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3)
- 2023(11793)
- 2022(9173)
- 2021(8193)
- 2020(6763)
- 2019(14777)
- 2018(14829)
- 2017(28953)
- 2016(15450)
- 2015(17130)
- 2014(17116)
- 2013(17011)
- 2012(15187)
- 2011(13281)
- 2010(13532)
- 2009(12913)
- 2008(13031)
- 2007(12197)
- 2006(11014)
- 2005(10019)
- 学科
- 业(86309)
- 济(75618)
- 经济(75528)
- 企(68904)
- 企业(68904)
- 管理(55819)
- 农(49115)
- 业经(33282)
- 农业(32941)
- 方法(27146)
- 财(23784)
- 中国(20300)
- 数学(19096)
- 数学方法(19036)
- 技术(17945)
- 务(17935)
- 财务(17917)
- 财务管理(17907)
- 企业财务(17010)
- 地方(15626)
- 制(15542)
- 策(14782)
- 产业(13572)
- 体(13236)
- 发(12723)
- 划(12685)
- 和(12502)
- 农业经济(12470)
- 理论(12041)
- 贸(11656)
- 机构
- 学院(230522)
- 大学(218220)
- 济(104956)
- 经济(103308)
- 管理(96629)
- 理学(83428)
- 理学院(82793)
- 管理学(81906)
- 管理学院(81509)
- 研究(69903)
- 中国(57424)
- 农(51305)
- 财(45130)
- 京(43902)
- 科学(38871)
- 农业(38495)
- 江(36734)
- 业大(36564)
- 财经(35834)
- 所(33790)
- 中心(33280)
- 经(32404)
- 经济学(31059)
- 研究所(30105)
- 经济管理(29414)
- 州(28396)
- 经济学院(28198)
- 商学(26680)
- 北京(26636)
- 商学院(26454)
- 基金
- 项目(148766)
- 科学(120538)
- 研究(114834)
- 基金(109285)
- 家(92241)
- 国家(91229)
- 科学基金(81381)
- 社会(78270)
- 社会科(74003)
- 社会科学(73989)
- 省(61537)
- 基金项目(58839)
- 教育(48770)
- 自然(48657)
- 自然科(47562)
- 自然科学(47554)
- 编号(47535)
- 划(47459)
- 自然科学基金(46782)
- 资助(41405)
- 业(36484)
- 成果(35963)
- 发(35325)
- 创(34635)
- 国家社会(32589)
- 部(32585)
- 重点(31926)
- 创新(31404)
- 制(31292)
- 课题(30595)
- 期刊
- 济(129747)
- 经济(129747)
- 研究(63430)
- 农(57405)
- 中国(46655)
- 农业(38904)
- 管理(37877)
- 财(37031)
- 科学(31338)
- 业经(30351)
- 学报(28678)
- 大学(24204)
- 学学(23609)
- 融(22799)
- 金融(22799)
- 技术(21285)
- 业(19584)
- 经济研究(18208)
- 问题(18115)
- 财经(17989)
- 经(15739)
- 农业经济(15132)
- 农村(14778)
- 村(14778)
- 技术经济(14578)
- 教育(14414)
- 世界(13827)
- 商业(12877)
- 经济问题(12757)
- 现代(12730)
共检索到345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占俊英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置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由于提升、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农业产业化能改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时序效益,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从而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大兴
一、就地转移是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良策 农业劳动力转移一直是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的现实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城市膨胀、工业扩张、发展二、三产业,创造非农就业机会来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二是利用劳动密集取向技术发展农业,适当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部门内就业得以深化,同时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村劳动力提供非农就业机会,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就我国国情而论,采用后者,即就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办法,不失为良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春雨 方觉曙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芜湖市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分析农业产业化的不同模式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机制,探求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地域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及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剩余劳动力 芜湖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岳公正 李宝智 胡玉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文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农业、城乡改革全局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如何促使其有序流动,无可争辩地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所在。一、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流动现状的思考(一)流动状况由于“生产力压迫人口”、比较利益的驱动和产业结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智勇 梅建明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等原因 ,致使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十分突出。基于此 ,本文从高新技术产业在消化大量低素质剩余劳动力方面的局限 ,结合西部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吸纳剩余劳动力时所具有的比较优势 ,以及加入 WTO后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向劳动密集型倾斜的可能倾向等几方面进行分析 ,指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消除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实途径。提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 :政府支持 ;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密集型产业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廷煊
建国以来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历史进程 ,按其转移的速度和规模及经济效益 ,可划分为两个时期。我国城市化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具有以下的特点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艰巨性 ,城市化严重滞后 ;开创了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独特道路 ;开创了以建设小城镇作为转移农业剩余劳动的主要渠道。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转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宜勇
农业减税能够通过宏观经济环境、中观转移限制和微观主体条件三个维度的因素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风险不断加剧,农业减税政策有效缓解了风险水平的上升,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农业减税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平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敬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杜红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贤君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窦贤君如果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广大农民解决了温饱,那么也可以这样说,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的规模转移,将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范围再一次解放生产力。在我们这样一个底子薄、农村人口基数大、生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