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3)
- 2023(13976)
- 2022(11111)
- 2021(9969)
- 2020(8301)
- 2019(18150)
- 2018(18205)
- 2017(35378)
- 2016(19037)
- 2015(21141)
- 2014(21280)
- 2013(21106)
- 2012(19002)
- 2011(16910)
- 2010(17330)
- 2009(16662)
- 2008(16659)
- 2007(15513)
- 2006(14105)
- 2005(13026)
- 学科
- 业(93180)
- 济(87343)
- 经济(87202)
- 企(75261)
- 企业(75261)
- 管理(69723)
- 农(50500)
- 业经(35564)
- 农业(33747)
- 方法(30137)
- 财(29670)
- 中国(23608)
- 制(23035)
- 数学(21654)
- 数学方法(21551)
- 务(19980)
- 财务(19953)
- 财务管理(19925)
- 技术(19153)
- 企业财务(18875)
- 地方(18396)
- 体(17826)
- 策(16650)
- 划(15217)
- 产业(14456)
- 和(14179)
- 发(14049)
- 体制(13924)
- 理论(13828)
- 银(13524)
- 机构
- 学院(279579)
- 大学(269211)
- 济(124852)
- 经济(122559)
- 管理(113486)
- 理学(96916)
- 理学院(96110)
- 管理学(94984)
- 管理学院(94494)
- 研究(88896)
- 中国(72846)
- 财(59319)
- 农(57288)
- 京(55427)
- 科学(48729)
- 江(45690)
- 财经(45367)
- 农业(43053)
- 所(43022)
- 中心(42322)
- 业大(42271)
- 经(40905)
- 研究所(37868)
- 经济学(37106)
- 州(35123)
- 北京(34083)
- 经济学院(33531)
- 经济管理(33159)
- 财经大学(32668)
- 范(31889)
- 基金
- 项目(177431)
- 科学(142680)
- 研究(137443)
- 基金(129604)
- 家(109564)
- 国家(108393)
- 科学基金(95658)
- 社会(92100)
- 社会科(87063)
- 社会科学(87046)
- 省(72402)
- 基金项目(69244)
- 教育(59936)
- 自然(57226)
- 划(56971)
- 编号(56639)
- 自然科(55862)
- 自然科学(55851)
- 自然科学基金(54932)
- 资助(49867)
- 成果(44810)
- 发(40945)
- 制(40842)
- 创(40307)
- 业(39681)
- 部(39558)
- 重点(38711)
- 国家社会(38280)
- 课题(38049)
- 创新(36826)
- 期刊
- 济(155993)
- 经济(155993)
- 研究(83167)
- 农(62486)
- 中国(60048)
- 财(49320)
- 管理(45796)
- 农业(42019)
- 科学(37545)
- 学报(35565)
- 业经(33114)
- 融(31076)
- 金融(31076)
- 大学(29833)
- 学学(28769)
- 技术(25447)
- 财经(22958)
- 经济研究(22313)
- 教育(22304)
- 业(21249)
- 问题(21156)
- 经(19908)
- 技术经济(16255)
- 农村(16050)
- 村(16050)
- 农业经济(15781)
- 世界(15744)
- 现代(14909)
- 版(14807)
- 经济问题(14524)
共检索到433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军 樊琴琴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基本途径。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大致经历了探索起步、示范推广、大力发展、创新提高四个阶段。目前,农业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农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更加多元、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业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农业产业功能不断扩展、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也存在农业产业化主体自身发展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主体间发展水平不一、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优化要素配置使农业效率提升、价值增值、结构优化,促进农业变强。通过改进乡村治理提升农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促进农村变美。通过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促进农民变富。应加强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提高产业带动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以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振伟
农业产业化常会排挤小农家庭经营,破坏传统乡村社会纽带。但消除此类消极影响,不应是依靠怀旧式的纯粹"小农经济",也不只是依靠家庭经营"纵向化",还需要依靠农户间"横向化"合作。部分乡土社会的村社集体结构传统与互惠机制,在当下农村产业发展中得到重组和发明,将小农家庭经营和农业产业衔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种"新""旧"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在提振乡村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吸引乡村人才从事乡村产业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条可能的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瑞燕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研究农业产业化路径对于县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研发现,“企业+村社集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路径能够有效组织带动小农户完成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型。龙头企业以资本、技术和市场优势培育新型农业产业,村社集体发挥统筹、动员和对接功能,小农户负责具体生产环节。研究表明,产业发展公共化、发展规划自主化和发展风险内部化是坚持村社本位的“企业+村社集体+农户”模式的关键运作机制,有效将不同产业发展主体整合为一体。“企业+村社集体+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既能够有效组织农民对接龙头企业,又能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当前助推乡村振兴事业的有效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婷 徐晓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下,各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得以快速成长,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组织载体。但当前多数联合体在全产业链建设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链主”凝聚力不强、信息反馈不畅、绿色化发展控制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由此提出联合体全产业链的构建路径,应采取措施鼓励龙头企业承担“链主”职责以带动相关主体共建全产业链,运用大数据技术加速信息反馈及实施全程绿色化质量控制,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人才以拓展全产业链价值增值空间及增强全产业链韧性,借助联合体全产业链构建与运营,进一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联合体 全产业链 乡村振兴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帅
<正>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动农业发展升级、带动农户收入水平提升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从而带动农民收入水平增长和农村和谐发展。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产业化效益评价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艳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有效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而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从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特征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探索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要路径,以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培育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红玲 张宜红 陈昭玖
[目的]通过系统论、分工深化等理论引导生态农业产业化,探索生产性服务在生态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形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生态效益最大化。[方法]文章在梳理生态农业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基于交叉学科视角理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生产性服务等概念内涵及相互关系,并以江西林下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为例,探索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及三产融合实现方式。[结果](1)生态农业产业化需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相结合,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拓展林下经济、复合经营等多种生态模式;(2)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提供,注重生产性组织培育和支持;(3)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践行生态农业认证机制和生态农业绿色清单制度,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探索和江西现实依据。[结论]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乡村生态振兴的必然选择,而生产性服务则是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之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博敏 戴嵘 杜建军
文章基于我国1690个县(市、区)2013—2018年的数据,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分析了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产业集聚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在控制内生性、空间效应及更换农业产业集聚度量指标后结论依然稳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是我国农业产业集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因此,各地区应以资源禀赋优势为基础,引导形成农业产业高水平集聚,以此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选择;经营产业与经营家庭过程同构的家庭组织机制、产业配套与日常生活需求契合的政府服务机制以及农民转型与村庄发展目标整合的职业化动力机制共同形塑了就地城镇化实践,并实现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均衡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农业产业化路径来实现,关键在于要实现以农民为实践主体和以村庄为建设载体的有机统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婷
产业发展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支撑力量。以鲁西南农村的农业产业振兴实践为例,探讨就地城镇化的均衡发展过程及其实践机制。结果发现,鲁西南的农业产业振兴加速了乡村城镇化进程,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基础的就地城镇化成为农民“迁移进城”的替代选择;经营产业与经营家庭过程同构的家庭组织机制、产业配套与日常生活需求契合的政府服务机制以及农民转型与村庄发展目标整合的职业化动力机制共同形塑了就地城镇化实践,并实现了城镇化的均衡发展。均衡的城镇化发展可以依托于农业产业化路径来实现,关键在于要实现以农民为实践主体和以村庄为建设载体的有机统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薇
学界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要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就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及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还处于挖掘阶段。对此,从传统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制造业融合、农业生产与消费性服务业融合、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特色种养园以及农村自然人文与现代休闲观光旅游融合四个方面总结了农业产业融合的路径依赖。最后,从积极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建立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打造对接终端消费市场的特色生态种养园及打造人文和自然并举的生态旅游示范村庄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融合路径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晓乐 陈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所在,能够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关乎各农业经营主体利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农业产业化绩效,避免由于组织模式不合理而导致产业发展受到约束。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面临的现实困境加以探讨,提出相应的改进路径,以期能够加强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效果,全面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带来帮助。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 组织创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华 仇惠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0—2020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东部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区域,各区域总体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对农业综合生产、产业现代化和产业增收带动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本文从开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引导绿色产业化生产方式、完善服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小莉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过程中,电子商务在广大农村地区迅猛发展,农村电商已成为我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从助力农技推广、促进“工业产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加速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培养农村创业人才等多个视角,阐述农村电商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同时,总结了当前时期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遇到的重大挑战。基于此,从完善农资产业链、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产品品牌化过程、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农村电子商务的持续性良好发展带来一定的积极启发。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电商 科技兴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冯刚 贺艺伟 陈晶晶
农业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山西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立足实际,做出了着眼"三农"长远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的战略部署——建设山西农谷。此举对促进全省农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起着重要作用。但农谷的建设发展中仍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文章提出了在农谷特色农业产业中应用PPP模式的构想,将从运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可行性、风险以及应用建议四个方面做出分析。
关键词:
PPP模式 农业产业 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