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9)
- 2023(14342)
- 2022(11798)
- 2021(10794)
- 2020(9428)
- 2019(21401)
- 2018(21285)
- 2017(42055)
- 2016(22791)
- 2015(25860)
- 2014(25853)
- 2013(25706)
- 2012(23703)
- 2011(21336)
- 2010(21892)
- 2009(20809)
- 2008(21146)
- 2007(19548)
- 2006(17114)
- 2005(15387)
- 学科
- 济(106384)
- 经济(106265)
- 业(98398)
- 企(80393)
- 企业(80393)
- 管理(76364)
- 方法(49145)
- 农(48128)
- 数学(40062)
- 数学方法(39449)
- 业经(33679)
- 农业(31708)
- 财(29998)
- 中国(23702)
- 务(21483)
- 财务(21440)
- 财务管理(21404)
- 制(20952)
- 技术(20647)
- 企业财务(20230)
- 地方(19077)
- 贸(18445)
- 贸易(18438)
- 易(17910)
- 理论(17894)
- 和(17634)
- 策(17205)
- 学(16529)
- 划(16275)
- 体(15897)
- 机构
- 学院(342341)
- 大学(333556)
- 济(146394)
- 经济(143638)
- 管理(139502)
- 理学(120552)
- 理学院(119431)
- 管理学(117495)
- 管理学院(116887)
- 研究(106373)
- 中国(83938)
- 京(69002)
- 农(68043)
- 财(65522)
- 科学(63682)
- 所(53736)
- 业大(53198)
- 江(53035)
- 农业(52461)
- 财经(52320)
- 中心(50627)
- 研究所(48330)
- 经(47183)
- 经济学(43821)
- 北京(42969)
- 州(41667)
- 范(40318)
- 师范(39944)
- 经济学院(39839)
- 经济管理(39603)
- 基金
- 项目(221631)
- 科学(175901)
- 研究(164173)
- 基金(160871)
- 家(138156)
- 国家(136862)
- 科学基金(119356)
- 社会(106044)
- 社会科(100342)
- 社会科学(100313)
- 省(89672)
- 基金项目(85012)
- 自然(75898)
- 教育(74238)
- 自然科(74170)
- 自然科学(74153)
- 自然科学基金(72885)
- 划(72689)
- 编号(67958)
- 资助(65679)
- 成果(53277)
- 部(49220)
- 重点(49137)
- 发(49128)
- 创(48823)
- 业(45648)
- 课题(45443)
- 创新(44915)
- 国家社会(43383)
- 教育部(42161)
- 期刊
- 济(168473)
- 经济(168473)
- 研究(94055)
- 农(68574)
- 中国(62972)
- 财(53343)
- 管理(52482)
- 学报(47986)
- 科学(47343)
- 农业(46308)
- 大学(37655)
- 学学(36096)
- 业经(34421)
- 技术(32565)
- 融(31410)
- 金融(31410)
- 教育(28959)
- 财经(25818)
- 经济研究(24975)
- 业(24741)
- 问题(23025)
- 经(22319)
- 技术经济(20700)
- 统计(18698)
- 策(17613)
- 商业(17592)
- 版(17347)
- 世界(17119)
- 现代(16454)
- 决策(15587)
共检索到5018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东升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网络组织,高效运作依赖于信任机制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信任治理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机理,探究农业产业集群成长中的声誉、关系与制度信任治理模式,并从特色定位、根植性培育、区域品牌塑造等方面,提出实现农业产业集群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信任治理 竞争力 升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晗 吕杰 景再方
本文在明确农业产业集群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辽宁省农业产业集群的个案调查研究,总结出农业产业集群有三种成长模式,即基础推动型农业产业集群,企业带动型农业产业集群和市场导向型农业产业集群。这三种成长模式只是广义上的农业产业集群向严格意义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中形成的不同路径方式。针对不同成长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不同地区在发展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可以依据自身优势,有不同的模式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邹蓉 胡登峰
本文从农业产业化和集群之间的关系出发,提出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概念,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指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分析农业产业化集群与工业集群不同之处,指出农业产业化集群在实践中存在的障碍因素并提出克服措施。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产业集群 发展模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唐春根 李鑫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桂英 王秀成 韩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慧峰 李彤
本文对各国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类型进行对比分析 ,把国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分为四种类型 :合同制、农业合作社、农工商综合体和联营体。对该四种类型的概念、特点及其适应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国外农业 产业化经营 组织模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侯铁铭
当前,中国农业正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普遍存在着产业链短、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水平低、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建议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国际经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梁远 张越杰
[目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制度载体,考察企业控制型农业产业组织模式初期的合作问题,为助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以畜牧业生产加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构建“交易特性—交易关系—治理机制”分析框架,探讨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的交易关系与治理机制。[结果]不同交易特性的农业企业与其他经营主体形成了不同联结程度的交易关系;在交易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匹配的治理机制也有所改变,大多为复合治理机制且关系治理机制存在于多种交易关系中;准纵向一体化模式中要素契约治理机制和关系治理机制,有利于锁定双边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构建多元经营主体的长效利益联结机制。[结论]政府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交易关系的制度环境、大力扶持与农户存在“乡土”关联的农业企业、加强农户自身能力建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姜启军 王凡
探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联合体内部协同发展,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治理模式视角,从流量效应、共享效应和目标价值共创效应三个维度评价协同效应,利用225份联合体调研数据,运用组合赋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协同效应内涵和表现评价,探究了企业治理、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三种治理模式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效应的差异与原因。分析表明,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效应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关系治理模式下联合体协同效应水平明显高于企业治理与契约治理模式下的表现,风险应对态度、成员间的信任和利益分配机制是关系治理模式优于其余两种模式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建议扩大联合体经营的产品种类,改善资源同质化情况,促进资源要素在联合体内流动和共享,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差异化的治理方式,向股份制合作发展,促进联合体协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明林 刘耀彬
"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三种主要组织模式。合作博弈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农业中介组织、农户在"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中收益比"公司+农户"和"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要高。该结论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我们一方面可以从"公司+农户"组织形式中契入中介组织,另一方面通过大力促进"中介组织+农户"组织形式与龙头企业对接。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组织模式 合作博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戚振宇 汤吉军 张壮
农业产业化在发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户产权激励效应的同时,又能消除其农业经营分散化的不良效应,是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重要革新与突破;组织模式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制度载体,是影响农业产业化绩效与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在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低下,而比较制度分析的基本思想恰好有助于解决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现存的两方面主要问题。在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现存问题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厘清比较制度分析视域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的理论逻辑,并提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制度演化理论等的三种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选择标准;深入剖析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中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有助于实践中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优化,从而为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及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微观基础。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贾伟强 张明林
本文以规模经济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与组织理论为基础,采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国外农业产业化组织的主要模式(合同制模式、合作社模式与农工综合企业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我国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借鉴措施。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组织模式 比较与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成德宁
在城乡分割的体制下,我国城乡产业自成一体,封闭发展,农业产业链也被分割在不同地区和部门,无法整合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整合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的市场地位,使农民能够分享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非农产业环节的收益,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分析和比较了我国当前农业产业链整合中存在的集贸市场直接交易型、专业市场批发交易型、农民合作组织型、"公司加农户"型产业链整合模式的利弊,提出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选择农民合作组织型农业产业链整合模式作为未来农业产业链整合的主导模式,使农户能够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建立起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从而把农户经营的产业链延伸到农产品生产的产前和产...
关键词:
农业产业链 合作化 农业产业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方 任木荣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形成了纵向兼并和横向一体化两种产业组织模式,这两种模式形成的动力机制各不相同。纵向兼并型产业组织模式得以形成的动力在于消除由于买卖双方对初级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降低交易成本。从龙头企业横向一体化来看,其形成动力在于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和扩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并提升竞争力;从农户横向一体化而言,其形成动力在于提升卖方谈判地位,消除买方垄断,以及减少不确定性,降低市场风险。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产业组织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廷海 武云亮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研究表明:安徽省农业产业集群尚处于生产要素导向的初级阶段,存在区位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要素稀缺、市场体系不完善以及政府政策失灵等诸多问题。文章从安徽省农业资源的特征与现状出发,构建了安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要素模型,并就其网络系统、发展模式及演化机理进行了细致分析,最后提出加强安徽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