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13)
- 2023(6887)
- 2022(5724)
- 2021(5468)
- 2020(4732)
- 2019(11056)
- 2018(11154)
- 2017(22700)
- 2016(12067)
- 2015(13542)
- 2014(13522)
- 2013(13425)
- 2012(12178)
- 2011(10825)
- 2010(11100)
- 2009(10352)
- 2008(10189)
- 2007(9293)
- 2006(8198)
- 2005(7088)
- 学科
- 济(56813)
- 经济(56763)
- 业(46993)
- 农(45068)
- 管理(30948)
- 农业(29853)
- 企(27034)
- 企业(27034)
- 方法(25879)
- 数学(23457)
- 数学方法(23153)
- 业经(17325)
- 中国(12530)
- 财(11559)
- 制(11101)
- 地方(10375)
- 农业经济(9965)
- 发(9312)
- 策(9228)
- 贸(9051)
- 贸易(9048)
- 村(8987)
- 农村(8980)
- 易(8853)
- 体(8273)
- 技术(8215)
- 发展(7709)
- 展(7704)
- 土地(7561)
- 收入(7346)
- 机构
- 学院(173680)
- 大学(167683)
- 济(76907)
- 经济(75569)
- 管理(74473)
- 理学(65271)
- 理学院(64769)
- 管理学(63825)
- 管理学院(63519)
- 研究(51789)
- 农(46903)
- 中国(42049)
- 农业(35568)
- 京(33347)
- 业大(32263)
- 财(30668)
- 科学(30239)
- 中心(26295)
- 江(25673)
- 财经(24919)
- 所(24863)
- 经济管理(23635)
- 经(22716)
- 研究所(22455)
- 经济学(22256)
- 农业大学(22082)
- 经济学院(20285)
- 范(20220)
- 师范(20091)
- 州(19931)
- 基金
- 项目(117176)
- 科学(93387)
- 研究(89806)
- 基金(85665)
- 家(72522)
- 国家(71849)
- 科学基金(63087)
- 社会(58179)
- 社会科(54791)
- 社会科学(54776)
- 省(47410)
- 基金项目(46101)
- 教育(39697)
- 编号(39286)
- 自然(39041)
- 自然科(38132)
- 自然科学(38127)
- 划(37621)
- 自然科学基金(37436)
- 资助(34053)
- 成果(30005)
- 农(28505)
- 部(26713)
- 发(26308)
- 重点(25213)
- 创(25066)
- 课题(24309)
- 国家社会(23808)
- 人文(23291)
- 制(23277)
- 期刊
- 济(87508)
- 经济(87508)
- 农(52281)
- 研究(45135)
- 农业(35414)
- 中国(31059)
- 科学(23585)
- 学报(22746)
- 业经(22414)
- 财(22370)
- 管理(21779)
- 大学(18987)
- 学学(18314)
- 融(17769)
- 金融(17769)
- 业(16146)
- 技术(16053)
- 农村(13684)
- 村(13684)
- 农业经济(13540)
- 问题(13271)
- 教育(12613)
- 财经(11500)
- 经济研究(11143)
- 经济问题(10211)
- 世界(10098)
- 技术经济(10061)
- 版(9940)
- 经(9730)
- 农村经济(9106)
共检索到2459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范龙昌 范永忠
文章指出,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由于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地位不对等,往往造成农户利益的损失。为了保障农户利益,就必须建立相应的利益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合同农业的相关制度,推动利益主体之间的长期合作、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才能使农户的利益得以保障。文章试图分析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交易行为,指出了交易过程中农户利益受侵害的原因,并提出了规范相关合同、加强信用建设、发展农业期货期权业务、增加农业专项投资,建立风险基金和发挥农业中介组织的作用等保障农户利益的相应机制。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户利益 机制 研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汝丽
本文论述了农业产业化中“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存在的理论基础,系统地分析了此模式的运行方式、优点及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局限性。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如何充分发挥此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公司 基地 农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苑鹏
本文探讨了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四种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公司与农户的关系及其对农户福利改善的影响。分析发现,在"公司领办合作社与农户对接"的模式中,农户作为公司的合同工,能够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没有决策参与权;在"农户与公司合办合作社"的模式中,公司与农户初步建立起还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农户作为合作社所有者的身份开始得以体现,可以参与合作社决策,分享合作社收益,其社会联系网络也得以拓展;在"农户自办合作社与公司对接"的模式中,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是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自独立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农户作为合作社的所有者,拥有合作社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农户福利增进的空间明显扩大;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郝朝晖
利益分配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必须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利益连接机制。目前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出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多形式、多样化的利益连接机制 ,本文将对这些利益机制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的实现程度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机制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 农户 利益机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燕 沈月琴 黄坚钦 林建华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产业是浙江省林业特色产业之一,是产区林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传统经营模式已经引起生态性问题,推广山核桃的生态化经营模式成为当务之急。以山核桃主产区浙江省临安市、淳安县为案例,通过对5个乡镇152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和多群体的参与式访谈,深入分析了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动因。结果表明,林农在经营决策中注重经济利益,经营成本、技术和资金是影响林农采用生态经营意愿的主要因素,林农意愿区间差别显著。推行山核桃生态化经营模式应从宣传教育、技术研发、林道建设、完善信贷等方面展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丹 陈洁
农业产业化是农户专业化分工深化的必然的产物 ,实质是传统农业变为现代产业的过程。深化农户的专业化分工是我国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加入 WTO后 ,我国如何立足于国际市场深化农户的专业化分工 ,如何建立和完善促进农户专业化分工的支持系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户 专业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怡 肖洪安 高岚
公司与农户的利益关系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核心问题。能否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水平。本文通过对当前四川水果产业化经营的不同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实证考察,探讨阻碍公司与农户稳定合作的因素,并提出通过股份合作,建立“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新模式,实现产权联结,创新利益机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宗腾
发展农业、实现农民的富裕、稳定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要实现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们现阶段的必然选择。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组织模式的创新。本论文主要通过介绍现阶段我国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从中引出“公司+基地+农户”这一产业化发展模式,并结合马六坡的发展模式对“公司+基地+农户”这一模式进行分析。以期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加快速的发展,因此农业产业化就成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途径。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科技水平不高、相应的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等都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给予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以经济法为保障机制来详细分析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到底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营发展 经济法 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加快速的发展,因此农业产业化就成了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途径。但是在我国当前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科技水平不高、相应的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等都制约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需要从制度层面给予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以经济法为保障机制来详细分析它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到底可以产生怎样的效果。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经营发展 经济法 保障机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康云海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经营结合的理论模型,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户与龙头企业实现有效结合的存续区间、竞争范围和替代界限以及比较效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农户进入农业化的先决条件是:单个农户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农业产业化边际生产率时农户就会无选择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由于受农户在生产投资上的多样性、农户采用生产技术的现实性和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不可分性等影响,农户在进入农业产业化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在农村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时,要正确认识农户行为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要采用适应农户行为的多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立规范农业产业化参与主体的经营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先芬 胡继连 蒋庆功 史建民 刘玉斌 刘成旭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思路最早是由山东提出的。1987年,诸城市首先提出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随后,在寿光市出现了以市场带农户为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路子。1993年初,潍坊市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樊晓云
我国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就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就是要有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其将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得到实惠,也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因此,本文将围绕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主要是分析了利益分配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模式选择,并结合目前利益分配机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能够让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更为科学、合理和可行,这也将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星 杨文
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核心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机制和产业治理策略的相互协调。以蔗糖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多利益主体视角出发,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和产业治理体系,讨论农民能否从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研究发现:农业产业化的长远发展依赖于政府、资本和农民形成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稳定的产业体系能降低小农户生产种植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使小农户从农业生产外部环境改善和产业溢出效应中受益。在产业转变中,小农户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从生计模式和种植结构、产业制度体系、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中获益。研究指出,关键是要建立动态平衡的市场利益关系和产业治理体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蛋糕,才能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农业内生性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