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88)
2023(18267)
2022(15203)
2021(14022)
2020(11766)
2019(26344)
2018(26329)
2017(51225)
2016(27771)
2015(31038)
2014(30664)
2013(30474)
2012(27368)
2011(24405)
2010(24452)
2009(23044)
2008(22495)
2007(20164)
2006(17944)
2005(15788)
作者
(78224)
(65075)
(64805)
(61475)
(41263)
(31028)
(29387)
(25535)
(24610)
(23249)
(21927)
(21898)
(20560)
(20483)
(19972)
(19755)
(19329)
(19269)
(18635)
(18571)
(16136)
(16058)
(15738)
(15005)
(14629)
(14623)
(14460)
(14448)
(13063)
(12785)
学科
(115952)
经济(115804)
(105701)
管理(88893)
(87273)
企业(87273)
(49219)
方法(49158)
数学(39057)
数学方法(38679)
业经(36862)
(33960)
农业(32868)
中国(30298)
(23342)
财务(23267)
财务管理(23235)
(22848)
地方(22810)
技术(22227)
企业财务(22005)
理论(20708)
(20620)
(19995)
贸易(19985)
(19792)
(19395)
(18496)
(18067)
(17437)
机构
学院(396136)
大学(389069)
(162854)
管理(161808)
经济(159586)
理学(139820)
理学院(138470)
管理学(136377)
管理学院(135670)
研究(125723)
中国(96837)
(81702)
科学(76189)
(73502)
(73308)
(61965)
业大(61055)
(59621)
财经(58734)
中心(57951)
农业(56341)
研究所(55991)
(53322)
北京(50728)
(49672)
师范(49274)
经济学(47912)
(47686)
(45141)
经济管理(43847)
基金
项目(266314)
科学(211162)
研究(199850)
基金(193318)
(166234)
国家(164701)
科学基金(143439)
社会(127922)
社会科(120969)
社会科学(120940)
(105862)
基金项目(102913)
自然(91153)
教育(89885)
自然科(89030)
自然科学(89011)
自然科学基金(87427)
(86537)
编号(83189)
资助(77648)
成果(66128)
重点(58449)
(58411)
(58291)
(57373)
课题(55630)
创新(52944)
国家社会(52255)
(50474)
人文(50464)
期刊
(187968)
经济(187968)
研究(113888)
中国(73731)
(72834)
管理(61209)
学报(57660)
(57503)
科学(55428)
农业(49372)
大学(44911)
学学(42628)
教育(39793)
业经(37017)
(35552)
金融(35552)
技术(35305)
财经(28448)
经济研究(27896)
(25887)
问题(25326)
(24452)
技术经济(21311)
现代(19521)
(19150)
商业(19117)
科技(19002)
理论(17970)
世界(17872)
图书(17817)
共检索到58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宁宇新  荣倩倩  
基于J省18个农业产销合作社的实地调查数据,以大白菜、葡萄和鲜鱼这三个典型农产品为研究对象,本文利用Shapley值研究方法考察了我国农业产业化背景下的"农超对接"收益分配问题。基于多产品数据的研究结论表明,采用"农户+合作社+大型零售商"这种对接方式,有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行,具有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发挥农业产业化规模经济双重优势。而收益分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合理的农户和大型零售商的分配比例中,现有的农户收益分配比例相对偏低。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农超对接"的双重优势,需要从政府部门应加强"农超对接"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疏通"农超对接"的对接渠道、构建"农超对接"收益返还机制等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洁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创新模式之一。当前关于"农超对接"模式研究主要基于合作成员权利对等的假设,但现实成员因拥有资源或所处地位不同,权利不对等现象普遍存在。本文从合作成员的参与贡献度和联盟结构地位差异两个角度研究"农超对接"中的权利不对等情形,并通过考虑权重权利指数的修正Shapley值和限制结盟结构的Average Tree Solution(A-T解)给出权利不对等下的相应收益分配策略。研究表明,"农超对接"中各参与成员的获利能力不仅取决于它对合作收益的边际贡献程度,同时也取决于成员所在合作联盟结构及其所处的具体位置。此研究可解释现实"农超对接"合作收益分配中的"不公平"现象,也为深入探讨农产品流通中参与成员综合地位差异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先芬  胡继连  蒋庆功  史建民  刘玉斌  刘成旭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思路最早是由山东提出的。1987年,诸城市首先提出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随后,在寿光市出现了以市场带农户为特色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路子。1993年初,潍坊市提出“确立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樊晓云  
我国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就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就是要有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其将直接关系到农民是否能够得到实惠,也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是否能够成功实现。因此,本文将围绕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主要是分析了利益分配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模式选择,并结合目前利益分配机制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期能够让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机制更为科学、合理和可行,这也将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晓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连接农户与终端消费者的最佳途径,大大缩短了流通环节,减少了流通成本,优化整合了供应商和生产农户的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农户、超市共赢的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个主体的利益分配出现不均衡的现象,超市与农户间没有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合作关系。本文在阐述"农超对接"利益分配及其作用的基础上,对存在于"农超对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收益博弈视角下研究和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方齐云  
收益递增与农业产业化方齐云一关于规模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讨论,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亚当·斯密(AdamSmith)1776年发表的名著《国富论》中,就曾深刻地阐明了生产力的最大提高依赖于分工的发展,而分工的发展又受市场范围的限制的著名原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惟洲  田维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艳  
利益分配机制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和核心。文章立足于广东省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状况调查,从农业比较利益、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地位和权责利关系等方面研究了我国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文章认为,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分配机制应理顺农业与非农业关系、壮大龙头企业、强化契约管理、培育发展中介组织及建立风险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春玉  薛建强  
本文构建和分析了不同交易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模型,并以此探讨了不同交易模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证明,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实施农业产业化以后,龙头企业和农户获得了更高的联合利润总额;与"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相比,"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并使农民的讨价还价能力得以增强,从而提高了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文明  涂德元  詹宗顺  曾光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丽霞  
自从明确提出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我国农业在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局限于一些客观约束条件,农业的整体产业化水平仍然偏低,主要体现在利益分配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不足。美国、荷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现代农业发育程度较高,这对推进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本文主要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并根据可资借鉴的国际经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推进未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所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利益分配机制是维系农业产业化组织稳定发展的关键制度安排,也是保障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由于"核心成员控制"是当前中国农业产业化组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量研究均指出核心成员控制会导致普通成员利益被忽视。然而,现实情况却与理论分析不一致,存在着部分核心成员让利于普通成员的事例。为此,本文运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从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分析结论表明:核心成员是否让利于普通成员取决于二者之间投入要素或产品的相对资产专用性程度;当一方投入要素或产品资产专用性越高时,对另一方的依赖性会增强,其谈判实力将减弱,因而在农业产业化组织分得的利益会越少。本文的研究为农业产业化组织分配制度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资产专用性—谈判实力—利益分配"分析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