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55)
- 2023(19354)
- 2022(16207)
- 2021(14749)
- 2020(12243)
- 2019(27536)
- 2018(26899)
- 2017(52010)
- 2016(28198)
- 2015(31112)
- 2014(30879)
- 2013(30796)
- 2012(28730)
- 2011(26080)
- 2010(26498)
- 2009(25181)
- 2008(25058)
- 2007(22971)
- 2006(20736)
- 2005(18576)
- 学科
- 济(140646)
- 经济(140507)
- 业(103820)
- 管理(88978)
- 企(84464)
- 企业(84464)
- 方法(52748)
- 农(52551)
- 数学(43172)
- 数学方法(42794)
- 业经(38718)
- 财(35195)
- 农业(34719)
- 中国(32378)
- 地方(29812)
- 制(25611)
- 学(25478)
- 贸(23377)
- 贸易(23367)
- 务(23096)
- 财务(23066)
- 财务管理(23027)
- 易(22694)
- 技术(21899)
- 企业财务(21806)
- 策(21414)
- 和(20422)
- 体(18854)
- 环境(18822)
- 划(18723)
- 机构
- 学院(420416)
- 大学(411504)
- 济(186563)
- 经济(183055)
- 管理(162972)
- 研究(143510)
- 理学(139705)
- 理学院(138256)
- 管理学(136275)
- 管理学院(135518)
- 中国(111443)
- 科学(86722)
- 农(86178)
- 京(85303)
- 财(82872)
- 所(73823)
- 农业(66919)
- 研究所(66712)
- 业大(66524)
- 中心(66227)
- 江(65951)
- 财经(65568)
- 经(59337)
- 经济学(57124)
- 北京(53095)
- 经济学院(51416)
- 州(51300)
- 范(50684)
- 院(50471)
- 师范(50144)
- 基金
- 项目(273169)
- 科学(215460)
- 基金(198536)
- 研究(198147)
- 家(173457)
- 国家(171869)
- 科学基金(147097)
- 社会(129630)
- 社会科(122763)
- 社会科学(122723)
- 省(109366)
- 基金项目(105076)
- 自然(93691)
- 自然科(91482)
- 自然科学(91451)
- 划(90198)
- 自然科学基金(89868)
- 教育(87910)
- 资助(79565)
- 编号(79228)
- 成果(62730)
- 发(62174)
- 重点(61393)
- 部(59857)
- 创(59042)
- 创新(54670)
- 课题(54610)
- 国家社会(53671)
- 业(53488)
- 科研(51762)
- 期刊
- 济(220731)
- 经济(220731)
- 研究(120927)
- 农(84833)
- 中国(82182)
- 学报(66073)
- 财(65575)
- 科学(62782)
- 管理(61798)
- 农业(56873)
- 大学(49805)
- 学学(48112)
- 融(42079)
- 金融(42079)
- 业经(39750)
- 技术(35696)
- 经济研究(34404)
- 财经(33370)
- 教育(31861)
- 业(30004)
- 问题(29218)
- 经(28988)
- 技术经济(24190)
- 世界(22026)
- 贸(21883)
- 版(21453)
- 商业(20610)
- 现代(20023)
- 统计(19637)
- 科技(19138)
共检索到635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慧 王瑞燕
盘活农村资源尤其是土地要素并非经济利益至上的量化指标提升,提升农民获得感与幸福感更是重中之重,耕地保护基本前提原则不容动摇,即农村土地利用既要讲经济效益,也要兼顾粮食安全生产。农业产业政策可通过作用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城乡土地融合发展实现土地要素的优化配置、创新。并通过导向性重点投入实现农户有效增收,以经济环境持续改良加速农村人居生活条件改善,以乡村资源产业优势培育助力农产品价值增值,以及通过农村土地利用优化加速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为更好发挥产业政策对土地利用的优化效应,政府应有效推动可流动土地资源优先进入政府重点支持行业和区域特色行业,并在事关农村地区产业模式构筑与特色优势打造方面,充当产业政策的制定者、参与者与监督者,同时持续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管理模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灵洁
农村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乡村旅游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节,同时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然离不开农村土地的合理规划与编制。因此,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动关系。实践证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土地开发、土地流转以及土地整改与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具有紧密关联性。本文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对农村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为着落点,对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中的开发、流转与整治三种方式的经济效益耦合机理及其联动路径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推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利用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土地利用 耦合机理 联动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申成磊 李满春 李飞雪 陈洁丽 邵一希
研究目的: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建立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模型。研究方法:分别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分析分水镇各行政村的投入过剩与产出不足。研究结果:杭州市分水镇的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总体良好,空间上表现为东南高西北低,非DEA有效的行政村在投入方面表现较好,但是产出部分明显不足,空间上表现为环绕中心镇区分布。研究结论:DEA模型能够突破主观因素的限制,有效地评价农村土地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戴永吉 王志锋
研究目的:考察中国半城市化现状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半城市化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半城市化水平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成明显负相关,半城市化程度越高,农村土地有效利用就越低。研究结论:半城市化现象的突出后果就是土地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即农村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带来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提出在半城市化背景下,要改变土地利用水平不高的问题,其前提是解决好城市化中的农民工问题,要让只是名义农民的农民工真正进城,实现农民工权益保障与农村土地配置优化双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蔡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了确保农业生产的稳健发展出台了众多农业政策,这些政策不是一经出台就迅速发挥应有作用,而是具有相应的发展机制和路径。从机制来看,农业政策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主要通过引导带动、干预调控、激励促进等机制,而路径则根据具体政策的差异需要特定实施对策。
关键词:
农业政策 农村经济 发展机制 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智 黄奕嘉
土地是城乡发展的空间基础和物质载体,实现乡村土地利用优化成为破解乡村土地问题、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在城镇化中后期,城乡治理进入“深水区”,乡村土地利用优化需要以系统性研究为支撑。论文从系统科学视角构建乡村地域系统“要素—结构—功能”理论认知及机理分析框架,全面梳理乡村土地利用问题,并结合问题类型提出乡村土地利用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乡村地域系统由水、土、气、生、岩石、矿物等内核性要素和资金、技术、信息、数据等外缘性要素,以及人、基础设施等双重属性要素构成,不同数量和品质的要素形成乡村地域系统结构,其本体结构与主体结构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并承担调节乡村要素、优化乡村结构、提升乡村功能的双向传导作用。(2)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包括资源与环境结构制约发展用地需求的本体结构约束问题、社会结构中政策和组织体系与更高水平的经济结构发展需求不匹配制约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的主体结构失衡问题、本体结构客观支撑条件与社会经济组织利用不协调影响土地持续利用的综合性问题。(3)土地利用优化策略包括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策略、空间优化管理提升策略和土地生态价值转化策略。研究可为破解乡村土地问题、提升乡村土地利用效益,推进乡村转型振兴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慈
全面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能够有效应对由于承包地“三权”分置及土地确权机制实施之后引发的规模经营难题,进而推动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工作持续开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创造条件。完善农地流转相关政策,提高农地流转信息透明化程度,能够提升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本文梳理农村土地流转环节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结合成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能够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明贤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钟效光
一、问题1.土地经营规模小,农户生产效益低。我国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真正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千家万户的生产积极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这种以农户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良 张云
耕地是土地资源的精华 ,是人类获取基本农产品的基础条件之一 ,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 ,近些年来 ,我国农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 ,是耕地面积越来越少 ,质量越来越差 ;另一方面 ,耕地浪费严重 ,土地资源污染问题突出 ,农村土地产权界限模糊不清 ,农村非农建设用地问题不少。针对这些情况 ,作者认为 :应建立耕地保护法和自然资源保护法 ;依靠科技进步 ,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 ;加强农村土地整理 ;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利用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本喜 邓衡山
本文利用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样本数据,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户主要劳动力的年龄对土地利用效率不存在显著影响;影响农户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变量是直接投入、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等;增加劳动投入和主要农资投入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提高经营规模和兼业化经营程度均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的降低。基于以上结论,本文认为,担心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农业危机的必要性不大,而关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农业的威胁更有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秀丽 关小克 薛剑
基于北京山区7个区县的土地利用详查和变更数据,并利用该区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组合类型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数量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利用空间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对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进行定量描述,区域地形地貌是土地利用结构形成的自然基础,根据定量、定性分析结果,并结合区域景观格局分析,在北京山区区县规划布局了山前城镇农业发展区、山前平原农田区、山前林果带和生态农业区,以实现北京山区在全市的功能定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世艳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提高利用土地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土地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土地资源供应的稀缺性和有限性,要求人们提高利用土地的效率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经济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开发农村旅游是完成这个目标的有效方式,它们间具有互相促进的关系。农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并提高其经济效益。
关键词:
农村旅游 土地利用 经济效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伶俐 李文芳
本文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局部均衡模型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明显导致了粗放边际扩张,完全分开均衡精算公平农业保险制度不会对土地使用或其他任何生产决定造成影响。但是,在较现实的混同均衡精算公平农业保险制度下,农户将会把无农业保险时闲置的、边际质量更低劣的土地投入生产,而且农业保险补贴会进一步刺激农业生产在劣质土地上的粗放边际扩张并可能导致环境退化的问题。这对研究我国农业保险制度选择及其补贴政策对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卫洪 漆雁斌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我国1990—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相关计量模型对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和林业用地面积与农林牧渔等部门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利用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影响始终占据主要位置;建设用地对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贡献率为正;森林对吸收二氧化碳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破坏、砍伐或森林火灾等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建议在合理、高效利用现有土地的同时,通过加强农地保护和林地抚育,继续增加植树造林等措施来促进我国低碳农业的建设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