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20)
- 2023(20718)
- 2022(17658)
- 2021(16195)
- 2020(13656)
- 2019(30427)
- 2018(30217)
- 2017(57764)
- 2016(31530)
- 2015(34932)
- 2014(34078)
- 2013(33849)
- 2012(30779)
- 2011(27696)
- 2010(27690)
- 2009(25867)
- 2008(25389)
- 2007(22880)
- 2006(20241)
- 2005(17506)
- 学科
- 济(127301)
- 经济(127156)
- 业(111152)
- 管理(97360)
- 企(92120)
- 企业(92120)
- 方法(55567)
- 农(50218)
- 数学(45011)
- 数学方法(44552)
- 业经(38277)
- 财(35500)
- 农业(33487)
- 中国(33204)
- 技术(25703)
- 学(25362)
- 地方(24972)
- 制(24770)
- 务(24320)
- 财务(24249)
- 财务管理(24219)
- 贸(23641)
- 贸易(23626)
- 易(22956)
- 理论(22946)
- 企业财务(22941)
- 和(20936)
- 划(19513)
- 策(19501)
- 银(18859)
- 机构
- 学院(448161)
- 大学(441930)
- 济(180817)
- 管理(177770)
- 经济(177199)
- 理学(153949)
- 理学院(152320)
- 管理学(149806)
- 管理学院(148998)
- 研究(146919)
- 中国(111003)
- 京(93039)
- 科学(92869)
- 农(89994)
- 财(80419)
- 所(74180)
- 业大(73883)
- 农业(70008)
- 研究所(67647)
- 江(67452)
- 中心(67417)
- 财经(64660)
- 经(58915)
- 北京(57564)
- 范(56163)
- 师范(55531)
- 经济学(53841)
- 州(53655)
- 院(52528)
- 经济学院(48874)
- 基金
- 项目(306614)
- 科学(241037)
- 研究(222123)
- 基金(221708)
- 家(194781)
- 国家(193031)
- 科学基金(165641)
- 社会(141365)
- 社会科(133818)
- 社会科学(133784)
- 省(122368)
- 基金项目(117888)
- 自然(107886)
- 自然科(105426)
- 自然科学(105397)
- 自然科学基金(103560)
- 划(101370)
- 教育(100567)
- 编号(90164)
- 资助(89699)
- 成果(71316)
- 重点(68611)
- 创(67024)
- 发(66716)
- 部(66401)
- 创新(62086)
- 课题(61465)
- 国家社会(58145)
- 科研(58005)
- 业(57617)
- 期刊
- 济(202728)
- 经济(202728)
- 研究(125308)
- 农(86921)
- 中国(86025)
- 学报(75215)
- 科学(67967)
- 管理(66971)
- 财(62475)
- 农业(58994)
- 大学(56768)
- 学学(54162)
- 教育(46049)
- 技术(39727)
- 融(39080)
- 金融(39080)
- 业经(38988)
- 业(31555)
- 财经(31485)
- 经济研究(30902)
- 经(27220)
- 问题(27029)
- 技术经济(23855)
- 科技(23732)
- 版(22963)
- 商业(20991)
- 现代(20973)
- 业大(20332)
- 图书(19681)
- 理论(19460)
共检索到653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艳荣
笔者从农业产业集聚的视角,探索了集聚区网络结构、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省砀山县酥梨产业集聚区300家农户的调研结果进行了因子分析和结构性检验,验证了这三个因素对农业产业集聚技术创新效应的作用。研究表明,网络结构密集会促进区域内知识溢出和集聚成员的吸收能力加强,吸收能力的增强有利于知识的溢出,而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农业技术创新直接正相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宇 李昊宇 孙中叶
基于数理模型和理论分析,利用200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从农业技术创新视角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农业专业化集聚能显著提高农业碳生产率。(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通过影响农业技术水平发挥作用。(3)门槛回归和分组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技术水平下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同。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继续推进农业主产区建设,发挥农业专业化集聚的优势,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坚持农业在地理区位上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传宇 李昊宇 孙中叶
基于数理模型和理论分析,利用200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从农业技术创新视角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农业专业化集聚能显著提高农业碳生产率。(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通过影响农业技术水平发挥作用。(3)门槛回归和分组回归结果显示不同技术水平下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碳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同。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继续推进农业主产区建设,发挥农业专业化集聚的优势,加大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2)坚持农业在地理区位上的全面发展,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宏升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个农业产业集聚,这些农业产业集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本文主要从自然资源、主体、市场和科技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主导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是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安徽砀山酥梨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进而找出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聚 农民收入 作用机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施荣连 施建林
农业产业集聚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完善农村产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对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并探讨如何通过重构农业产业链条来实现农业产业集聚,以期望能开创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创新 农业 特色产业 产业集聚 链条重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主要分析要素集聚下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非线性关联及其外溢效应。实证发现,使用技术、资本、劳动和创新要素集聚替代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探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非线性关联是可行的;省域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集聚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边际作用递减并最终收敛,省域人力资本、技术和创新要素集聚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效应呈递增的发散特征;物质资本要素集聚、技术要素集聚和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下的技术创新对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相邻省市的人力资本要素集聚和劳动力要素集聚度的变化对本省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主要分析要素集聚下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非线性关联及其外溢效应。实证发现,使用技术、资本、劳动和创新要素集聚替代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探究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间非线性关联是可行的;省域物质资本和劳动力要素集聚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边际作用递减并最终收敛,省域人力资本、技术和创新要素集聚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效应呈递增的发散特征;物质资本要素集聚、技术要素集聚和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下的技术创新对省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积极影响,而相邻省市的人力资本要素集聚和劳动力要素集聚度的变化对本省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消极溢出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永达
本文以产业集聚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溢出作用和技术创新对循环经济促进作用分析,建立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循环经济之间的经济模型,并且以造纸业为例,采用1993-2007年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造纸业科研人员投入、产业规模、产业集聚水平指标对循环经济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科研经费投入并未显示出对循环经济水平的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是循环经济思想的功能载体和物质载体,是造纸业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现实途径。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技术创新 循环经济 造纸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方 彭希林 甘勇
论述了技术创新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作用 ,详细介绍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技术创新体系的内容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如何促进技术创新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 技术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帆 王东生
以农民为技术创新实施的主体,通过文献综述,明确农民实施技术创新的17个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设计和数据分析,进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并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个人因素、组织创新、学习交流、制度创新、家庭因素5个影响农民技术创新的主因子。以因子分析为基础,构建农民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在验证通过的基础上,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解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环境规制 调节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业碳排放 环境规制 调节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哲晰 穆月英
以小规模农户地理集聚生产为表现形式、以专业村为基本构成单元的主产地连片发展模式,是中国农业产业格局的重要特征。本研究基于黄淮海与环渤海的设施蔬菜优势主产区的蔬菜专业村级调研数据,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利用空间Durbin模型、两部制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及空间异质性的视角考察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形成的马歇尔外部性显著提高本地农民收入;周边专业村的产业集聚与地理距离共同作用对本地农民收入产生空间溢出,并具有地理距离递减性特征;产业集聚程度不同的专业村对彼此溢出关系的反应具有空间非对称性,容易形成专业村发展的"极化效应";另外,产业集聚、技术指导对于农民收入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农民收入 空间溢出 空间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