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1)
- 2023(11381)
- 2022(9351)
- 2021(8352)
- 2020(7069)
- 2019(15443)
- 2018(15075)
- 2017(29828)
- 2016(15757)
- 2015(17200)
- 2014(17060)
- 2013(17294)
- 2012(15653)
- 2011(13813)
- 2010(14119)
- 2009(13454)
- 2008(13573)
- 2007(12538)
- 2006(10966)
- 2005(9867)
- 学科
- 业(89948)
- 济(77149)
- 经济(77060)
- 企(73047)
- 企业(73047)
- 管理(60022)
- 农(45552)
- 方法(31572)
- 业经(30884)
- 农业(30452)
- 数学(23495)
- 数学方法(23361)
- 财(23235)
- 技术(18193)
- 务(18007)
- 财务(17994)
- 财务管理(17978)
- 企业财务(17060)
- 中国(16934)
- 制(15741)
- 策(14657)
- 地方(14333)
- 划(13081)
- 体(12974)
- 产业(12924)
- 和(12504)
- 贸(12382)
- 贸易(12376)
- 易(12048)
- 理论(11817)
- 机构
- 学院(239164)
- 大学(227243)
- 济(108393)
- 经济(106736)
- 管理(101126)
- 理学(87971)
- 理学院(87202)
- 管理学(86230)
- 管理学院(85801)
- 研究(72947)
- 中国(58608)
- 农(54864)
- 财(46438)
- 京(45421)
- 科学(43067)
- 农业(41916)
- 业大(39631)
- 财经(37381)
- 江(37012)
- 所(36084)
- 中心(34624)
- 经(33856)
- 研究所(32534)
- 经济学(31845)
- 经济管理(30706)
- 经济学院(29004)
- 州(28538)
- 商学(28163)
- 商学院(27933)
- 北京(27222)
- 基金
- 项目(159145)
- 科学(129230)
- 基金(118933)
- 研究(117195)
- 家(101993)
- 国家(100981)
- 科学基金(89981)
- 社会(79875)
- 社会科(75787)
- 社会科学(75772)
- 省(65427)
- 基金项目(63671)
- 自然(57040)
- 自然科(55827)
- 自然科学(55816)
- 自然科学基金(54930)
- 划(51307)
- 教育(49828)
- 资助(46455)
- 编号(46099)
- 业(38870)
- 创(36920)
- 发(36478)
- 部(35027)
- 重点(34482)
- 成果(33827)
- 创新(33617)
- 国家社会(33498)
- 制(31890)
- 农(31755)
- 期刊
- 济(127283)
- 经济(127283)
- 研究(63515)
- 农(58337)
- 中国(42858)
- 农业(39533)
- 管理(39077)
- 财(37503)
- 科学(33974)
- 学报(32105)
- 业经(29528)
- 大学(25637)
- 学学(25237)
- 融(23189)
- 金融(23189)
- 技术(21791)
- 业(20765)
- 财经(18370)
- 经济研究(18265)
- 问题(17498)
- 经(15997)
- 技术经济(15255)
- 农业经济(13928)
- 农村(13912)
- 村(13912)
- 商业(13524)
- 世界(13365)
- 现代(12543)
- 经济问题(12347)
- 教育(12174)
共检索到346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爱民 解梦菡 刘育廷
文章构建了农业产业链韧性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2—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数。借助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莫兰指数、社会网络、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考察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在样本期内,农业产业链韧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分维度看,恢复能力、再造能力逐年上升,并且在2016年后有加速趋势,抵御能力在2018年后呈现下降趋势。(2)农业产业链韧性存在梯度效应,表现出“高韧性发展极”和“低韧性发展陷阱”的集聚效应。锻造农业产业链韧性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其韧性水平较大概率处于稳定状态。(3)省域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显著空间正相关性以及空间网络通达性,但各省份之间的关联性还有待提高。(4)农业产业链韧性的总体差异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V”型变化趋势,地区间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相辉 黄子勇
文章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莫兰指数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韧性水平的区域差异及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农业产业韧性水平逐渐提高,但不均衡现象显著,且总体差异具有扩大趋势。粮食主产区韧性水平最高,产销平衡区韧性水平最低;粮食主销区韧性水平非均衡性最显著;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内极化现象逐渐增强,粮食主产区极化现象逐渐减弱。中国农业产业韧性水平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区域之间的联系强度逐渐减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萍 何瑞石 宋晓松
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加快推动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新时期,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锻铸工作在科技研发、产业自主可控、联农带农能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存在产业结构缺失、产业创新能力弱化、基础要素供给不足和分工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对此,应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突破农业要素供给制约,健全农业产业分工协同体系,构建农业安全与韧性管理机制,推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向更加完善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复杂的外部环境中实现农业产业安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安全 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迪 叶林祥
文章在界定农业绿色韧性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恢复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了农业绿色韧性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多种模型对中国农业绿色韧性的发展情况、演变特征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绿色韧性明显增强,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其中,粮食主销区农业绿色韧性水平相对较高。对中国农业绿色韧性各维度评价从高到低依次为适应恢复能力、风险抵抗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中国农业绿色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空间集聚状态比较稳定,省际农业绿色韧性存在一定的极化现象,且区域间绝对差异逐渐增加。各省份农业绿色韧性水平短期内难以实现跨阶段跃迁,相邻省份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本省向更高水平转移的概率。各农业功能区组间差异是导致我国农业绿色韧性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亚莉 杨肃昌
"双循环"场景下探讨农业产业链的韧性锻铸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命题。面临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和中国经济循环重心由国际导向转向国内导向三重变奏,锻铸农业产业链韧性成为中国应对复杂形势的现实选择,既能弱化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保障国内产业链的稳定和安全,中国也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嵌入全球产业链中高端环节,培育新形势下的竞争新优势。文章在对农业产业链韧性锻铸的时代价值予以深度透视和现实逻辑进行尝试性解构的基础上,从强化优势、延伸链条、拓展范围、补齐短板、创建接点、产业链备份6个维度找寻中国农业产业链韧性的锻铸路径,以期推动中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
双循环 农业产业链 韧性锻铸 乡村振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4—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产业数字化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对此,提出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发挥产业数字化资源配置靶向功能,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绿色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链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岩峰 张春艳
选取我国30个省份2004—2021年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产业数字化、绿色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绿色技术创新在产业数字化与农业产业链韧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绿色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促进作用受产业数字化单重门槛效应的影响。对此,提出打造农村数字产业集群,完善产业数字化发展环境;强化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力度,赋能农业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发挥产业数字化资源配置靶向功能,驱动农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绿色技术创新 农业产业链韧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 李航宇 张婷
文章从抵抗能力、恢复能力、演化能力和政府力量4个层面构建产业链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动态组合赋权—TOPSIS方法构建了产业链韧性测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上市公司数据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总体以及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14条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σ收敛法分析了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的空间差异以及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中国各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水平、驱动因素和薄弱环节方面均存在差异,其中能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以及金属制品产业链的韧性比较大,而纺织服装服饰、造纸及文教体育用品以及其他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较小。(2)按照产业链韧性的时序变化可以将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划分为波动向好型、波动回转型和波动下滑型3种类型,多数制造业产业链在稳定中向好发展。(3)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呈现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东部、西部的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均有上升趋势,中部地区有下降趋势。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区域间差距有扩大趋势。为增强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韧性,缓解地区差距,文章提出了固链、强链以及推动地区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常歆 韩平
文章立足数字产业链基础能力、抵抗能力、恢复能力、可持续能力四个维度,建立中国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使用熵值法测算2015—2021年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并使用泰尔指数、局部莫兰指数,探析中国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区域间差距。结果表明:全国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整体表现出稳步攀升趋势,三大地区呈东部>西部>中部的分布格局;全国及不同地区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差距随时间推移均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距;数字产业链韧性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玉玺 程创业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关系趋于增强,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趋缓,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空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度呈现“点状分散-块状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极度失调、低度协调区逐渐消失,逐渐形成西北、西南方向“陷落”的空间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协调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谷城 张树山
提升产业链韧性水平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科学界定产业链韧性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构建包含产业链基础、产业链抵抗力、产业链恢复力、产业链可持续和产业链引领力5个维度的产业链韧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利用熵权与变异系数综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空间收敛模型对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区、市)产业链韧性水平展开统计监测。结果显示:全国产业链韧性水平呈递增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产业链抵抗力和产业链引领力亟需进一步提升;三大区域产业链韧性水平存在显著梯度差异,表现出“东高西低”空间格局;区域差异分析表明,样本期内,全国产业链韧性水平总体差异呈先降后升“U”型特征,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收敛性分析表明,全国及三大区域产业链韧性水平具有绝对β收敛及条件β收敛特征,即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等系列影响因素后,产业链韧性水平将随着时间推移收敛至同一稳态水平。本文科学测度了我国产业链韧性水平,为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安全稳定提供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清龙
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动能。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调节能力、创新能力三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空间布局及收敛性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呈现逐渐上升态势。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东部及中部地区多为H-H型和L-H型集聚。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在全国及四大区域均存在条件b收敛,但不存在显著s收敛,且东北地区具有绝对b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清龙
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高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动能。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抵抗能力、调节能力、创新能力三个角度构建指标体系,对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空间布局及收敛性特征展开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呈现逐渐上升态势。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东部及中部地区多为H-H型和L-H型集聚。中国农业经济韧性水平在全国及四大区域均存在条件b收敛,但不存在显著s收敛,且东北地区具有绝对b收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燕
黄河流域面临的能源问题突出,研究黄河流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虚拟最劣解TOPSIS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产业链韧性,采用核密度估计、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黄河流域区域能源产业链韧性的时空分异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产业链韧性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但不同省份之间韧性水平差异明显。分维度看,抵御能力略有增强,恢复能力与更新能力显著增强,再组织能力有所减弱;分区域看,西部地区省份能源产业链韧性较低,而东部地区的山东省能源产业链韧性水平优势显著。研究为提升能源产业链韧性水平、推动黄河流域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能源产业 产业链韧性 科技创新 黄河流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燕
黄河流域面临的能源问题突出,研究黄河流域能源产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基于虚拟最劣解TOPSIS和灰色关联度的动态评价模型测度2010—2021年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产业链韧性,采用核密度估计、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黄河流域区域能源产业链韧性的时空分异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9省区能源产业链韧性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但不同省份之间韧性水平差异明显。分维度看,抵御能力略有增强,恢复能力与更新能力显著增强,再组织能力有所减弱;分区域看,西部地区省份能源产业链韧性较低,而东部地区的山东省能源产业链韧性水平优势显著。研究为提升能源产业链韧性水平、推动黄河流域能源结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能源产业 产业链韧性 科技创新 黄河流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