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31)
2023(21076)
2022(17695)
2021(16374)
2020(13816)
2019(31524)
2018(31244)
2017(60338)
2016(32816)
2015(37018)
2014(36866)
2013(36182)
2012(32863)
2011(29274)
2010(29543)
2009(27257)
2008(26851)
2007(24127)
2006(21380)
2005(18874)
作者
(93507)
(78002)
(77419)
(73926)
(49596)
(37408)
(35167)
(30646)
(29670)
(27879)
(26353)
(26327)
(24834)
(24740)
(23994)
(23941)
(23214)
(22876)
(22438)
(22426)
(19287)
(19265)
(19122)
(18045)
(17551)
(17354)
(17310)
(17258)
(15745)
(15444)
学科
(137231)
经济(137067)
(112274)
管理(100449)
(92903)
企业(92903)
方法(64520)
数学(54271)
数学方法(53482)
(50941)
(38422)
业经(37760)
中国(36566)
农业(33840)
(26142)
贸易(26127)
地方(25887)
(25799)
(25725)
财务(25708)
财务管理(25659)
(25420)
(25121)
理论(24897)
企业财务(24303)
技术(23389)
(21860)
(20260)
(19986)
(19202)
机构
学院(467985)
大学(462854)
(189844)
管理(186773)
经济(185956)
理学(161771)
理学院(160096)
管理学(157010)
管理学院(156167)
研究(149238)
中国(115440)
(97954)
科学(92193)
(86714)
(84354)
(73987)
业大(71864)
(70259)
财经(69649)
中心(69331)
研究所(67074)
农业(64980)
(63511)
北京(61070)
(59630)
师范(59071)
经济学(57440)
(56100)
(53934)
经济学院(52041)
基金
项目(316906)
科学(250634)
研究(231660)
基金(230820)
(200548)
国家(198802)
科学基金(172706)
社会(147256)
社会科(139497)
社会科学(139460)
(124675)
基金项目(121674)
自然(112472)
自然科(109993)
自然科学(109970)
自然科学基金(108004)
教育(107529)
(103531)
资助(95723)
编号(95047)
成果(75425)
重点(70395)
(69766)
(67206)
(66623)
课题(64800)
创新(61821)
国家社会(60850)
科研(60344)
教育部(60181)
期刊
(209369)
经济(209369)
研究(133297)
中国(89875)
(81208)
学报(71568)
管理(70579)
(67864)
科学(66982)
大学(55926)
农业(55078)
学学(52865)
教育(50769)
技术(44444)
(41796)
金融(41796)
业经(38806)
财经(33899)
经济研究(32337)
(29385)
(29055)
问题(28334)
技术经济(24426)
统计(23285)
(22788)
科技(21571)
图书(21561)
(21507)
现代(21434)
商业(21190)
共检索到687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虎  朱礼才  
农业专业化集聚是我国农业区域发展的未来趋势。基于我国农业区域规划的宏观视角,运用2009—2016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了农业专业化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使用基尼系数构建了农业集聚的专业化指数,通过全局Moran’s I指数发现我国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局部Moran’s I散点图反映出我国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均表现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集聚态势,且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集聚态势逐渐显著;选用空间杜宾模型和偏微分方法,就农业专业化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农业专业化促进本省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且对相邻省份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洲  段建强  李文兴  耿劭卿  
本文在两部门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乡村公路建设,从理论上说明了乡村公路建设、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我国2002—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乡村公路建设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内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三级、四级公路建设显著缩小了区域城乡收入差距,同时乡村二级公路建设对附近地区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即促进了周边区域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机制分析发现,乡村公路建设通过提高技术效率来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实现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此外,乡村公路建设对不同地区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显著降低了东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但在西部地区却产生了虹吸效应,从而扩大了当地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光明  马磊  潘宇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我国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物流产业集聚对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产业集聚、物流劳动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地方政府投资等影响因素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方向与显著性均存在差异性。从总效应来看,物流产业集聚与地方财政支出均显著为正,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源泉。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为负,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新伟  
本文选用变异系数指标测度了我国2001-2012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情况,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趋同,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并已形成较为稳定的空间格局,其分布与经济地理位置的划分大致相同。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协调区域发展;各地应注重科技的投入与基础的巩固,增强发展动力,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飞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新伟  范明  解涛  
文章选用2010—2011年我国31省统计数据,首先进行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所以在研究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然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持、吸收能力和物质投入因素的正向效应显著,农业技术因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玄  冉光和  陈科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要促进民营经济成长,需要在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的同时,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金融集聚可通过增加信贷资本总额和改善融资环境促进民营经济成长。为了研究金融集聚通过技术外溢效应对区域民营经济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对其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分地区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民营经济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金融集聚水平和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由西部向东部依次提高;金融集聚主要通过促进民营企业生产技术进步而非经营管理能力提升,来促进区域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是民营企业生产技术进步以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基础;金融集聚发展初期,极化效应占主导,区域之间争夺金融资源竞争激烈;随着金融集聚发展成熟,涓流效应逐渐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才开始呈现。最后,就民营企业应如何实现自身发展,政府应该如何实现地区间金融集聚和民营经济的均衡发展,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毛琦梁  王菲  李俊  
笔者针对在经济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中内生性问题的处理难度和对空间自相关性的忽视,建立了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并采用System GMM估计方法,利用2000年~2009年地级市数据探讨了中国地区集聚经济,发现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达到3.44%左右,低于先前的研究结果。这表明对于内生性问题处理的改进以及空间滞后变量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估计结果的偏差,同时也更加有效地说明了中国存在明显的集聚效应,经济活动更为密集的地区劳动生产率更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一文中,我提出:以粮食和纤维生产为主体的、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中国传统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生产效率为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不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效率和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刺激了人口过早过快的增长,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我还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清代前期、特别是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建军  谢家平  刘博敏  
农业产业集聚是指以某些农产品经营为核心的农户、企业在空间地理中的有机集聚,形成一个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市场组织网络。目前鲜有文献探讨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文章基于1999-2013年中国27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和不同地区农业产业集聚程度的差异分别解释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快速性"和"异质性"。(2)农业产业集聚是通过农户层面的内部规模经济、产业层面的地方化经济和城市层面的城市化经济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这一作用机制促进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农业大市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大于非农业大市。南方城市的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大于北方城市。文章为解决中国农业面临的挑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伟  
基于2001-2013年我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各个省域的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使用0~1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和嵌套权重矩阵的Moran's I指数分析了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依赖性,并建立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财政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对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影响。基于三种权重矩阵得出研究结论: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邻近(或地理距离较近、经济特征相似)地区的农业现代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夏永红  沈文星  李存芳  
【目的】研究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为促进木材加工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发展路径,为优化木材加工产业区域布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全局Moran指数测量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空间依赖性;在控制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交通运输条件等变量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省际木材加工产业集聚对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结果】1)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全局Moran指数在0.3上下波动,且存在空间依赖性(P<0.05)。2)空间计量模型的系数估计结果显示:木材加工产业劳动生产率存在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自相关性(P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长娟  张超  孙平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的视角,以2005—2015年浙江省69个县域为样本,借助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同集聚与地区劳动生产率均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且呈空间集群化特征;两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两业的共同集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稳健性检验的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最后,就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同集聚对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飞  刘宣宣  
2018年是我国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客观地评价当前土地确权政策的实施效果,对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土地确权与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理论关系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家庭层面数据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效应。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这一过程形成的影响传导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非确权农户的农业劳动生产率高28.7%,而家庭耕地规模和农户信贷变量在此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两中介变量对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间接影响效应达到46.0%。此外,基于村庄层面的PSM检验表明,确权试点村庄的选择不会导致回归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本文的实证结果相对稳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康  郭萍  章立  
本文利用1988-2008年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夏普理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旨在测度各因素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演进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均物质资本、农村劳动力规模和劳均土地因素对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贡献逐渐减小,平均贡献分别为33.8%、17.1%和11.1%。而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贡献逐渐增大,平均贡献分别为27.4%和6.4%。农村劳动力结构的贡献比较稳定,平均贡献仅为4.3%。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路英  吴玉鸣  
利用2003—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建立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考察就业密度及集聚空间外部性对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GMM估计表明工业劳动生产率对就业密度的弹性系数为负;邻近城市的劳动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纳入空间异质性,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一步计算集聚效应为正的城市比例发现,城市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全国范围就业密度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发现空间集聚是导致劳动生产率呈现非线性变化的重要原因。最后简要提出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