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6)
2023(16863)
2022(14065)
2021(13027)
2020(11013)
2019(24901)
2018(24947)
2017(48107)
2016(26308)
2015(29612)
2014(29562)
2013(29291)
2012(26689)
2011(23675)
2010(23644)
2009(22132)
2008(21671)
2007(19410)
2006(17364)
2005(15363)
作者
(75431)
(62870)
(62396)
(59255)
(40055)
(30223)
(28250)
(24688)
(23999)
(22478)
(21388)
(21194)
(20010)
(19964)
(19112)
(19106)
(18716)
(18603)
(18012)
(18010)
(15722)
(15449)
(15229)
(14576)
(14112)
(14109)
(13990)
(13911)
(12574)
(12527)
学科
(109115)
经济(108975)
(100698)
管理(83431)
(82041)
企业(82041)
(49421)
方法(46252)
数学(36749)
数学方法(36381)
业经(34734)
农业(32929)
(31313)
中国(28720)
地方(23875)
(21937)
财务(21867)
财务管理(21838)
(21726)
企业财务(20634)
技术(20539)
(20114)
理论(19212)
(19034)
(18225)
贸易(18214)
(17832)
(17655)
(17405)
(16623)
机构
学院(373655)
大学(367887)
管理(152338)
(150422)
经济(147180)
理学(131261)
理学院(129917)
管理学(127927)
管理学院(127268)
研究(121096)
中国(93609)
(78391)
科学(75369)
(73599)
(67683)
(60558)
业大(60081)
(57433)
农业(56522)
中心(56317)
研究所(54911)
财经(53590)
北京(48739)
(48692)
(47994)
师范(47614)
(46005)
(43586)
经济学(43237)
经济管理(41388)
基金
项目(252949)
科学(199704)
研究(188013)
基金(182855)
(157876)
国家(156408)
科学基金(135845)
社会(118981)
社会科(112339)
社会科学(112306)
(101750)
基金项目(98392)
自然(87635)
自然科(85578)
自然科学(85558)
教育(84221)
自然科学基金(84049)
(82642)
编号(78676)
资助(73173)
成果(62178)
重点(55633)
(55054)
(54999)
(54127)
课题(52556)
创新(49959)
国家社会(48171)
(47899)
科研(47625)
期刊
(176092)
经济(176092)
研究(108113)
(73316)
中国(72917)
学报(57376)
管理(56864)
科学(54374)
(53257)
农业(49652)
大学(44310)
学学(41866)
教育(37834)
业经(34936)
(34082)
金融(34082)
技术(33774)
(25836)
财经(25598)
经济研究(25087)
问题(24090)
(21880)
技术经济(20056)
(18954)
科技(18450)
图书(18392)
现代(18391)
理论(17446)
资源(17361)
商业(16972)
共检索到555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桂红  
本文试图利用经济学理论,以云南省为例,对建国后(1949-1992)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转移问题给出自己的理解。改革开放前(1949-1978),为了保证工业化过程所需要的资金积累,国家通过土地改革、统购统销、户籍控制、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等制度安排,控制农村各类市场和农业生产,以达到低成本实施"价格剪刀差"策略、顺利转移农业剩余的目的。改革开放后(1979-1992),国家通过放松对农村各类市场(除了金融市场)和农业生产的控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上升。但是,由于国家仍然控制农村金融市场,农业剩余以金融剩余(银行储蓄)的形式转移。农业税收是农业剩余转移的又一种途径。但就云南省情况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冯海发  李溦  
在我国的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曾一直是工业部门扩张所需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它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即税收方式,“剪刀差”方式、储蓄方式。农业为我国的工业化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业究竟为工业化提供了多少资金积累?它在工业化的全部资本积累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农业提供资金积累的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是主要方式?三者呈现什么样的结构?其演化趋势如何?搞清楚这些问题,需要对我国农业为工业化提供的资金积累进行全面的数量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庆林  
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的分析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段庆林农业一直是工业化原始积累的重要资金来源,为我国迅速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业究竟为工业化提供了多少资金积累?税收、剪刀差和储蓄三种贡献方式各自有何演化特征?这种积累及...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世亮  刘芸芸  
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特别是以“双包”为主要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林牧副渔工全面发展,生产门路越来越广。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农村资金运动的规模,农业自身的生产积累速度加快。这里我们编选了全国各地农村有关广开生产门路,增加生产收入,解决资金问题的若干例子,以供大家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瑞雄  宋燕金  
为探索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对策,文章从优势地区、典型地区和劣势地区三个层面对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面临的制度约束、工业支撑、劳动力资源互补和产业化推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归纳阐述,并采用灰色层次分析方法进行了以云南省2002年~2012年数据为例的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存在较为明显的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工业化异步协调层次,并藉此给出各层次相应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对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许经勇  
(一) 我国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实际情况是:一个由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现代化工业微乎甚微。其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不仅是一个迅速发展农业的问题,还有一个加快工业化步伐的问题。在迅速发展农业和加快工业化步伐的双重目标权衡中,农业问题成了一个既不能忽视又无力完全解决的经济难题。在农业生产效率异常低下的情况下,其所能提供的选择余地是极其有限的。因为在一个农业产值和农业劳力占绝大比重的国家,国家的财力来源主要是来自农业,如果把农业所能提供的有限资金,集中投入于工业的发展,强行启动工业化进程,势必会削弱农业自身的发展;如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利  
针对已有对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研究忽略地理空间数据的非平稳性和异向性问题,探索地理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对省域新型工业化的影响,从新的角度认识省域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形成的空间机理。以地域差异显著的云南省为分析的空间单元,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对云南省16个州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地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理空间异质性和依赖性对该省新型工业化地域差异影响明显,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地域分布格局,滇中以区域中心城市昆明为极点,区域工业化辐射带动和空间极化效应明显,区域经济增长极工业化发展溢出效应对滇中工业化整体提升作用较大;滇西地区是云南省新型工业化发展最为落后的地带,区域中心城市工业...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艳   王灵芝   李诗瑶   李佳美  
[目的]刻画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深入分析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分区优化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策略,研究可为提升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供量化依据与参考。[方法]该文以云南省为研究区,以市级单位为研究单元,基于云南省2011-2020年数据,运用critic法-熵权组合法赋权建立以资源利用、农业环境、农村生活和绿色产品为目标层的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自然断点法将云南省分为高中低值区,对云南省各区域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提出差别化农业绿色发展优化策略。[结果](1)2011年-2020年,云南省各州市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均向更高水平发展;中部和东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好,西北和南部地区发展情况较差。(2)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子系统耦合程度由磨合阶段增至高水平耦合阶段,平均耦合协调程度从濒临失调向中级协调演变,总体上正逐渐从低耦合-低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向高耦合-高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过渡。(3)云南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应协调各子系统关系,促进全面发展;高值区始终保持最高水平,可积极扩大发展优势;中值区与全省平均水平较为接近,可创新发展方式,克服制约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低值区具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致力补齐发展短板。[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农业绿色发展体系,优化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筱春,杨克诚  
要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稳住农业这一基础,必须逐步构建起一套功能健全的农业外部支撑体系。农业外部支撑体系包括: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及配置、农业科学技术的保证及推广、农业生产植保及环境监测、农业自然灾害预防、农产品的贮运及销售、农产品的加工、农业信息服务系统、农业社会保障系统等子系统。文章以云南省陆良县为例,对农业外部支撑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溦  冯海发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为工业化提供剩余积累又是各国发动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在工业化资本积累汲取农业剩余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用什么方式汲取农业剩余比较合适、汲取多少农业剩余比较合理、以及汲取多长时间比较可行这样一些基本的问题。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充分的理论认识与适度的政策把握,就很可能会影响一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小笔  
近年,人们在分析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要素中,诸如科技、土地、生产资料、劳动力、资金等,已越来越意识到,农村资金逐步成为制约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瓶颈,资金短缺已深深困扰着农村经济的决策者和产生者,而农村资金在目前我国财政支出构成不可能进行大的调整以及其它渠道难以实行强制注入的情况下,其基本出路在于农村自身的积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锡群  
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以后,农民生产,生活虽然有较大提高,但大部分农民生产还需要国家贷款。在正常情况下,农村的资金积累与农民的收入是紧密相连的,但农民手中有了钱,是否增加积累,积累后的投向,都是由农民自己决定的。有相当一部分农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家林  
论农村资金积累○许家林一、农业微观基础组织建设创新机制与农村资金积累农业微观基础组织建设创新机制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我国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的一个带有战略性意义的农业经济理论与实践问题。该机制运行的基本目标是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现行的联...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昊华  陈新  
根据在云南省华宁县样本乡村的实际调查和访谈资料,以基于资产组合理论的模型为基础,对近些年影响农民农业生产资金投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VAR模型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农业税减免政策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变农民对农业生产的风险偏好、使其决策更加理性化的途径,而并不是通过直接减少农民农业生产负担来实现的。这表明政府出台的能够给予农民持续的乐观、确定性预期的政策将有更持久的积极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兰  
目前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总的30%多,农业劳动力占整个就业比重的60%多,农业的发展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深入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农业发展有赖于合理的政策,有赖于资金的投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农业的各项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