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5)
2023(12614)
2022(10684)
2021(9459)
2020(8305)
2019(18864)
2018(18650)
2017(37080)
2016(19973)
2015(22284)
2014(22432)
2013(22739)
2012(21226)
2011(19030)
2010(19319)
2009(18480)
2008(18734)
2007(17448)
2006(15367)
2005(13730)
作者
(58483)
(49344)
(49263)
(46721)
(31101)
(23549)
(22300)
(19367)
(18421)
(17698)
(16670)
(16294)
(15742)
(15467)
(15369)
(15150)
(14912)
(14450)
(14253)
(14095)
(12387)
(12137)
(12130)
(11238)
(11175)
(11115)
(11103)
(11003)
(9967)
(9953)
学科
(99337)
经济(99228)
(91412)
(73754)
企业(73754)
管理(66308)
(46965)
方法(43763)
数学(35069)
数学方法(34856)
业经(32153)
农业(31102)
(28136)
中国(22218)
(19937)
财务(19920)
财务管理(19891)
地方(19374)
技术(19324)
企业财务(18789)
(18653)
(16940)
贸易(16933)
(16654)
(16439)
(15958)
(14967)
(14702)
理论(14352)
(14266)
机构
学院(302266)
大学(294129)
(136758)
经济(134413)
管理(122892)
理学(105845)
理学院(104898)
管理学(103575)
管理学院(103027)
研究(95951)
中国(76547)
(64053)
(60260)
(60146)
科学(56578)
农业(49309)
(48779)
财经(48091)
业大(47743)
(47407)
中心(45608)
研究所(43830)
(43421)
经济学(41967)
经济学院(38415)
北京(37126)
(36734)
经济管理(36368)
财经大学(34836)
(34373)
基金
项目(194843)
科学(155167)
研究(144586)
基金(142790)
(122305)
国家(121131)
科学基金(105623)
社会(95753)
社会科(90754)
社会科学(90730)
(78841)
基金项目(76300)
自然(65822)
自然科(64310)
自然科学(64292)
自然科学基金(63222)
(63124)
教育(63076)
编号(58784)
资助(57132)
成果(45583)
(44673)
(43536)
(43523)
(43043)
重点(42941)
创新(39957)
国家社会(39883)
课题(38452)
人文(37623)
期刊
(158449)
经济(158449)
研究(84200)
(65217)
中国(54668)
(49073)
管理(45559)
农业(43932)
学报(42953)
科学(41959)
大学(33348)
业经(32559)
学学(31858)
(28934)
金融(28934)
技术(27226)
财经(24035)
经济研究(23694)
(23446)
问题(22092)
(20896)
技术经济(19201)
教育(19197)
世界(16466)
商业(16045)
统计(15397)
(15070)
经济问题(15067)
现代(15029)
农村(14903)
共检索到448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目的】从实证角度考察农业产业集聚区的出现与农业产业增长的关系。【方法】以安徽四大农业集聚区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利用区位商系数,修正CD函数等研究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农业产业集聚与产业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但本文所选4个区域的农业产业集聚对产业增长的贡献都接近于0。【结论】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度,有利于提升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和提升农业的竞争力;但农业产业集聚对于产业增长的贡献更多体现在集聚程度的动态变化,而不在于某一年份的集聚程度大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智勇  黄鹤羽  
本项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AHP)对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进行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算,以寻求我国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评价计量的新途径。研究结果指出,营林科技进步的经济贡献率为22%,在15%~25%取值区间内。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朝钧  张朝华  
为深入了解广东全省及四大区域1990-2008年期间农业经济增长成因,采用Solow余值法所进行的测算与分析表明:虽然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持续的递增,但除珠三角外,依靠加大物质费用投入的增长方式始终处于较为主导的地位;劳动力的贡献率虽有所提高,但表现不稳定,还有待提升;耕地面积减少所产生的负效应愈发显现。基于此,建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强度,建立高效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户农业科技的教育与培训,严格保护耕地资源,是当前与今后广东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弢  
文章首先从时间序列角度和结构角度对1989~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在此基础上,运用θi指数法对FDI集聚度进行测算,最后将FDI集聚度与GDP增长率进行协整、因果检验,确定了单向关系,并用脉冲响应法对经济增长与FDI集聚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薛俊波  赵梦真  朱艳鑫  
重点计算并分析了农业经济增长中资源消耗带来的增长"尾效",以及农业生产的各投入要素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基于DEA方法计算了各资源的节约潜力。研究发现:由于土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的增长"尾效"存在,因此每年农业经济增长速度会下降1.32%;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为76.86%,其次是土地资源和能源——分别为1.08%和1.01%,水资源的贡献率仅为0.07%;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22.17%,劳动力的贡献率甚至为负(-1.19%)——这主要是因为农业部门存在大量的就业冗余;1983年以前,冗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喻翠玲  冯中朝  李应生  
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技术将影响大豆产出增长的众多要素浓缩为土地面积、资本投入和政策制度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三大要素在我国大豆产出增长中的贡献率。分析发现,土地面积是我国大豆产出增长的首要制约因素,其次是资本投入和政策制度。1991~2000年,资本投入对我国大豆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土地面积,而同期政策制度的综合效应为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姜增明  马慧莉  
本文在基于劳动者收入与人力资本价值内在逻辑关系模型的基础上,修正了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调整后的人力资本存量测度模型,对1996-2011年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估算,并与第一、二产业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第三产业的人力资本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高于第一、二产业,仅次于固定资产投资,已成为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谷亚丽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是研究宏观经济的重要议题,影响三大需求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等问题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本文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方法入手,得出影响三大需求贡献率的因素有速度因素、结构因素和价格因素。其中同比情况下速度因素是贡献率变化的主因,环比情况下结构因素和速度因素共同影响贡献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文博  王彦博  闫丽平  
随着中国经济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产能过剩,过去过分依赖投资拉动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对制造业的升级改造,而鉴于制造业和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发展趋势,提高服务业的知识密集度和技术创新能力无疑是未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文章在分析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引入索罗余值法,对2005-2014年中国服务业的技术创新贡献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以来,中国服务业总量虽然获得大幅增长,但结构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琰  尤飞  肖琴  周振亚  
为推动海南省突破农业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运用增长速度方程法和固定弹性系数法,测算2006—2019年海南省及省内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要素贡献率,研究其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变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特征。结果发现:在时间序列上,海南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科技要素成为主要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方式总体处于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科技进步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转变阶段;在空间分布上,省内各市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总体水平不高,差异较大、地域分布不均衡,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地区仍依赖大量物质要素投入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基于此,从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配置优化与人才队伍培养等3个方面对推动海南省农业科技进步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卫  
通过考察中国水产品对农产品的出口贡献率和外汇贡献发现,水产业在农业中特别是在出口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要素禀赋论和恩格尔定律也证明了水产业是我国农业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行业,因此,有必要通过促进水产品出口来带动农业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而针对我国目前水产品出口面临的贸易壁垒和同业恶性竞争两大问题,提出应采取措施,譬如制订新的行业标准,包装材料和标签认证制度和标签制度以消除出口中的技术壁垒,并有必要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推进我国水产品出口。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湖根  
本文基于我国1988—2004年有关农业经济的经验数据,计量分析了我国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投资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增长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农民人均收入、农业资本投入、农业从业人数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投入这几个变量之间只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1993年前后农业投资和农业劳动投入对农民收入的弹性系数均较小,而农业产业化投资在此年前后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从0.1314增加到0.4491。这表明我国应进一步加强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调整支农资金支出区域结构,促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孟子恒  朱海燕  刘学忠  
[目的]苹果是我国第一大水果,苹果产业对主产区的农业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研究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各生产要素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这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我国7大主产区的苹果产业为研究对象,以产业集聚理论为支撑,基于7大产区2001~2018年的面板数据,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分析了主产区的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1)区位熵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0.396,表明苹果产业集聚对苹果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2)各种生产要素中资本投入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大,达到0.827,体现了苹果产业的高投入特点;(3)技术溢出对苹果产值的弹性最小,为0.336,表明技术对苹果生产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4)劳动力对苹果产值的弹性为负值,表明随着产业的发展,果农逐渐用资本等要素替代劳动力。[结论]苹果产业集聚增加了集聚地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促进了集聚地种植业生产结构的升级和苹果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广,推动了集聚地苹果产业的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秋霞  高齐圣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政策阶段性划分,将我国1979-2006年30个省市地区的面板数据分为四个阶段;采用面板数据协整模型,分别测算了不同阶段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呈逐步增长的态势。通过对各个阶段的农业政策改革的成效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科研及技术推广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郝大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非农业劳动力比重持续提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本文采用指数方法,从经济增长中直接分离出劳动力转移效应,对中国1953年以来各时期各年度的劳动力转移效应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是197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1971~1978年、1984~1988年、1991~1997年、2003~2008年和2009~2015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7%以上,并且未来10年仍有较大潜力,2025年后将逐渐衰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