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1)
2023(12616)
2022(10518)
2021(9474)
2020(8390)
2019(19213)
2018(18836)
2017(37250)
2016(19904)
2015(22204)
2014(22204)
2013(22538)
2012(20878)
2011(18876)
2010(19318)
2009(18460)
2008(18772)
2007(17476)
2006(15498)
2005(13985)
作者
(58217)
(48992)
(48821)
(46318)
(30909)
(23385)
(22216)
(19182)
(18272)
(17642)
(16541)
(16184)
(15633)
(15352)
(15113)
(14994)
(14806)
(14344)
(14183)
(14049)
(12237)
(12151)
(12021)
(11299)
(11056)
(11049)
(11015)
(10867)
(9916)
(9848)
学科
(96693)
经济(96587)
(91966)
(74371)
企业(74371)
管理(67137)
(47194)
方法(40642)
业经(32365)
数学(31705)
数学方法(31453)
农业(31193)
(27816)
中国(21998)
(19810)
财务(19786)
财务管理(19757)
技术(19497)
(19148)
企业财务(18665)
地方(18383)
(16934)
贸易(16926)
(16413)
(16366)
(16066)
理论(15155)
(14772)
(14679)
(14363)
机构
学院(299303)
大学(291537)
(132998)
经济(130588)
管理(121432)
理学(104167)
理学院(103214)
管理学(101825)
管理学院(101281)
研究(96162)
中国(76616)
(63522)
(60537)
(59645)
科学(56170)
(48901)
农业(48773)
(47876)
业大(47085)
财经(47060)
中心(45576)
研究所(43737)
(42373)
经济学(39820)
北京(37705)
(37100)
经济学院(36251)
经济管理(35601)
(35033)
师范(34750)
基金
项目(190828)
科学(151684)
研究(143139)
基金(138667)
(118615)
国家(117446)
科学基金(102169)
社会(93506)
社会科(88485)
社会科学(88460)
(77475)
基金项目(74062)
自然(63584)
教育(62989)
(62158)
自然科(62101)
自然科学(62080)
自然科学基金(61022)
编号(58975)
资助(55000)
成果(46137)
(43652)
(42834)
(42598)
(42452)
重点(42107)
创新(39196)
课题(38988)
国家社会(38464)
(37236)
期刊
(157454)
经济(157454)
研究(85593)
(65181)
中国(58246)
(49222)
管理(45920)
农业(43740)
学报(41982)
科学(41706)
大学(32906)
业经(32642)
学学(31407)
(29327)
金融(29327)
技术(27725)
(23695)
财经(23632)
教育(23284)
经济研究(23137)
问题(21694)
(20532)
技术经济(18702)
世界(16459)
商业(15840)
(15274)
(15224)
农村(15196)
(15196)
现代(14845)
共检索到4524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凌霄  蹇鄂  耿献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特征越来越突出。在农业市场化的过程中,伴随技术水平提升、交通条件改善,具有一定自然资源优势的农业产地开始专门生产特定种类的农产品,并在互相竞争中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给当地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比如生产者集中采购得到低价格的生产资料,集中销售获得品牌利润,进而带动产业和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本文回顾了农业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总结了农业产业集群的衡量标准及形成原因,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讨论了产业集群与全球价值链和农产品价格稳定的关系,并对协调产地之间竞争的政策进行了梳理,为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薇  李祥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器,加强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吴川市W村的番薯产业集群发展的考察梳理与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将关系、资本、制度等农业产业集群治理主体要素嵌入产业振兴的场域,需通过话语、技术、法律等对场域内治理要素赋权。以关系与话语契合实现主体再造、以资本与技术耦合实现资源互补、以制度与法律协调实现功能升级,从而在整体上构建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主体嵌入-治理赋权"的解释性框架。这一解释性框架发现,做好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乡村振兴,需要处理好农业产业集群治理嵌入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产业振兴场域内治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主体要素与治理要素之间嵌入与赋权的关系。研究结论对阐释和验证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集群治理能力,增强农业产业集群的实效性,助推产业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薇  李祥  
农业产业集群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器,加强其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吴川市W村的番薯产业集群发展的考察梳理与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将关系、资本、制度等农业产业集群治理主体要素嵌入产业振兴的场域,需通过话语、技术、法律等对场域内治理要素赋权。以关系与话语契合实现主体再造、以资本与技术耦合实现资源互补、以制度与法律协调实现功能升级,从而在整体上构建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主体嵌入-治理赋权"的解释性框架。这一解释性框架发现,做好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乡村振兴,需要处理好农业产业集群治理嵌入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产业振兴场域内治理要素之间的关系、主体要素与治理要素之间嵌入与赋权的关系。研究结论对阐释和验证农业产业集群助推产业振兴的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产业集群治理能力,增强农业产业集群的实效性,助推产业振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正东  
文章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阐述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的过程和作用;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分析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效益的基础、机制以及评价框架;依据安徽双福粮油公司的调研数据,借助最小成本模型和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分析联合体运营效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和构建农业产业集群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辉龙  
企业可以通过抽取"租"的方式把订单转给那些生产效率高于自己的生产者,"租"的存在和产业集群内在的联系网络,使订单总是可以传到那个效率最高的生产者手上,这提高了集群整体的生产绩效。地租作为"租"的最一般形式,对企业选址产生影响,较低的地租有利于集群形成,地租的变动促进了产业的梯度转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黛  
信任程度与信任半径呈反向变化,而与交易频率呈正向变化。基于业主私人关系的企业间信任和基于产业链关系的企业间信任其信任程度都较高,但前者是在既有的人际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信任半径较短,后者是由于专业化分工条件下交易频率较高而产生的,信任半径较长;同行企业之间由于产业链的关系交易频率较高且有行规约束因而信任程度较高,不同行业间的企业则因交易频率较低且无行规约束从而信任程度较低;集群企业既属于同行企业,又比非集群的同行企业更具有地缘和人缘优势,所以比非集群的同行企业间信任程度更高,其信任的成因也更多样化,但集群企业基于本地产业链和地缘人缘关系而形成的信任半径较短,要拓展集群的发展空间,就需要延长信任半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露  罗必良  
本文旨在阐明农业减量化从技术逻辑、行为逻辑向交易逻辑转换的内在机理。农户是农业减量化的核心主体,其减量意愿及潜在技术需求具有重要的行为发生学意义。已有研究通常将农户视为同质化主体,未能厘清农户需求偏好影响减量技术采纳行为的内在机理。本文以化肥减量为例,通过构建“农户分化—要素匹配—技术策略”的分析线索,揭示不同农户减量的目标偏好及其行为差异。分析表明,农户减量具有差异性,并与其要素禀赋特性和要素匹配度紧密关联。其中,生存型农户偏好以家庭生态圈内部要素替代外部要素来弱化毒性成分以保护土壤;生活型农户偏好以节省劳动力的施肥措施改进来降低肥料损耗;生产型农户偏好以改善化肥养分元素配比来增加作物吸收率;功能型农户则偏好通过危害度更低的外部要素替代来弱化毒性成分。此外,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供应商偏好以施用工具的改进来降低化肥损耗。本文进一步强调,通过鼓励小农户的连片种植,能够突破其要素禀赋局限,诱导农业减量服务的社会化与专业化,进而促进农业减量的市场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俊  
创意农业的实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它不仅突破传统资源的刚性约束,拓宽产业融合的空间,而且引发的全民创新效应,更是边际社会报酬递增的源泉,因而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方向。文章通过对我国发展创意农业的初始条件和动力支撑体系的分析,构建了创意农业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并就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卫平  
本文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 :( 1 )本文指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是农业的比较生产率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 2 )本文运用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分析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层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产品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产业发展状况、农业经营主体状况、政府行为和机遇等六个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构建了一个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贾晋  艾进  王珏  
现有文献对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路径选择存在着认识分歧。本文认为,理论分歧源于商品契约与要素契约之间经济绩效的考量。本文在一个制度经济分析框架下对工商业资本不同路径选择下的契约绩效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认为,工商业资本规模是其最优契约形式选择的主要依据。对于小规模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最优路径选择是通过商品契约建立"公司+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而对于资本规模较大,特别是以高科技农业项目为投资领域的工商业资本,则适宜通过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契约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这一结论否定了当前农业产业化领域众多研究所持的商品契约优于要素契约的观点,也为国家制订激励和引导政策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卫平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本质是农业的比较生产率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形式 ;本文运用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分析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层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要素条件、农产品需求状况、相关与支持产业发展状况、农业经营主体状况、政府行为和机遇等六个因素。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一个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分析框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侯铁铭  
当前,中国农业正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普遍存在着产业链短、同质化严重、技术创新水平低、支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建议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贺振华  
本文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从理论上分析了兼业的形成机制以及兼业的后果。本文认为 ,工业工资、农业收入、农业生产最低投入时间、农户劳动力结构以及农户外出可能从事的工作影响了农户的就业选择。同时 ,在本文提供的分析框架内 ,作者分析了兼业的农户特征和地区特征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廖祖君  郭晓鸣  
现实考察表明,中国农业经营组织体系呈现出沿着小农户、农业公司、"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路径不断创新和改进的显著趋势。理论分析发现,其背后的原因是,农业产业链发生着由分离走向整合、由纵向整合走向混合整合的明显变化。其政策含义在于,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民合作社在以产业链整合为核心的农业经营组织体系演变中作用日益凸显,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促进农民合作社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使其作为龙头进行产业链整合的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消除推进农业产业化与保护农民利益在某种程度上的"二律背反"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明林  刘耀彬  
"公司+农户"、"中介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三种主要组织模式。合作博弈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农业中介组织、农户在"公司+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中收益比"公司+农户"和"中介组织+农户"组织模式要高。该结论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路,我们一方面可以从"公司+农户"组织形式中契入中介组织,另一方面通过大力促进"中介组织+农户"组织形式与龙头企业对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