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农业效益。本文在人职匹配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从业人员与农业生产匹配包括的个性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以河南省扶沟、郸城、淮阳、项城、息县和西平等6县农村为调研样本,分析得出农业从业人员在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和市场能力上都处于较低状态,当前农业从业人员中具有较高学历劳动者的人格特征基本与农业职业相匹配;四十岁以上的从业人员的个性特征、技术特征与农业生产相匹配;从业人员的市场因素与农业职业不匹配,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最大短板;受教育程度是影响粮食单产和农民收入的关键性变量;影响农业从业人员参与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的因素依次是家庭...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兰   朱苗   牛少林   殷宝库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以雨养农业为主的三水河流域农业用水需求大、水资源短缺以及用水效率低的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水平衡理论和Penman-Monteith法,在年度、月度与作物层面上分别得到2020年三水河各子流域单元农业生产空间的供、需水量,分析供需匹配的时空特征,并判断供需矛盾的等级与类型。结果表明,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供需匹配存在空间和时间错位性,水资源匹配性北高南低;年度农业用水整体处于“水平衡-临界匮缺”的匹配性等级,农业主产小流域水匮缺程度相对严重;月度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匹配性时空差异显著,盈余型、匮缺型和盈匮相持型小流域并存;作物用水匹配性整体表现为苹果>玉米>小麦,苹果用水的匹配关系接近于平衡,为流域用水方面的优势作物。据此,研究提出农业生产空间调控建议,为提高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东  赵冬梅  
当前,有限的农业资源利用高强度、低转化效率的矛盾日渐加剧,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非常突出。而区域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不平衡则是区域农业生产力不平衡的突出表现之一。本文选取粮食、棉花、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这6项生产指标来作为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评价指标,利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对全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显示,区域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发展不平衡非常明显,西部地区农业从业人员生产力比较弱的格局依然没有改观。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沈达尊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虽然工业及服务行业的产值所占份额巨大,且不断增长,但丝毫不能动摇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地位。农业的发展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农业是一个受自然条件变化和复杂的社会、经济条件制约的具有高风险的产业部门。其中,自然条件的变化是导致农业风险的主要因素。根据民政部门公布的资料,我国农村平均每年有6亿亩农作物和2亿多人口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袭击。在1950年至1979年的30年中,全国平均每年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另据近20年的统计,我国16亿亩耕地,因旱灾和洪涝灾害,每年受灾面积平均为6.4亿亩,分别占全国农物播种面积的2...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于法稳  
区域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农业劳动力资源是否匹配对于区域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分析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匹配程度,寻求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对区域水资源、耕地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三者之间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地市间)水土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水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以及耕地资源与农业劳动力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分别为:GWC=0.6097、GWL=0.5516、GCL=0.3043。同时,三种农业生产要素彼此之间的匹配程度趋向越来越不匹配的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运华  
运用Context-dependent DEA模型,本文对2004年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分析。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勇斌  谢涛  杜先培  梁晟  
基于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5年面板数据,从灾前与灾后两个维度,首先理论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再运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其影响力度和方向。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灾前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灾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总体上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加,且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随风险水平提高而下降;农业保险灾前影响效应对农业生产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而灾后影响效应对农业生产不存在门槛特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雨晴  韩学平  
农业生产性服务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手段。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与非农化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体系,但仍存在服务供给市场化不足、服务供给主体能力较弱、服务项目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亟需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供给主体能力、服务项目拓展等方面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综合提升服务供给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与现代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小映  
农业产业化中的合约选择,实际上是在选择规定决策权以及剩余分配办法的治理结构。在土地用途管制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农户的土地和劳动力类似于天然"沉淀"了的投资,农户必然偏好于从事粮食生产。农业企业投资农业,面临实物的、地点的、技术的投资专用性引起的套牢问题。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优先扶持留在农村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户,使其内生成长为从事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对于那些需要大量专用性实物投资和很高专用性技术投入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应积极引导农业企业进入,并在用地上给予合理的政策安排以保护其投资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超  周宏  
农业技术进步方向与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农业技术价值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和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度量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结果发现,1997—2016年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在0.3~0.5之间,即处在较低水平耦合状态,这反映出各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与其农业生产要素的匹配状况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支农事务支出与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对其匹配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胡新艳  朱文珏  刘恺  
本文构建"交易特性—生产特性—农业生产环节纵向分工可能性"的分析框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影响农业生产环节可分工性的显著性因素及其影响系数,由此测算出不同环节的可分工程度。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农业经营风险、劳动密集程度对农业环节纵向可分工性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交易风险、交易频率则有显著抑制作用。环节可分工性的综合得分测算结果排序由小到大为灌溉、施肥、除草、植保、储运、耕整、种苗、收获、播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嘉昕  谭华清  
在农业生产的纵向一体化演变过程中,专业合作社是取代家庭分立生产的主要模式。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相比,它的生物性特质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组织选择的重要因素。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企业理论,可以解释农业生产组织的演进特征。对我国而言,农户生产的专业化趋向以及土地改革的深化将将有利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静  曾福生  张明霞  
本文通过构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价格补贴、直接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对农户生产行为及农业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1)提高三类农业补贴力度,不仅有利于降低农户到非农部门兼业可能性,刺激农户从事农业专业化生产,推动农业生产增产;还有利于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刺激农户增加农机购置,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但三类农业补贴率均有门槛限制,故补贴力度需要适度调整;(2)价格补贴对农机购置的影响与农业和非农业两部门劳动要素投入的产量弹性和参数有关,但价格补贴和直接补贴对农业部门农机购置的影响类似,二者均呈现倒"U"形变化关系;(3)当农机购置补贴和价格补贴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三类农业补贴政策对农业产量的增量效应排序是价格补贴最优、农机购置补贴次之、农户收入直接补贴效果最低。因此,建议以"价格补贴"改革为重点,适度兼顾其他类型农业补贴改革,协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蓝万炼  
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调整我国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 ,既是现代农业生产地域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显然 ,我国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对我国农业生产比较优势正确认识和评价的基础之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