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3)
- 2023(16680)
- 2022(13906)
- 2021(12878)
- 2020(10857)
- 2019(24587)
- 2018(24566)
- 2017(48103)
- 2016(26126)
- 2015(29550)
- 2014(29553)
- 2013(29435)
- 2012(26689)
- 2011(23834)
- 2010(24116)
- 2009(22573)
- 2008(22476)
- 2007(20377)
- 2006(18415)
- 2005(16539)
- 学科
- 济(112761)
- 经济(112613)
- 业(103262)
- 管理(85141)
- 企(84792)
- 企业(84792)
- 农(48986)
- 方法(47100)
- 数学(37093)
- 数学方法(36688)
- 业经(36110)
- 农业(32639)
- 财(31879)
- 中国(29664)
- 制(23114)
- 地方(22750)
- 务(22471)
- 财务(22393)
- 财务管理(22360)
- 技术(21826)
- 企业财务(21165)
- 学(19944)
- 理论(19844)
- 和(19413)
- 贸(19181)
- 贸易(19172)
- 易(18611)
- 策(18430)
- 划(17613)
- 体(17422)
- 机构
- 学院(380979)
- 大学(375516)
- 济(157836)
- 管理(156350)
- 经济(154588)
- 理学(134410)
- 理学院(133104)
- 管理学(131113)
- 管理学院(130439)
- 研究(122889)
- 中国(95685)
- 京(80092)
- 科学(74191)
- 财(71494)
- 农(71320)
- 所(61429)
- 业大(58665)
- 江(58317)
- 财经(56798)
- 中心(56641)
- 研究所(55257)
- 农业(54516)
- 经(51380)
- 北京(50319)
- 范(48104)
- 师范(47738)
- 州(46826)
- 经济学(45897)
- 院(43723)
- 经济管理(42612)
- 基金
- 项目(251312)
- 科学(199124)
- 研究(188947)
- 基金(182062)
- 家(156332)
- 国家(154856)
- 科学基金(134750)
- 社会(120597)
- 社会科(113996)
- 社会科学(113964)
- 省(99882)
- 基金项目(97087)
- 自然(85543)
- 教育(84541)
- 自然科(83539)
- 自然科学(83523)
- 自然科学基金(82055)
- 划(81487)
- 编号(78865)
- 资助(73682)
- 成果(63254)
- 部(55302)
- 重点(55134)
- 发(55118)
- 创(54041)
- 课题(52781)
- 创新(49781)
- 国家社会(49004)
- 业(47877)
- 人文(47597)
- 期刊
- 济(184941)
- 经济(184941)
- 研究(112919)
- 中国(72316)
- 农(71282)
- 管理(59598)
- 财(56180)
- 学报(55243)
- 科学(53531)
- 农业(48126)
- 大学(43175)
- 学学(40830)
- 教育(38602)
- 融(36252)
- 金融(36252)
- 业经(36043)
- 技术(33897)
- 财经(27842)
- 经济研究(26917)
- 问题(25329)
- 业(24790)
- 经(23938)
- 技术经济(20834)
- 现代(18850)
- 版(18345)
- 科技(18276)
- 商业(18144)
- 理论(18059)
- 世界(17780)
- 图书(17658)
共检索到5694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红梅 戴蓬军
农业产业化给农民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农村与农民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包括着结构、机制、利益和观念等的转换、调整和嬗变的过程。它不仅引起了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变化,而且引起了农民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农民既要置身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遵守社会伦理要求,又要承担一定的职业责任,因而经常会面对困难的道德选择情境。理解农民如何发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霍红梅 戴蓬军
农民的道德选择是其个人利益最大化权衡的结果,本文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影响农民道德选择的社会道德资源的存量、农民综合素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等诸多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应该通过采取完善法律法规、提高科技支农力度等的有效措施,营造一个道德成本较低而败德成本高昂的经济社会环境,从而引导农民正确地进行道德选择,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道德选择 影响因素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咸春龙
以家庭承包制为内容的双层经营制 ,极大地解放了我国农村生产力 ,但却面临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为此 ,90年代初开始 ,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农业产业化热潮 ,“公司 +农户”模式成功地缓解了这一矛盾 ,但近年来小农户与大公司的矛盾凸现 ,多数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主体地位仍不对称 ,农民处于无组织状态 ,在市场交易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 ,无法分享加工增值和销售利润。笔者认为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民组织化严重滞后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展合作社等中介组织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伟艳 方天堃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走向市场化进程中为克服新的矛盾和问题,由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出来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它以市场为导向,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组织的带动,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诸多优越性,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改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促进专业化分工、转移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市场竞争力,破解农民增收难等深层次矛盾,提供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实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也是促进农民增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冯丹萌 兰凯伦
伴随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成为趋势,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持续推动下,城乡间的社会联系与经济合作增多,以此为基础的农村人际交往模式与社会结构也发生巨大变迁。传统的熟人社会圈子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产业性质与乡俗性质共存的新型乡村社会关系。本文主要对身处其中的农民合作行为进行经济与社会双重视角的解构。研究发现:农民在农业产业链下的合作选择是综合性的,既有经济因素驱动下的主动行为(如契约和逐利),也有在传统社会要素潜移默化下的牵引与延续(如道德与面子)。通过对农民现实行为的学理剖析,从而积极探索现阶段农民合作行为的政策调适,在新型乡村社会关系这一新的历史场景中,剖析理解农民产业参与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压力,进而优化农业产业链的平衡生态结构。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民合作 社会结构 乡俗社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闫磊 刘震 朱文
本文利用2003年~2012年31个省市地区农业产业化相关数据(不包含港澳台及西藏地区),通过构建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定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估计各省市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对农民增收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边际作用存在先递增后递减趋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雪中 潘志强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农民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增加势必会影响农业产业化进程。当代农民还未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农业的信息市场不发达和农民的竞争地位低是农业产业化中农民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培育新型的农业市场主体、建立市场主体与农民之间利润和风险的均衡机制、健全市场法律体系,并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选择有效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弱化农民的市场风险,促进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市场风险 原因 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廷银
文章在简要回顾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就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规模经营、龙头企业、农民组织化、农企关系、产品质量以及外部环境六大问题。文章认为,必须克服这些因素的制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登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制约因素 对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秀生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本文从农户、农民、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和实质关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有的把它界定为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农业。有的把它概括为以市场为龙头,龙头带基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宏放 赵文广 阎书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韦曙林
为了把我国农业规模经营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有机结合起来,联结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提高农业的市场集中度,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自强自立的产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客观上要求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必须有新的突破,这就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我国家庭承包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主要是解决农业生产体制问题,它并没有(也不可能)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的衔接问题。而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助于提高农业的市场集中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与经济实力,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以及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多一体化转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敏
一、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农村实施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把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分散承包给农民个体经营。这一革命性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减缓的趋势,全国各地普遍出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怡 陈焕然 陈国富
农业产业化和与之相适应的农民专业生产合作社,是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一个主要标志,也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所找到的一条途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军,时明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