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68)
2023(13964)
2022(11463)
2021(10404)
2020(8894)
2019(19072)
2018(19160)
2017(36380)
2016(19557)
2015(21803)
2014(21201)
2013(20963)
2012(19136)
2011(16986)
2010(17399)
2009(16512)
2008(16554)
2007(15398)
2006(13608)
2005(12201)
作者
(56496)
(48004)
(47293)
(44475)
(30106)
(22728)
(21271)
(18611)
(18012)
(17057)
(16152)
(16005)
(15313)
(15271)
(14867)
(14239)
(14007)
(13861)
(13838)
(13591)
(11982)
(11897)
(11549)
(11046)
(10852)
(10560)
(10548)
(10477)
(9698)
(9611)
学科
(94724)
(83968)
经济(83854)
(77351)
企业(77351)
管理(69576)
(46685)
业经(32683)
方法(31154)
农业(31094)
(25474)
数学(22434)
数学方法(22232)
中国(21292)
技术(21068)
(19494)
(18613)
财务(18583)
财务管理(18562)
企业财务(17537)
地方(16438)
(16293)
(15911)
理论(15618)
(15120)
(14638)
(14398)
(14001)
贸易(13993)
产业(13908)
机构
学院(284355)
大学(271931)
(120603)
经济(118358)
管理(114969)
理学(98451)
理学院(97580)
管理学(96221)
管理学院(95717)
研究(92734)
中国(73929)
(63133)
(56971)
科学(56134)
(53715)
农业(48244)
(47158)
业大(47061)
(46671)
中心(43102)
研究所(42473)
财经(41849)
(37648)
(35755)
北京(34906)
经济学(34316)
(33705)
经济管理(33388)
(33011)
师范(32661)
基金
项目(187354)
科学(149153)
研究(139611)
基金(135173)
(117482)
国家(116312)
科学基金(101169)
社会(90375)
社会科(85389)
社会科学(85369)
(77947)
基金项目(71960)
自然(64073)
自然科(62626)
自然科学(62613)
(61950)
自然科学基金(61559)
教育(60776)
编号(57062)
资助(52988)
(43783)
成果(43649)
(42982)
(42557)
重点(41584)
创新(40212)
(40163)
课题(38787)
国家社会(37165)
(36803)
期刊
(146759)
经济(146759)
研究(79710)
(64916)
中国(58855)
管理(46264)
(43726)
农业(43621)
学报(42086)
科学(42085)
大学(33059)
业经(32347)
学学(31983)
技术(27736)
(27320)
金融(27320)
教育(24438)
(23421)
经济研究(21196)
财经(20479)
问题(19316)
(17868)
技术经济(17195)
科技(15173)
商业(14979)
世界(14870)
农村(14846)
(14846)
(14841)
农业经济(14564)
共检索到432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海清  王子军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是打造从源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全程控制链的效益、产出和安全性。这里借助产业链、价值链及其治理理论,以我国奶业和种业产业链为研究案例,论证我国农业产业链一般呈倒偏"U"型;尽管农户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但农户也是产业链上权力等级最弱和价值获得最少的利益主体;大型农产品企业在各自产业链上具有治理能力。为营造和谐农业产业链,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应以大型农业加工销售企业为核心协调产业链上各主体间利益关系。重要的是保证农业产业链源头——农民的利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龙祖坤  刘长庚  
农业产业化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应运而生的新的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其实质是农业产业链中各经济主体间的分工与协作,从而形成的一种战略联盟关系,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对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成德宁  汪浩  黄杨  
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改造和提升农业产业链,是创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分割,产业链中也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监管能力弱等问题。信息技术为改造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国应通过"互联网+农业",创建新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成德宁  汪浩  黄杨  
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改造和提升农业产业链,是创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低,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分割,产业链中也存在着利益分配不均衡、信息不对称、监管能力弱等问题。信息技术为改造和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国应通过"互联网+农业",创建新的农业生产和销售模式,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探索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欧阳儒彬  辛翔飞  崔姹  付艳芳  王济民  
[目的]为全面分析肉鸡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配情况。[方法]文章以肉鸡主产区山东、河南、河北等省为例,对肉鸡出栏价格处于不同变化趋势下的产业链环节主体成本收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Shapley值测算产业链各主体最佳利益分配值。[结果](1)价格高峰与低谷期肉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利益分配格局差别较大,研究农产品产业链利益分配时需将农产品价格周期纳入研究范围。(2)各主体合作加强合作可实现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及增加链条总收益。价格低谷期产业链环节主体种鸡场、养殖户、屠宰加工企业、零售商利益分配值与最佳利益分配比例为10.49:(-0.45):44.42:45.54调整为13.96:18.51:31.33:36.20,合作后肉鸡产业链增值比合作前高1.68元/只。现实利益分配情况与夏普利值测算的最佳分配方案存在一定差距。(3)一体化模式、公司+农户模式下肉鸡产业链各环节由于合同或契约的存在,各主体之间在生产管理、要素供应等方面协作更加紧密,抗市场风险能力相对较强,利益分配格局相对合理。[结论]提出加强肉鸡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间相互合作、建立公司与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强做大肉鸡行业协会促进肉鸡产业健康发展等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英  
在"互联网+"战略的影响下,我国农业产业变革的主题从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迅速聚焦到农业信息化和互联网领域,后期还会进一步扩展到农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对我国现代农业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解构正在发生,将成为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手段。未来互联网将显著改造传统农业产业链,同时,产业资本跨界进入农业互联网领域,启动农村扩张战略,布局农产品电商、农村消费品电商以及互联网金融,现代农业产业与互联网加速融合后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萍莉  董葆茗  
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由于当前农产品供求结构的不平衡和生产要素配置的不合理等问题一定程度上的存在,使得农业产业链在横向融合与纵向合作中各环节的增值效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互联网+"为农业产业链升级提供了新动力,可以通过理念和技术的创新来重构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因此,本文在析取了农业产业链中关键链环的基础上,对其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升级策略进行了探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龙  李秉龙  
从产业链的视角切入,研究探讨中国奶业不合理利益分配格局的成因及其对中国奶业发展长效机制的影响。以乳品加工企业为中心,竞争激烈的产品市场和作为要素市场上的区域垄断买者,使乳品加工企业为应付产品市场上激烈的价格竞争竞相压低原料奶价格,将产业利润由要素市场移至产品市场,而将成本压力由产品市场向要素市场转移,进而形成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而奶业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通过制约中国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和各产业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供求和紧密的契约关系,影响中国奶业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绪福  王雅鹏  
本文在对已有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体系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各自反映的侧重点 ,探讨了三者的共同点及其联系 ,为以后相关农业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做一些概念性铺垫。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静  鲁德银  
农业产业化与农村金融相互促进,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基本保障。低碳经济对两者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从农业产业化、农业低碳化与农村金融三者的辩证关系出发,基于出资主体的视角,分析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阐述了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路径。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祝琴   裘欣   林永钦   吴强   孔琳  
基于“双循环”背景,本文构建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主体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产业链主体策略集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政府引导和监管行为对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主体策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引导性农业补贴对产业链主体策略向合作演化的引导作用明显,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监督是倒逼各产业主体选择合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政府监管下的主体违约成本是各产业主体自主协同又一因素。本研究为“双循环”背景下政府引导和监督行为如何提升乡村生态农业振兴产业链主体的高效协同,振兴乡村生态农业产业链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雷  许黎莉  陈东平  
农业产业链融资创新是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困境有益的尝试。以北芹蔬菜专业合作社开展的"银行+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为研究对象,基于道德风险理论和金融联结理论分析发现:合作社能够以较低成本抑制社员道德风险、提高社员偿还贷款能力、获得监督激励以及地方农商行在该模式下涉农贷款违约降低等因素,是"银行+合作社+农户"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创新能够有效实行的前提条件。对此,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农业产业链融资创新一定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激励。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廷武  李鹏  张俊飚  
构建DEA-HR模型,实证分析循环农业产业链中专业协会组织的运行绩效及其空间异质性,探讨专业协会组织与农户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发现:1在未考虑管理效率损失、环境变量及随机干扰等因素影响的情况下,专业协会组织运行的综合效率均值为0.888,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44,规模效率均值为0.940,且空间差异不大,较好地支撑了循环农业产业的发展。2在循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专业协会组织与农户建立了有效的衔接与协同发展机制,整体上处于"协调且一般有效"状态,但尚有45.6%的提升空间。农户在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对农业废弃物的转化利用效率偏低是主要影响因素。3专业协会组织与农户的协同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仅湖北、福建两省处于"协调且较有效"状态,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4省处于"协调且一般有效"状态,其余省份处于"协调且无效"或"不协调"状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银行  李雨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政府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商业银行以农业产业链为抓手,开展集约化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上具有独特作用。聚焦A牧业集团公司金融服务案例,探索商业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具体做法、基本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启示,并对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业银行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提出具体设想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