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9)
2023(12714)
2022(10603)
2021(9785)
2020(8397)
2019(18794)
2018(18888)
2017(37698)
2016(20059)
2015(22284)
2014(22166)
2013(22137)
2012(19980)
2011(17675)
2010(18293)
2009(17434)
2008(17562)
2007(16138)
2006(14048)
2005(12716)
作者
(57007)
(48030)
(47471)
(45145)
(30458)
(22861)
(21625)
(18634)
(18000)
(17343)
(16176)
(16079)
(15341)
(15040)
(14804)
(14457)
(14122)
(13937)
(13871)
(13505)
(11817)
(11805)
(11803)
(11053)
(10830)
(10779)
(10730)
(10639)
(9682)
(9475)
学科
(98748)
(92991)
经济(92882)
(81584)
企业(81584)
管理(73441)
(46506)
方法(42756)
数学(34092)
数学方法(33558)
业经(32592)
农业(30976)
(26925)
(20793)
财务(20752)
财务管理(20725)
中国(19719)
技术(19696)
企业财务(19488)
(18671)
(16483)
理论(16036)
(15800)
贸易(15789)
(15388)
地方(14894)
(14889)
(14579)
(14462)
(13689)
机构
学院(296319)
大学(285261)
(129210)
经济(127000)
管理(126315)
理学(109522)
理学院(108632)
管理学(106955)
管理学院(106433)
研究(87603)
中国(73088)
(61223)
(57902)
(57076)
科学(51687)
业大(46930)
农业(46821)
财经(45833)
(45637)
(43301)
中心(42693)
(41520)
研究所(38810)
经济学(37931)
经济管理(36339)
(35810)
北京(35406)
经济学院(34412)
商学(34286)
商学院(33990)
基金
项目(194736)
科学(156774)
基金(144702)
研究(142880)
(123996)
国家(122869)
科学基金(109188)
社会(94429)
社会科(89583)
社会科学(89565)
(78885)
基金项目(76423)
自然(70769)
自然科(69293)
自然科学(69279)
自然科学基金(68139)
教育(63424)
(62958)
资助(59324)
编号(57842)
(43782)
成果(43772)
(43030)
(42853)
(42404)
重点(42186)
创新(40049)
国家社会(39097)
(37700)
课题(37678)
期刊
(147794)
经济(147794)
研究(79485)
(63059)
中国(54306)
管理(49252)
(46872)
农业(42061)
科学(40926)
学报(39610)
(32811)
金融(32811)
业经(32247)
大学(31752)
学学(30849)
技术(28599)
财经(22667)
(22450)
经济研究(21748)
教育(19877)
问题(19797)
(19614)
技术经济(18463)
商业(15889)
统计(15592)
农村(15221)
(15221)
(15039)
世界(14863)
现代(14857)
共检索到433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月书  王雨露  彭媛媛  
农业产业链组织的发展对缓解规模农户融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合约理论探讨农业产业链组织、信贷交易成本对规模农户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并基于江苏省668户规模农户调查数据,采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贷交易成本高会降低规模农户的信贷可得性,规模农户加入农业产业链组织能够有效降低其与正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合约实施机制不完善所致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其信贷可得性。与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产业链组织相比,规模农户加入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链组织更有助于降低信贷交易成本,提高信贷可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邸玉玺  郑少锋  
利用对陕西省1 091位农户的调研数据,将农户的生产性正规信贷分解为是否获得生产性信贷、是否获得生产性正规信贷和获得的生产性正规信贷金额三个阶段,运用Triple-Hurdle样本选择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网络对农户从正规渠道获得生产性贷款的影响,进而重点考察了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的总体社会网络提高了生产性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交易型社会网络增加了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降低正规信贷交易成本能够增加农户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社会网络能够降低农户在申请正规信贷过程中由于专用性较高、交易频次较低、不确定性较高所导致的高额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户生产性正规信贷的获得概率和信贷金额。因此,增强农户社会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降低正规信贷的交易成本,进而缓解农村地区生产性正规信贷约束,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龙耀  杨军  陈畅  
本文从农户信贷需求的视角审视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高利率导致信贷需求无法实现的只有8%;相反,非利率交易成本和非价格合约条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这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调整利率作为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的手段,在简单地将利率上浮至一定比例之后,仍然将较严格的信贷条件作为甄别贷款人的手段,如制定繁杂的贷款程序、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和长期信贷交往历史等,其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定价和风险甄别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巩固和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作强  刘春华  孙一昕  
本文通过研究产业链整合相关理论,从东营海参产业案例出发,分析探了立足于农业产业链所开展的信息、信用与信贷的有效链接模式,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广文  何婧  郭沛  
21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和金融部门推进普惠金融的力度不断强化,但是,农户的信贷需求及其满足情况如何?农户信贷可获得性怎么样?本文通过三省9县1730户农户家庭的调研数据,研究表明,农户信贷需求依旧旺盛,非正规信贷仍然是农户满足信贷需求的主要渠道,农户信贷配给仍较严重,抵押和担保仍然是农户获得正规信贷的主要方式,农户正规信贷可获得性仍然较低,同时,农户金融服务的自我排斥程度仍然较高。不同生产经营方式和收入层次的农户、小规模农户的信贷需求,都依旧比较旺盛。为了提升农户信贷可获得性,有必要从金融供给角度进一步放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莫媛  钱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莫媛  钱颖  
基于江苏省2015年633户创业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需求可观察的双变量Probit模型对银农关系深度、广度和密度与创业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之间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关系深度中的信用社社员和信用户身份对创业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关系密度中的银农距离和拖欠款经历则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关系广度在竞争度低的农村信贷市场上负向作用不显著。此外,对于个体户和企业形式的创业项目来说,大部分金融机构仍将能否提供抵押物作为是否放贷的主要依据,而增加地方金融资源供给、引入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创业农户获得正规贷款的概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为了深入理解中国的农地流转问题,本文从流动性约束的视角出发,全面考察了信贷可得性、融资规模对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的金融排斥推高了流动性资本的影子价格,导致农地流转的潜在发生率远低于完全市场下的流转水平,而获得信贷支持能够明显促进农户的农地流转,并且该促进作用在农地流入规模方面更为显著。信贷可得性对农地流转的"净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全部样本而言,信贷支持使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概率提高了8.53%,流入面积增加了1.09亩;对于获得信贷支持的农户而言,信贷支持使其参加农地流转的概率增加了9.11%,流入面积增加了1.15亩。因此,现阶段在有序推进农地流转,促进农业生产规模...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浩栋  汪三贵  王彩玲  
非正规金融信贷在农户信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占了正规金融借贷。本文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非正规金融替代正规金融的机制,并使用了联立方程组模型予以验证。研究发现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基于自身资本禀赋、衡量借贷成本之后而做出的判断,人力资本显著影响正规金融借贷,而收入结构、实物资本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本文证实了在农户信贷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凭借自身的成本和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正规金融。本研究的政策价值在于当从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和降低农户借贷成本的角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殷浩栋  汪三贵  王彩玲  
非正规金融信贷在农户信贷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挤占了正规金融借贷。本文从资本禀赋和交易成本的角度重新审视了非正规金融替代正规金融的机制,并使用了联立方程组模型予以验证。研究发现农户的借贷行为是基于自身资本禀赋、衡量借贷成本之后而做出的判断,人力资本显著影响正规金融借贷,而收入结构、实物资本显著影响非正规金融借贷。本文证实了在农户信贷市场中,非正规金融凭借自身的成本和信息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正规金融。本研究的政策价值在于当从加大涉农信贷供给和降低农户借贷成本的角度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进而规范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意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吕开宇  
以信贷配给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依据浙江和黑龙江两省466份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中国农村信贷市场中农户的正规信贷交易成本配给的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地区14%的农户受到了交易成本配给。对于这部分农户来说,相比于社会资本,与银行的高强度关系以及当地金融服务供给的高水平能够显著降低其面临交易成本配给的概率。这是因为,较高的金融服务供给水平不仅可以降低农户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能强化其对于正规金融的正确认知,而稳固的银农关系则可以通过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来提高农户主动申请贷款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祝国平  郭连强  李新光  
本文基于吉林省82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二元选择模型和归并回归模型分析农户产业链参与行为对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参与产业链对其信贷可得性和信贷规模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机制在于农户订单生产和技术水平提升能够促进信贷获得。考虑到中国农户的异质性,按农户的耕地面积将农户分为规模大户和传统小户,分析结果显示,规模大户参与产业链行为对其信贷规模无显著影响,而传统小户参与产业链行为对其信贷规模有显著正向作用。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强化产业链对小农户的吸纳作用,优化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应成为政策选择上的重点。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北啸   丁志勇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互联网使用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产品价格,突破了时空限制,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渠道,帮助更多农特产品走向市场,带动农民增收。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通过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探究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使用互联网对家庭农业收入具有正向显著影响,同时提升了网络销售农产品占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主要增加了家庭的经济作物收入和林木种植收入。农户接触互联网渠道越多,农业增收效应越显著。中介效应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通过提升农业信贷可得性、增加社会资本等渠道促进家庭农业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业增收的效应主要存在于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四五线城市和户主受教育年限小于9年的家庭。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月书  王婕  
本文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和农村金融改革的背景下,利用江苏省397户规模农户样本数据,通过建立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Tobit模型,分析了产业链组织形式、市场势力对规模农户产业链融资规模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龙头企业带动型或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产业链组织形式对规模农户获得农业产业链内外部融资规模都有正向影响。进一步从议价能力和被替代程度两个维度来衡量规模农户的市场势力对其产业链融资规模的影响,本文发现,规模农户市场势力越强,越容易获得农业产业链内部融资。分析还发现,规模农户的种养经营面积、固定资产现值、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