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98)
- 2023(14793)
- 2022(12243)
- 2021(10996)
- 2020(9189)
- 2019(20779)
- 2018(20423)
- 2017(39081)
- 2016(20906)
- 2015(23323)
- 2014(22767)
- 2013(22666)
- 2012(21061)
- 2011(18645)
- 2010(18708)
- 2009(17581)
- 2008(17441)
- 2007(15751)
- 2006(14252)
- 2005(12704)
- 学科
- 济(95810)
- 经济(95703)
- 业(86841)
- 企(68686)
- 企业(68686)
- 管理(66392)
- 农(48038)
- 方法(34778)
- 农业(32142)
- 业经(31448)
- 中国(27640)
- 数学(26806)
- 地方(26648)
- 数学方法(26584)
- 财(26350)
- 制(18633)
- 技术(17690)
- 务(17610)
- 财务(17581)
- 财务管理(17569)
- 企业财务(16542)
- 和(15937)
- 策(15705)
- 贸(15447)
- 贸易(15435)
- 划(15341)
- 易(14871)
- 学(14813)
- 理论(14768)
- 环境(14655)
- 机构
- 学院(295935)
- 大学(286006)
- 济(126261)
- 经济(123616)
- 管理(117120)
- 研究(101010)
- 理学(99981)
- 理学院(98860)
- 管理学(97456)
- 管理学院(96893)
- 中国(79672)
- 农(61377)
- 京(60819)
- 科学(60318)
- 财(55840)
- 江(50713)
- 所(50447)
- 中心(48032)
- 农业(46750)
- 业大(46527)
- 研究所(45260)
- 财经(43450)
- 经(39285)
- 范(38255)
- 州(38073)
- 师范(37929)
- 北京(37080)
- 经济学(36858)
- 院(36782)
- 省(35465)
- 基金
- 项目(198006)
- 科学(158258)
- 研究(148354)
- 基金(143403)
- 家(123773)
- 国家(122566)
- 科学基金(107320)
- 社会(96944)
- 社会科(91512)
- 社会科学(91488)
- 省(81983)
- 基金项目(77785)
- 自然(67676)
- 自然科(66059)
- 自然科学(66048)
- 划(65169)
- 教育(64910)
- 自然科学基金(64859)
- 编号(60859)
- 资助(55288)
- 成果(46830)
- 发(45873)
- 重点(44403)
- 创(43681)
- 部(42746)
- 课题(41516)
- 业(40626)
- 创新(40178)
- 国家社会(39996)
- 制(38405)
- 期刊
- 济(153760)
- 经济(153760)
- 研究(88031)
- 中国(64159)
- 农(62323)
- 管理(44739)
- 财(44087)
- 科学(42358)
- 农业(42180)
- 学报(40212)
- 大学(31846)
- 业经(31562)
- 学学(30297)
- 技术(27949)
- 融(27679)
- 金融(27679)
- 教育(26152)
- 业(22600)
- 问题(22155)
- 经济研究(21543)
- 财经(20640)
- 经(17950)
- 资源(17123)
- 技术经济(16645)
- 现代(15768)
- 世界(15466)
- 农村(15032)
- 村(15032)
- 农业经济(14547)
- 版(14524)
共检索到459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陈红艳
研究目的:本文基于2006—2016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及相关影像数据,揭示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及空间协调特征。研究方法:重心模型法与离差系数法。研究结果:(1)2006—2016年,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总体耦合态势呈减弱—增强—减弱的阶段性变化,两者重心移动方向一致性增强,且围绕交通干线由东北往西南,从南昌逐步移向赣中、赣南,到达吉安、赣州市内。期间,农业人口转移重心的聚集程度小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聚集程度,部分年份的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重心滞后于农业人口转移重心并紧跟其后。(2)江西省农业人口转移与各类建设用地增加在数量与空间配置结构上并不一一匹配,农业人口转移与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发展比较协调,与工商用地增加失调最重,与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及公共设施用地增加次之,与居住用地增加最轻,且赣北、赣中、赣南失调等级依次递减。研究结论:政府应加快优化各地市产业结构,有序引导农业人口转移,合理增加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涂小松 王彦 徐国良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探讨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农民市民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5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了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及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转移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正向影响城市总建设用地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城市工商用地、居住用地和交通绿地广场用地增加的影响分别通过了10%、1%和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且其受影响的弹性系数依次为0.167、0.155和0.135;但伴随农业人口的转移,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并没有显著增加;农业人口转移对不同类型城市建设用地增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政府应根据农业人口转移的进程适度增加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合理布局不同的城市建设用地类型,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秀清 王英 武婷燕 尹玉林 涂小松 徐国良
大规模农业人口向城镇及第二、三产业转移,引起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改变,最终影响耕地利用效率。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EBM(Epsilon Based Measure)模型测度2007—2016年江西省各地市耕地利用效率,通过面板门槛模型以农业转移人口占农业人口比重为门槛变量,分析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江西省各地市农业转移人口与耕地利用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2016年江西省大多数地市农业人口转移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表现出门槛效应,在门槛值(0.428)前后,农业人口转移始终促进耕地利用效率提升,但跨越门槛值后其影响系数减小,由0.5089降至0.2495,促进作用减弱51%。可按农业人口转移程度是否跨越门槛值进行分区,针对不同区域提出差异化的耕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阳海鸥 廖玲莉 冷清明
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15~2019年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城市化和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2015~2019年全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稳步上升,PM_(2.5)和PM_(10)浓度先升高后降低。(2)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离散特征显著,PM_(2.5)和PM_(10)自2016年起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城市化综合水平、PM_(2.5)和PM_(10)的局部自相关特征高度一致,呈“西北高,东南低”格局。(3)2015~2019年城市化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提高,城市化往大气环境友好型发展,11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提升差异显著,部分地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离散特征,以南昌为中心呈“中间高,四周低”分布格局。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实现了城市化与大气环境的良好协调发展,除南昌以外多数地级市的发展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建议各地级市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强 韩纯 余慧 王俊帝
公园、人口、建设用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新时代高质量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运用系统分析视角,将四者纳入统一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理论及模型,以我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加速发展-稳步提升”;各城市群发展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差距先扩大后缩小。(2)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由濒临失调向耦合协调演变,人口、用地是长期保障,经济、公园是后发动力。(3)针对“齐头并进型”“人口-经济主导型”和“土地-经济主导型”三类城市群提出优化策略,为实现城市“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梁威 刘满凤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又被落后的区域经济所制约。如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局面,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1-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偏低,只有南昌进入初步协调阶段,大部分地市处于濒临失调或失调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江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越 罗志军 曹丽萍 钟珊 赵杰
科学地进行城镇发展空间与农业生产空间的划分,是解决城市无序发展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西省临川区为例,借助ArcGIS、GeoDa等软件,对临川区耕地综合质量及其自相关关系进行评价,以此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初步划定成果,采用多准则判断CA模型对城市扩张进行模拟,通过两方面结果的对比与调整,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耕地国家利用等别,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结果表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面积为593.46 km~2,初步划定结果主要分布于上顿渡镇、崇岗镇、河埠乡和荣山镇等耕地综合质量较高,且多为高—高聚集的区域。经过城市扩张模拟结果可知,临川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较为显著增加,主要增加面积分布于展坪乡、上顿渡镇以及钟岭街道。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扩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临川区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向西北、东南、西南方向扩张,扩张类型主要为蔓延式扩展。根据耕地国家利用等别将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区分为可调入区与可调出区,从而进行永久基本农田区与城市开发边界的优化与协调,形成永久基本农田区与城市开发边界的最终成果。研究结果可为保护耕地资源、避免城市的无序扩张提供参考,也可为今后的划定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黄祥芳 陈建成 周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江西省2003-2012年11个地级市为例,对其"四化"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了"四化"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四化"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上升,2012年大部分地区属于初级协调及以下水平;"四化"各子系统的低水平发展导致"四化"耦合协调水平偏低;11个地级市"四化"的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差异,但其差异在逐年缩小;固定资产投入、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投入和教育水平对"四化"耦合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而金融支持对耦合协调度的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光 张小青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江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晔 闫娜娜 胡志芳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发展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路径。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耦合效应评价模型与区位熵灰色关联分析法结合起来,对2004-2013年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子系统与农业子系统的耦合效应和产业关联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生物医药产业和农业处于中级耦合、弱度失调阶段,同时两种产业的关联性非常高,显示该两种产业是非常适合通过耦合进行发展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农业 耦合发展 江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玉坤 白云升 洪舒蔓
基于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分析了2005—2019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同时,构建动力因素模型,分析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动力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四川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水平大幅提升,但不充分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成都"一市独大"现象严重,多数城市属于城市化滞后型。耦合协调度时空变化呈现不均衡状态,多数城市处于基本协调阶段,呈由成都向外围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与集聚特征。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为政府动力和内源动力,对国外循环的依赖度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童佩珊 施生旭
文章评价了2011—2015年厦门市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耦合协调关系,并对该区域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进行了5年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上看,厦门城市生态化与智慧城市两系统耦合协调度良好,且城市生态化水平高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5年间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差值日益缩小;(2)相比2011年,2012年厦门市智慧城市与城市生态化建设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别增幅56.6%和58.7%,耦合协调逐步趋于高水平协调;(3)如果2016—2020年厦门市智慧城市与生态化两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延续2011—2015年稳步上升的发展态势,2020年比2015年增幅将达到97.5%,未来厦门市智慧城市生态化建设程度会愈发成熟。
关键词:
城市生态化 智慧城市 耦合协调度 厦门市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素春 智迪迪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的耦合协调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为中度耦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二者相互作用中耦合协调度逐渐趋好。同时,针对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调发展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最大化协调效应。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业信贷 熵值法 耦合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