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9)
- 2023(16332)
- 2022(13304)
- 2021(12020)
- 2020(10238)
- 2019(22682)
- 2018(22890)
- 2017(44485)
- 2016(24317)
- 2015(27374)
- 2014(27517)
- 2013(27335)
- 2012(25060)
- 2011(22447)
- 2010(22795)
- 2009(21772)
- 2008(21690)
- 2007(20049)
- 2006(18045)
- 2005(16409)
- 学科
- 济(110210)
- 经济(110044)
- 业(101643)
- 管理(84744)
- 企(83842)
- 企业(83842)
- 农(47992)
- 方法(46053)
- 数学(36503)
- 数学方法(36297)
- 业经(35685)
- 财(34582)
- 农业(31907)
- 中国(28965)
- 制(26115)
- 务(23341)
- 财务(23304)
- 财务管理(23262)
- 企业财务(22100)
- 地方(21251)
- 技术(21027)
- 体(20637)
- 理论(18637)
- 策(18602)
- 贸(17837)
- 贸易(17825)
- 划(17565)
- 学(17488)
- 易(17283)
- 和(17164)
- 机构
- 学院(355836)
- 大学(349136)
- 济(154921)
- 经济(152005)
- 管理(141767)
- 理学(121517)
- 理学院(120428)
- 管理学(118863)
- 管理学院(118228)
- 研究(113521)
- 中国(91135)
- 财(74896)
- 京(72467)
- 农(67459)
- 科学(64091)
- 财经(58328)
- 江(56865)
- 所(55916)
- 中心(53405)
- 经(52814)
- 业大(52467)
- 农业(51658)
- 研究所(49603)
- 经济学(47378)
- 北京(44840)
- 州(44005)
- 经济学院(42939)
- 财经大学(42544)
- 范(42017)
- 师范(41573)
- 基金
- 项目(227841)
- 科学(182365)
- 研究(172675)
- 基金(166849)
- 家(142476)
- 国家(141131)
- 科学基金(123551)
- 社会(113860)
- 社会科(107809)
- 社会科学(107790)
- 省(91066)
- 基金项目(88011)
- 教育(78621)
- 自然(76094)
- 自然科(74349)
- 自然科学(74331)
- 划(73656)
- 自然科学基金(73080)
- 编号(70261)
- 资助(66965)
- 成果(57127)
- 部(51673)
- 发(50421)
- 重点(50386)
- 创(49988)
- 课题(48321)
- 制(48142)
- 国家社会(47493)
- 业(46219)
- 创新(46002)
- 期刊
- 济(182901)
- 经济(182901)
- 研究(106115)
- 中国(75164)
- 农(68044)
- 财(61783)
- 管理(56902)
- 学报(49700)
- 科学(48439)
- 农业(45583)
- 大学(40028)
- 学学(38094)
- 融(37865)
- 金融(37865)
- 业经(35310)
- 教育(34656)
- 技术(32226)
- 财经(30292)
- 经济研究(27600)
- 经(26164)
- 问题(25011)
- 业(23945)
- 技术经济(19615)
- 世界(18435)
- 商业(17695)
- 版(17540)
- 贸(17540)
- 现代(17287)
- 经济问题(16448)
- 财会(16012)
共检索到545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志刚 于滨铜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当前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最前沿的组织创新形式,现有文献对其概念内涵、组织边界与增效机制的探讨仍不甚深入。基于产业融合视角,本文重新定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概念并阐述其内涵特征,探讨其纵向一体化组织边界,分析其增效运行机制,最后选取安徽省粮、蔬、牧、渔4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中国农村纵向产业融合的高级形态,具有产业链多元交叉融合、高度专业分工与紧密形态下要素共享三大特征,其纵向一体化组织边界源于中间品市场的产品定价与交易成本,并通过内化纵向外部性与化解双边际效应获得产业及供应链整体效益提升,契约分工、收益链接与要素流动是促进其增效的主要运行机制。最后,本文提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具有结构成熟化、运行规范化和联合主流化等发展取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德贞 李冰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最新组织形式,作为农村产业纵向优化和横向升级的先进形态,契合了政府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政策目标。但是,在组织形态创新的同时,联合体也出现了一些组织嬗变问题,主要表现为组成结构、利益链接和契约网络的异化,进而部分消解了组织创新的前期绩效,这就需要探索相应的增效机制予以解决。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成员 利益 契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尚旭东 吴蓓蓓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凭借多主体联合开展的分工协作,契合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要求,成为引领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构的标杆。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组织在内部规制、主体行为、市场结构领域的创新:经营秩序创设、交易费用节约和组织收益让渡。组织创新同时,组织发育也不可避免出现家庭农场经营"去家庭化"、成员行为选择"俱乐部化"、忽视联结小农户、合作关系不平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使得组织进化不仅面临内部利益联结弱化、成员分化风险,也与政府支持政策目标相背离。有为的政策设计应聚焦于避免政府创租、主体寻租、非排他性资源利用等农业公益性服务领域,探索和创新脱离补贴激励、项目推动的组织创设支持路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含悦 张润清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中国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创新体制,通过聚合各经营主体的力量形成产业发展的大动能,其中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对联合体起着纽带作用与支撑作用。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经验丰富,其运营模式对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高水平、高质量发展极具借鉴意义。中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一方面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特征;另一方面要顺应农业多功能与农民合作多需求的趋势,更新理念并积累经验,合理发挥政府作用、拓展合作组织业务范围、创新利益联结形式、构建区域性农业协同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欣 宋燕平 王艳荣
[目的]作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基础,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对各利益相关主体实现深度融合、共赢发展至关重要。[方法]文章运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安徽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中的284个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联合体内部互动对家庭农场参与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了利益分配合理程度的中介效应以及合作社服务能力的调节效应。[结果](1)资源互动、生产互动和约束互动均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2)利益分配合理程度在资源互动、生产互动和约束互动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过程中均发挥中介效应;(3)合作社服务能力在利益分配合理程度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过程中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论]联合体内部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家庭农场参与价值共创的意愿,并且通过互动,可以提高联合体内部利益分配的合理程度,进而对家庭农场的价值共创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健 梁栋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是其功能彰显的应有之义。基于嵌入性视角,对四川林县橘香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衔接小农户的生产性服务体系构建机制进行分析。该联合体经历了初步联合规模户、融入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引领共生三个阶段,力求实现农资采购、技术标准和销售服务环节的“三统一”。在此过程中,为了缩短龙头企业和本地农户的社会距离,联合体通过行政嵌入形成合作型产业治理、通过关系嵌入融入乡土社会、通过文化嵌入适应农户生计发展和通过认知嵌入增强农户对联合体运行稳定性预期。龙头企业在与乡土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完成了“外来者”到“本地人”的身份转化,实现了联合体联农带农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坤 符正平 秦全德
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重要生力军,联合体的打造需要建立紧密的联结机制。现阶段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自身面临一定的经营困境,其带动与辐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为此,需要从政策层面给予引导和扶持,尤其是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实背景,完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相关支持政策,能够为其提供充足的外源动力,这些动力也会转化为联合体“联合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化发展 联合体 扶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钟真 徐越 蒋维扬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组织。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和组织形态特殊等原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性质的认识和发展规律的把握尚不清晰。笔者通过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特征、运行机制、功能作用及发展趋势的剖析认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具有联盟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其成员异质性程度高,组织架构呈现立体式,治理方式具有关系保障+章程管理+合约约束的多元重叠特征。相较于其他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内部主体联结更为紧密,要素流通效率更高,创新机制更容易与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相结合,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绿色化转型、促进乡村兴旺和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针对当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状况,政府应重点在法人地位落实、小农户偏向机制和针对性政策扶持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以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更好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含悦 张润清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中国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形式,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对联合体起着纽带作用与支撑作用。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各具特色,其运营模式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具有很大的启示。中国要结合自身农业的发展特征,充分借鉴先进理念与实践经验,发挥政府作用,拓展合作组织业务范围,创新利益联结形式,发展区域性农业协同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尚旭东 叶云
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组织再组织、再进化的重要表征形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成立契合了政府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和增加农民收入等多重政策目标,成为引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构的标杆。凭借"交易费用降低+资源配置优化"的纵向优化、"经营规模扩大+市场地位提升"的横向提升,组织创新实现了资源要素整合、交易费用节约和市场势力重塑等诸多绩效。然而,在组织创新的同时,组织发育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某些异化和主体行为扭曲,成员行为选择"俱乐部化"、家庭农场经营"去家庭化"、忽视联结小农户、合作关系不对等等问题一定程度上使得组织进化不仅面临内部利益联结弱化、成员分化风险,也与政府支持其发展的政策目标相背离,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组织创新的前期绩效。组织发展进化的政府规制亟需强化。有为的政策设计应聚焦于避免"政府创租"、"主体寻租"、非排他性资源利用等农业公益性服务领域,探索和创新脱离"补贴激励"、"项目推动"的组织创设支持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小娟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本质是不同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由利益联结建成的经营组织形式,具有合作与竞争并行的共生关系。因此,不同主体之间协同发展困境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中必须破解的内在矛盾,也是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的根本动力。四川省邛崃市通过以产业标准制定为基础建立契约结构、以分工协作建立各主体平等对话的沟通协商机制、以农业科技植入和集体经济组织参与作为关键要素与资源支撑、以政策精准化供给实现激励约束有机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生生态系统的五大要素,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从“点共生”到“间歇共生”再到“连续共生”的一体化共生转变,探索形成生产共生、科技共生和资源共生“三位一体”的经营组织创新模式,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协同发展新机制。四川邛崃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如何破解协同发展困境,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选择,即推动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组织创新和共生演化应构建规范契约结构、强化主体分工协作、注重技术引入和集体参与,以及提供精准的政策扶持。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组织创新 共生演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艳荣 王后庆
[目的]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我国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对农业现代化起关键作用。探究家庭农场对联合体的满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联合体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利用2020年对安徽合肥、亳州、六安、宿州等九个地市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调查数据,分析了安徽省各地区、各生产类型的家庭农场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满意情况,并对满意度影响因素采用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各地区的家庭农场对联合体的满意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满意差距不大。家庭农场满意度受到结构因素的影响,其中种养规模、共同目标制定、沟通程度对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而文化程度与机会主义行为对满意度产生了负向影响。过程因素中的合同履行与监督制度对满意度产生正向影响,结果因素中体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利润率增长和劳动力带动对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结论] 积极扩大家庭农场的生产规模、完善联合体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利益联结等措施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汤吉军 戚振宇 李新光
本文对农业产业化主要组织模式进行比较制度分析,探究不同组织模式的制度优劣势与相互间的演化关系,并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剖析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演化路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与两种"龙头企业+农场"组织模式具有多种制度优势,其形成符合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的内在演化逻辑,是组织模式演化的必然结果与主要演化趋向。为促进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沿着有效路径、朝着合理方向顺利演化,应完善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加强财税支持与公共服务供给、优化治理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正东
文章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阐述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的过程和作用;从系统论角度出发,分析提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运营效益的基础、机制以及评价框架;依据安徽双福粮油公司的调研数据,借助最小成本模型和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分析联合体运营效益,提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利益联结机制和构建农业产业集群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婷 徐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各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得以快速成长,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但当前多数联合体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链主”凝聚力不强、信息反馈不畅、绿色化发展控制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联合体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应采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承担“链主”职责以带动相关主体共建全产业链,运用大数据技术加速信息反馈及实施全程绿色化质量控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人才以拓展全产业链价值增值空间及增强全产业链韧性,借助联合体全产业链构建与运营,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联合体 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