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18)
2023(16070)
2022(13268)
2021(11954)
2020(9826)
2019(21842)
2018(21419)
2017(41298)
2016(22191)
2015(24090)
2014(23706)
2013(23895)
2012(22225)
2011(20023)
2010(20270)
2009(18929)
2008(18873)
2007(17201)
2006(15513)
2005(14024)
作者
(65933)
(55614)
(55211)
(51675)
(34771)
(26724)
(24718)
(21645)
(21028)
(19731)
(18970)
(18190)
(17594)
(17567)
(17264)
(16663)
(16441)
(16383)
(15929)
(15794)
(14047)
(13504)
(13471)
(12660)
(12466)
(12358)
(12313)
(12287)
(11229)
(10900)
学科
(107860)
经济(107741)
(94827)
(76233)
企业(76233)
管理(72615)
(48071)
方法(41083)
业经(34755)
数学(32357)
农业(32262)
数学方法(32170)
中国(29004)
(28506)
地方(26263)
技术(21031)
(20273)
(19671)
财务(19654)
财务管理(19636)
(19361)
贸易(19346)
(18777)
企业财务(18639)
(16969)
环境(16821)
(16730)
(16285)
(16169)
(16062)
机构
学院(328289)
大学(318093)
(146603)
经济(144191)
管理(131161)
理学(113248)
理学院(112124)
管理学(110724)
研究(110160)
管理学院(110122)
中国(85904)
(72487)
科学(66267)
(65752)
(63607)
农业(55985)
(55730)
业大(54758)
(51092)
中心(50733)
财经(50689)
研究所(50428)
(46088)
经济学(44308)
北京(40611)
经济学院(40291)
(39900)
(38728)
(38619)
经济管理(38441)
基金
项目(218942)
科学(174630)
基金(160705)
研究(158030)
(140558)
国家(139222)
科学基金(120596)
社会(106239)
社会科(100829)
社会科学(100801)
(89021)
基金项目(86067)
自然(76614)
自然科(74928)
自然科学(74909)
自然科学基金(73644)
(72108)
教育(68514)
资助(63294)
编号(61698)
(53426)
(49137)
重点(48727)
(47644)
(47619)
成果(46645)
创新(45206)
国家社会(44641)
发展(43208)
(42536)
期刊
(171718)
经济(171718)
研究(92188)
(73140)
中国(65153)
学报(51204)
管理(50661)
科学(49429)
农业(49244)
(48985)
大学(39303)
学学(38155)
业经(35441)
(33817)
金融(33817)
技术(28141)
(26048)
经济研究(25731)
财经(25073)
教育(23749)
问题(23748)
(21791)
技术经济(19237)
商业(17494)
世界(17433)
科技(16329)
(16300)
现代(16108)
(16058)
经济问题(15845)
共检索到492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薛蕾  申云  徐承红  
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04—2015年我国30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下同)的农业绿色发展效率;构建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SAR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在2004—2015年间得到大幅提升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部、西部、东北、中部梯度递减的分布规律;从极差值来看,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差距不断扩大,但各区域内部临接省份间的差距则不断缩小;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空间外部性,但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全国层面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约为直接效应的4倍,东北和中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分别约为直接效应的0.8倍和1.3倍,西部地区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而溢出效应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蕾  徐承红  申云  
文章基于2004—2017年间省域数据,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发展二者之间的耦合度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聚综合序参量除东北有所上升之外,基本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农业绿色发展综合序参量呈现出东北、西部、中部、东部依次递减的规律。耦合度方面,西部最高、东部最低,中部、西部、东北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东部从高水平耦合阶段大幅度下降到磨合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方面,西部、东部最低,中部和西部处于中级协调、东部处于勉强协调,东北处于中级协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银西阳  贾小娟  李冬梅  
[目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有助于实现农业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方法]基于1998—2018年中国省域农业发展数据,引入空间因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周边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财政支农、工业化和自然灾害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城市化、对外开放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应把握省域农业空间关联规律,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布局农业产业,并从财政支持、城镇化、工业化、自然灾害和农业开放水平等方面推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光岭  
从生态经济理论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出发,在提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生态属性,通过对Logistic模型的应用指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增长模式,并结合以上分析提出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对策。通过对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旨在找出以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发展途径,从而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立佳  刘博敏  杜建军  
文章基于1999—2013年中国27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和3SLS法研究了外部效应如何推动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得出以下结论:(1)农业生产经营者与土地的匹配效应、农业前端投入品及终端加工品市场效应、农业示范效应及学习效应、农业信息共享效应与农业产业集聚之间能够互相促进、互相推动;(2)随着农业产业集聚水平的发展,自然资源要素禀赋和外部要素禀赋不再是推动农业产业集聚的主要动力,而外部效应变成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形成及演变机制的研究,对于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哲  李晓静  夏显力  晋蓓  
文章以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24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地级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基于普通面板回归模型、单区制和两区制空间面板回归模型,探究了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间城镇化发展状况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相邻地级市城镇化发展对本市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省域外的相邻地级市的城镇化发展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均高于省域内相邻地级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秀玉  仝锦涛  
[目的]发展绿色农业,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转型的一个新发展模式,探究农产品贸易和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新地理经济学,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利用2004—2020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农业产业集聚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全国及4大地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都呈上升发展趋势;全国层面看,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进步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对农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邻近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只会对本地的农业技术进步有“U”型影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技术效率在4大地区、不同农产品贸易水平和不同农产品贸易结构地区存在异质性影响;农业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异质性。[结论]要推动农产品贸易由“数量增加”向“质量提升”转变,围绕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施农产品贸易非均衡发展策略,同时倡导适度规模经营,更好地发挥农业产业集聚的绿色发展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士华  谢佳  
绿色农业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促进我国绿色农业快速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实行产业化经营。本文从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入手,阐述了财政金融支持配合与绿色农业发展的相互关系,指出财政金融的支持与配合是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财政金融支持与配合的模式及其政策运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琳琳  张俊飚  何可  
为探究农业产业集聚对碳效率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基于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将农业碳排放纳入到农业经济核算体系之中,利用1997—2014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省域农业碳效率进行考察,并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方法对农业碳效率的空间相关性及其与农业产业集聚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碳效率稳步增长,但受"梯度"发展模式的影响,农业碳效率具有以东部为高值"极核"区和以西部为低值"外围"区的分布结构特征。同时,区域内省份间农业碳效率的依赖性明显。而对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碳效率关系初探后,发现二者之间整体上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特征,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度的提高,农业碳效率呈现出先得到改善后不断恶化的变化趋势。同时,处于不同集聚度下的群组情况各异,其中农业高集聚度区(中西部农业主产区)的农业碳效率随农业产业集聚度提高表现出"先升后降"的曲线特征,而在农业低集聚度区(东部经济发达区),农业产业集聚提高对农业碳效率的改善作用明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艳荣  刘业政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理论模型分析认为,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是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并利用安徽砀山酥梨农业产业集聚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进而找出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论不一致的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付娆娆  
农业产业集聚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剖析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和农业发展质量。基于2011—2020年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的农业发展数据,采用区位熵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实证分析黑龙江省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和区域异质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巩前文  李学敏  
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科学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定量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求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求。在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安全供给3个维度选择10个三级指标,构建了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并对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以及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上升趋势生成,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我国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经营增收能力和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应推进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加大农业生产源头化治理,促进农产品消费市场化改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凤   丁相江   于法稳   刘淼  
利用200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回归方程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在国家层面,农业碳排放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非线性关系”,即随着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农业碳排放总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并且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显著受到了环境规制的调节效应;而在地区层面,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均受到农业产业集聚的影响显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但环境规制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中的调节效应仅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显著存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新德  
产业化和集群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显著特征,也是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之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绿色农产品实物总量迅速扩大,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绿色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还不高,绿色农业产业集群优势并不十分明显。要通过培养壮大优势绿色农产品主导产业、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强绿色农业园区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我国绿色农业的产业化和集群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