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93)
- 2023(19308)
- 2022(15778)
- 2021(14637)
- 2020(12136)
- 2019(27438)
- 2018(26849)
- 2017(51459)
- 2016(27729)
- 2015(30972)
- 2014(30301)
- 2013(30047)
- 2012(27884)
- 2011(24972)
- 2010(25338)
- 2009(24161)
- 2008(23573)
- 2007(21201)
- 2006(19178)
- 2005(17486)
- 学科
- 济(120281)
- 经济(120130)
- 业(102202)
- 管理(85868)
- 企(82563)
- 企业(82563)
- 方法(51194)
- 农(50220)
- 数学(42394)
- 数学方法(42080)
- 中国(39585)
- 财(35645)
- 业经(35328)
- 农业(33223)
- 融(29487)
- 金融(29486)
- 银(28352)
- 银行(28312)
- 制(28230)
- 行(27356)
- 贸(24941)
- 贸易(24921)
- 易(24360)
- 务(23409)
- 财务(23368)
- 财务管理(23336)
- 地方(23043)
- 企业财务(22192)
- 策(21700)
- 技术(20336)
- 机构
- 学院(397740)
- 大学(392706)
- 济(177351)
- 经济(174167)
- 管理(155489)
- 研究(137095)
- 理学(133124)
- 理学院(131797)
- 管理学(129997)
- 管理学院(129263)
- 中国(114013)
- 财(82442)
- 京(82108)
- 科学(79025)
- 农(78626)
- 所(69094)
- 财经(65188)
- 中心(64424)
- 研究所(62210)
- 江(60736)
- 农业(60615)
- 业大(60162)
- 经(59552)
- 经济学(55128)
- 北京(51891)
- 经济学院(49905)
- 财经大学(48215)
- 院(48084)
- 范(47978)
- 州(47944)
- 基金
- 项目(259812)
- 科学(206497)
- 基金(191967)
- 研究(191024)
- 家(167906)
- 国家(166215)
- 科学基金(142495)
- 社会(126610)
- 社会科(120011)
- 社会科学(119981)
- 基金项目(100497)
- 省(99916)
- 自然(89644)
- 自然科(87615)
- 自然科学(87590)
- 自然科学基金(86135)
- 教育(85705)
- 划(83722)
- 资助(78087)
- 编号(75486)
- 成果(61065)
- 部(58852)
- 重点(58245)
- 发(57354)
- 创(55866)
- 国家社会(53576)
- 课题(52165)
- 创新(51735)
- 教育部(50736)
- 业(50715)
- 期刊
- 济(201530)
- 经济(201530)
- 研究(121136)
- 中国(82089)
- 农(77563)
- 财(63764)
- 学报(60250)
- 管理(59033)
- 科学(58498)
- 融(54327)
- 金融(54327)
- 农业(51866)
- 大学(46868)
- 学学(44754)
- 业经(36695)
- 教育(34230)
- 财经(33029)
- 技术(32364)
- 经济研究(32249)
- 经(28481)
- 业(28156)
- 问题(27076)
- 贸(22408)
- 世界(22250)
- 技术经济(20854)
- 国际(20156)
- 版(19348)
- 现代(18442)
- 商业(18424)
- 统计(18041)
共检索到614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仇童伟 彭嫦燕
中国农业人口老龄化水平已超过40%,且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这将如何影响粮食生产值得关注。本文利用2015年、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考察了农业人口老龄化对农户的农地配置与种粮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人口老龄化提高了农户退出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并以农地抛荒和农地转出为主要途径:前者会降低粮食播种面积,后者在农地流转市场化过程中会提高流转农地“非粮化”的概率。进一步证据显示,农业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和粮食种植规模。本文还发现,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确实激励了农业人口老龄化水平较高的农户继续种粮,但农业社会化服务价格上涨却不利于粮食生产。此外,农业人口老龄化也促使农户的农业经营从利润型转向自给型。本文研究表明,尽管中央政府在遏制农地“非粮化”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但农业人口老龄化诱发的“非粮化”压力仍然存在,亟须从制度设计和组织培育等方面创新粮食安全的微观保障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江一 仇童伟
利用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关系。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降低了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概率,并显著提高了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概率。影响渠道分析表明,农地确权通过强化地权保护强度,进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发生调整。此外,在平原地区,农地确权会促使农户出租农地,减少农地租入以及参与非农就业,进而退出农业生产;在非平原地区,农地确权并未影响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但促进了农户从种植粮食作物向种植经济作物和从事畜牧业的转移。本文为理解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业生产结构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江一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和2015年搜集的微观面板数据,以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可使农户出租土地的概率显著提高4.2个百分点,但并不显著影响农户租入土地的决策。农地确权显著促进了市场化的农地出租,但对非市场化的农地出租无显著影响,且新增出租的土地主要来源于闲置农地,这表明农地确权激活了沉睡的农地资源,提高了农地的利用效率。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主要通过强化农地产权保护而直接促进了农地出租,其通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而间接促进农地出租的效应较弱。与此同时,农地确权不具有通过增强"禀赋效应"、促进农业投资而抑制农地出租的效应。本文的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为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亚飞 谢小飞 吕剑平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Heck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等模型,分析农户互联网使用对农地流转市场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打破了村庄熟人信任交易格局,促进了农地非熟人流转。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增强社会信任以及改善金融素养等路径,激励农户出于营利性动机与非熟人进行农地流转交易。异质性分析发现,使用移动互联网和户主中高受教育水平的农户家庭,互联网使用对其农地非熟人流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使用传统互联网和低教育水平农户家庭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应完善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农地流转”服务体系,重视农户互联网技能培训和文化水平提升,以有序推动农地流转市场转型。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凌霄 南永清 张忠根
基于2010年和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及其与社会网络的交互作用对家庭农业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家庭农业经营呈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农户社会网络能很好地缓解老龄化对农业经营的不利影响,并且社会网络的这一缓解效应会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进一步的扩展讨论表明,社会网络的缓冲作用主要体现在缓解老龄农户的劳动力约束,并且社会网络有助于老龄农户流转出土地。本文的发现不仅丰富了老龄化对农业经营领域的经验研究,还为如何提高老龄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老龄化 社会网络 家庭农业经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明明 江舟 邱旭容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本文谨慎定义老龄家庭后实证检验了老龄化对我国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将使家庭消费支出显著下降并对大多数消费分项支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会大幅提升家庭医疗服务支出;收入是老龄化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中间变量。基于城乡分类子样本研究发现,乡村家庭受老龄化冲击异常严重,乡村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基于分层的城镇子样本回归发现,老龄化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冲击集中体现在较低分位家庭。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丹妮
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家庭人口年龄结构随之发生改变。与此同时,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增速明显,资产种类不断多元化。笔者借助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了中国家庭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并从生命周期效应的角度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金融资产的影响途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家庭金融资产结构的确受到了家庭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但是对不同资产的影响并不一致。随着家庭户主年龄超过60岁,或者家庭超过60岁老龄人口比重增加,家庭参与风险资产投资的概率会显著下降,包括家庭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概率都显著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家庭无风险资产配置比重上升,风险资产配置比重下降,包括股票和基金配置的比重都呈现了显著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金融资产配置 股票 基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黄险峰 刘姗姗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数字融入”困难的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基于此,文章借助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探究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降低了家庭数字金融参与;机制研究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增加风险厌恶以及降低金融素养、数字工具使用和互联网普及率,削弱家庭参与数字金融的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数字金融发展程度、教育水平等举措,有助于减弱人口老龄化对数字金融参与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数字金融参与 数字鸿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韧 许豪 张双双
采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运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子女结构对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广度和深度的影响,并利用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子女数量会显著降低家庭股票投资的广度与深度,而对其他风险性金融资产则无显著影响;育有男孩的家庭会显著降低对股票及其他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倾向,而育有女孩的家庭则与之相反;二孩家庭子女结构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不显著,且相关的异质性、稳健性分析均支持这一结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谢璟晅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来说是一项挑战,合理配置资产可以提高家庭收入,减轻家庭养老负担和经济压力。选用2017年和2019年CHFS的数据,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户主年龄变量与家庭金融风险市场参与以及家庭风险市场参与深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存在倒U型变化。第二,老年人口占比显著抑制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地区、东部地区以及购买养老保险的家庭配置金融风险资产影响更显著。优化老龄家庭资产配置有利于老龄家庭减轻养老压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储怡菲 吴方卫
基于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代际转移视角,本文利用2011—2018年4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使家庭转出农地的概率和面积均先增加后减少,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影响呈现“倒U型”。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成员务农行为显著抑制了农地转出决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既是农户自身务农行为的强烈约束,又显著促进了子代务农。老龄化对农户自身及其子代务农行为的影响共同确定了家庭承包耕地决策权转移的年龄临界点。当农户年龄小于临界点,老龄化对农户自身务农行为的挤出效应占主导地位,当农户年龄大于临界点,家庭承包耕地的决策权发生转移,老龄化对子代务农行为的促进效应发挥主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老龄化一方面削弱了农户自身的健康状态,迫使其退出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年龄增加引致的照料需求促使子代返回农村,增加了子代务农的概率。本研究对加强农村老龄人口医疗照护、释放农村人口红利及农地流转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老龄化 农地转出 耕地决策权 代际转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长福 张黎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农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表现出速度快、未富先老、地区差异明显等特点。农业人口老龄化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巨大,不仅造成农业劳动力不足,还限制了农业资本的投入,同时加剧了农业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阻碍现代农业的发展。面对农业人口老龄化,一方面应尽力保障传统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要素的作用力,鼓励农民回乡务农,加强对农业适龄劳动人员的能力培养,充分开发老年农业劳动力资源,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发挥新生产要素——技术、信息要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推广农业科技与先进耕种工具,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平台。
关键词:
农业人口老龄化 现代农业 生产要素理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仇童伟 罗必良 何勤英
完善农地产权是发展农地流转市场的重要前提。但是,较少有研究分析农地产权对熟人间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由此忽视农地流转市场可能面临的转型趋势。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线性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产权对农地流转市场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不仅会激励非熟人间的流转和提高农地租金,也会激励熟人间的营利性交易,并提高该类交易的农地租金;农地产权对农地交易对象的影响有超过50%的部分可由农地租金解释。由此表明,稳定的农地产权有助于激励农地流转市场化。在农地流转规模增长乏力的阶段,农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应秉持"总量稳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同时,应正确认识新一轮农地确权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可能存在的积极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识别农业内部真正为农业生产做出贡献的群体特征是农业政策富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根本,这将给支农政策提供较强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以往研究或者从非农就业的分析反向推论农业生产,或者混淆概念与定义,或者缺乏动态、地域或不同类型组群的对照,对于农业生产主体在经济转型时期经历了怎样变动的问题并没有给出一致性的结论。本文试图使用微观数据来检验农地是否"女性化"或"老龄化"。分析认为,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偏向女性,同时农业生产主体逐渐向年龄大的层次偏重,但与其说是农地"女性化",不如说是农地"老龄化",然而"老龄化"不等于"老年化",更不等于中青年人对于农业的放弃,或许女性和老人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据了相对重要的位置,然而这或者是长久以来的趋势,或者只是比重较往年有所增加,但离真正的掌控农业生产还有着很大的距离。
关键词:
女性化 老龄化 农业劳动参与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暴晓丽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采用线性支出系统模型(LES),研究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老龄化人口的基本消费支出仍主要集中在衣食住等基本需求方面,在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保健等商品方面潜在需求很大。而相较于年轻人,对总支出及商品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即老龄化人口在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保健等非基本需求的消费品方面,总支出弹性及价格弹性要大于非老龄化人口。未来,应加大此类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升级,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潜力。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消费结构 价格弹性 支出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