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74)
2023(14131)
2022(11421)
2021(10311)
2020(8779)
2019(19379)
2018(19336)
2017(37780)
2016(20326)
2015(22683)
2014(22851)
2013(22584)
2012(20364)
2011(18123)
2010(18599)
2009(17801)
2008(17921)
2007(16621)
2006(15066)
2005(13784)
作者
(56957)
(48021)
(47672)
(45123)
(30384)
(22761)
(21533)
(18502)
(18107)
(17261)
(16394)
(15917)
(15361)
(15272)
(14975)
(14305)
(14023)
(13915)
(13770)
(13606)
(12099)
(11872)
(11750)
(11062)
(10904)
(10780)
(10691)
(10638)
(9588)
(9430)
学科
(95798)
(92021)
经济(91872)
(78224)
企业(78224)
管理(74152)
(47061)
方法(34174)
业经(33913)
农业(31327)
(30027)
数学(25422)
数学方法(25285)
中国(24763)
(23476)
(20781)
财务(20754)
财务管理(20726)
技术(19897)
企业财务(19640)
(18233)
地方(17584)
(17090)
(15927)
(15630)
贸易(15620)
(15166)
(15138)
理论(14867)
产业(14426)
机构
学院(298836)
大学(290807)
(132864)
经济(130450)
管理(120847)
理学(103528)
理学院(102605)
管理学(101300)
管理学院(100787)
研究(95678)
中国(76983)
(62776)
(60129)
(58936)
科学(53359)
财经(48803)
(47745)
(47066)
农业(44643)
业大(44620)
中心(44593)
(44088)
研究所(41713)
经济学(39775)
北京(37251)
(36900)
经济学院(35897)
财经大学(35400)
经济管理(34718)
(34710)
基金
项目(190901)
科学(153356)
研究(145815)
基金(140157)
(119722)
国家(118295)
科学基金(103605)
社会(97394)
社会科(92120)
社会科学(92098)
(76634)
基金项目(74593)
教育(64376)
自然(63207)
自然科(61702)
自然科学(61686)
(61249)
自然科学基金(60686)
编号(59396)
资助(54902)
成果(47287)
(43008)
(42972)
(42924)
(42569)
重点(41833)
(41491)
国家社会(40467)
课题(39901)
创新(39371)
期刊
(162585)
经济(162585)
研究(88722)
中国(62728)
(61940)
(51654)
管理(48611)
农业(41546)
科学(40674)
学报(39515)
业经(32964)
大学(32452)
(31853)
金融(31853)
学学(31098)
技术(26858)
教育(25181)
财经(24885)
经济研究(23437)
问题(22073)
(21872)
(21573)
世界(17212)
技术经济(17011)
现代(15443)
农村(15412)
(15412)
商业(15380)
(15075)
经济问题(14833)
共检索到461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文烈  
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制是一种递进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从家庭承包制到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直接生产过程变革向农业再生产过程变革的递进;是确立农民作者生产主体向确立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递进;是农业增产向农业增值的递进;是农村经济增长向农村经济发展的递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红  
本文通过对改革30年我国经历的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再到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历程的回顾,分析农业产业化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的发展与完善、继承与统一的关系,揭示现阶段我国既存在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这一新型经营方式的必要性,又必须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并提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所必须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经营体制创新之路提供必要的思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B·沙马宁   B·诺维科夫   刘芸芸  
在苏联农村,近年来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承包制。由于经济组织条件和技术工艺的多样性的特点,这种变化是符合规律性的。一些先进农庄管理工作的经验确定了完善物质刺激的新的方向,表现在推广各种方式的劳动报酬支付形式,或取决于总收入,或根据租赁承包关系来决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陈光  
正确处理产业化与承包制的辩证关系陈光山东省诸城市是地处鲁东南的县级市,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有27处乡镇,1339个行政村,23万户,104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90万;诸城市不靠近铁路、不靠近高速公路、不靠近港口、不靠近大城市;自然条件较差,山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许锦英  
农业机械具有高效率、大规模和不可分割等特性,使其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农业经营体制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近些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农业机械化水平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长。据统计,截止1996年底,山东省每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阳  胡继亮  
本文基于中国17省(区、市)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因素,发现户主的年龄和文化程度、耕地面积、山地面积、耕地所在的地域、国家农业补贴、非农收入以及农户劳动力打工地点等因素对农业机械的使用影响显著,并依此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土地规模经营既不是农业机械化的充分条件,更不是其必要条件;农业机械化与土地家庭承包制是相容的,在土地小规模经营的背景下依然可以实现农业机械化;在中国,农业机械化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的农业机械化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陆文强  
农村改革始于七十年代末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这一改革早已远远超出了经营管理方式的范围,实质上成为中国土地制度的又一次深刻变迁,它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触发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变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治泰  王丽英  
1978年以来 ,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但是由于它存在与社会化大生产相冲突的小农经济特性 ,其发展与作用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局限 ,因此 ,进一步改革这一经营体制 ,以一种更高级形式———农场制和公司制取代之 ,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笑寒  
中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缺乏性别视角,在以户为单位的承包方式下,妇女土地权利取得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较强,婚嫁妇女的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此外,重效率的政策倾向使妇女土地权益易被剥夺,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妇女权益也面临流失。因此,建议改革完善现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土地立法程序,在土地确权登记时明确赋予妇女共有产权;同时,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土地调整,积极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等多种市场化流转方式,切实保护农村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国祥  
完善家庭承包制的对策徐国祥(江苏省盐城市委农工部)如何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变。否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功绩和现实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向国成  韩绍凤  
理论界在探讨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原由时,强调剩余权利的重要性。本文基于间接定价理论认为,之所以要实行家庭承包制,一是把剩余权利界定给农民,可以形成足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因为农业管理劳动和生产劳动的交易效率都不高,实行无分工的组织可以避免内生高昂的交易费用;三是具有路径依赖的可选择性。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骆友生  张红宇  高宽众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土地家庭承包制开始的。它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史上最深刻、最成功的伟大变革。但是,伴随粮食由1984年的高峰跌入1985年的低谷,人们开始反思按人口均分为格局的土地家庭承包制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内在联系,从而在相当的程度和范围内出现了调整土地制度的呼声和局部的实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颖  赵珩  Peter Ho  
本文以产权为视角,在总结中国民主革命前至今的草原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产权是否明晰的关注点多集中在制度形式而非制度功能,并进一步分析草原承包制施行中存在的不足。虽然草原承包制明晰产权在初期可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牧民生活水平,然而忽视功能推行草原承包制则会引发草原管理问题。本文从制度功能的独特视角探讨产权明晰,分析中国草原管理中存在的局限性,以期为草原管理政策提供帮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熊邦卫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引导农民从家庭联产承包走上企业化的道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是保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有效选择,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跨世纪工程。本文试就农业企业化的缘起、意义和运作问题展开初步探讨。缘起:农业发展和农村改革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经勇  张志杰  
家庭承包经营作为我国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 ,有着还原农业产业特征最适宜家庭经营的制度安排。家庭承包经营所形成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以及避免外部性损失 ,堪称农业经营中有着最大制度绩效的好形式。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 ,家庭经营具有广泛适应性 ,可以容纳不同的生产力水平 ,不存在着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就要改变家庭经营的问题。但是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关键在于用什么方式带动千家万户进入市场。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形成的小群体 (指一家一户 )、大规模 (指基地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生产格局 ,则可能是一种较为切实可行的必然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