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0)
2023(13689)
2022(11315)
2021(10411)
2020(9014)
2019(20669)
2018(20282)
2017(39894)
2016(21440)
2015(24146)
2014(24208)
2013(24272)
2012(22519)
2011(20150)
2010(20887)
2009(20263)
2008(19959)
2007(18598)
2006(16533)
2005(15236)
作者
(61608)
(51586)
(51369)
(48943)
(32729)
(24860)
(23489)
(20070)
(19452)
(18623)
(17488)
(17277)
(16604)
(16137)
(16076)
(15942)
(15455)
(15090)
(15027)
(14804)
(12748)
(12740)
(12641)
(11950)
(11650)
(11633)
(11597)
(11472)
(10457)
(10429)
学科
(97351)
经济(97232)
(95755)
(78744)
企业(78744)
管理(72362)
(47485)
方法(41948)
数学(33356)
(33109)
数学方法(33053)
业经(33005)
农业(31452)
中国(29059)
(27654)
金融(27652)
(26399)
银行(26378)
(25504)
(24823)
(22985)
财务(22951)
财务管理(22907)
(21855)
贸易(21842)
企业财务(21662)
(21362)
地方(18797)
技术(18613)
(17499)
机构
学院(316237)
大学(308024)
(139870)
经济(137135)
管理(126278)
理学(107190)
理学院(106212)
管理学(104828)
管理学院(104260)
研究(100098)
中国(87592)
(67286)
(63918)
(63520)
科学(56945)
财经(52457)
(50932)
(50661)
中心(49565)
农业(49007)
(47323)
业大(47305)
研究所(45221)
经济学(42701)
(40200)
北京(39803)
经济学院(38926)
财经大学(38119)
经济管理(36489)
(36335)
基金
项目(195980)
科学(155442)
研究(148086)
基金(142672)
(121360)
国家(120129)
科学基金(104633)
社会(96410)
社会科(91199)
社会科学(91171)
(78970)
基金项目(75630)
教育(66160)
自然(64815)
(63479)
自然科(63335)
自然科学(63318)
自然科学基金(62255)
编号(61556)
资助(57905)
成果(49025)
(44139)
(43779)
(43516)
重点(43294)
(42740)
课题(40946)
创新(40159)
国家社会(39673)
(39129)
期刊
(164802)
经济(164802)
研究(93669)
(65002)
中国(63250)
(56251)
管理(47470)
(46264)
金融(46264)
农业(42962)
学报(42741)
科学(41669)
大学(33657)
业经(32262)
学学(32146)
技术(28570)
财经(26743)
教育(25479)
经济研究(24264)
(23043)
(23026)
问题(22685)
技术经济(18820)
(18131)
世界(17087)
农村(16048)
(16048)
财会(15912)
商业(15816)
(15462)
共检索到4918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志颐  
本文基于中国农业"走出去"整体情况,借助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从宏观层面动态剖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对外农业投资间的逻辑关系,并从农业"走出去"企业和金融机构双重视角分析了二者间的利益选择与矛盾根源,进而借鉴美国、日本、韩国等通过国家信用担保、中长期低息贷款、投资自由化等金融支持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经验与做法,从融资担保体系构建、贷款贴息政策创设、风险分担与补偿制度协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视角提出政府部门破解农业"走出去"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路径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白睿  乔立娟  张倩  宗义湘  
随着农业"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中国对外农业投资规模大幅增加,对外农业投资企业不断壮大。但对外农业合作项目投入多、见效慢、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使配套的金融支持和融资服务成为关键问题。目前,中国已初步构建起涵盖政府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商业性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支持体系,并形成包括金融服务政策创新、专项贷款支持及便捷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框架,可通过为不同类型"走出去"企业提供优化的融资框架设计建议,不断推动中国对外农业合作进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琦  尹燕飞  
当前中国农业"走出去"全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投融资渠道不畅是制约中国农业"走出去"的一大短板,导致农业"走出去"受限较多。近年来,国内政策性金融服务日益完善,各类基金纷纷成立并投入运营,充分利用政策性金融服务平台等对满足企业境外投资需求、加快推进农业"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对现有的农业"走出去"投融资渠道进行梳理,重点关注政策性银行以及综合性、区域性基金的基本情况、支持领域、投资方式等,归纳金融支持农业"走出去"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更好地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支持服务农业企业"走出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琦  尹燕飞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志华  邵建涛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是由中小企业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这些特征包括:缺乏长期战略,从事传统产业,处于拾遗补阙地位,就业门槛低,企业财产边界模糊,企业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资金总量的多少,而在于结构性的调整。对于抑制产业(产品)、萎缩产业(产品)、饱和产业(产品)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解决;而对于发展产业(产品)、新兴产业(产品)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依靠政府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协同作用予以解决。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晓明  
近年来,尽管我国各级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但"融资难、融资贵"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缓解。除中小企业违约概率较高、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客观因素外,"融资难"与"融资贵"两个问题未能清晰界定也是重要原因。本文针对上述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朱太辉  
我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存在,成为了我国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亟需破解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和政策难题。本文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微观主体、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破解我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系统分析框架。依照该分析框架的研究发现:我国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着极强的周期性和结构性,其中的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相互交织;这一问题的持续存在,是经济周期变化、体制机制缺陷、银企微观主体、配套政策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商业银行改革创新、国有企业改革、基础设施和配套政策等方面综合施策,有效发挥政策合力。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静  
中国银行凭借遍布全球五大洲的服务网络和多元化的金融产业平台,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截至2014年9月末,中国银行已累计支持1332个"走出去"项目,提供的融资金额达1152亿美元,较上年末增长32%。在中行支持的1332个"走出去"项目中,出口信贷、并购贷款和经营性贷款项目分别为58个、143个和1131个,融资金额分别为81亿美元、425亿美元和645亿美元,贷款余额分别为31亿美元、246亿美元和396亿美元。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吕劲松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则又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小企业天生具有融资难和融资贵的特点,信息不对称更会加剧此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给予重视,也构建了各具特色的政策扶助体系,力图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我国应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并结合国内金融改革的路径、金融市场发展的思路以及实体经济发展的总体特点,制定一个兼顾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发展战略,从法治、产业、财政和金融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行综合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智新  
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促进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切实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对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具有关键意义。本文从不同层次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及存在的融资问题,探讨并提出通过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优化担保模式、做好小微企业呆账处置工作、运用技术手段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兴焕  耿喜华  杨荣本  
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应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采取措施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任杰  
本文通过对苏北某市中小企业的典型调查,深入了解当前该市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及其融资受阻现状,剖析由于企业自身信用不佳、信息不透明、银行制度性制约、政策环境等原因而形成的企业贷款难与银行放贷难并存的深层次原因,以此提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段胜  
为深入研究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基本现状和产生原因,本文采用样本统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在四川省范围内随机选取1350余家民营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数据对比和样本分析,本文认为,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性,也有一定的结构差异性,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在于融资策略的非有限理性和融资结构的非均衡性,以及财政与金融功能的交叉错位。要彻底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三方面着手,加强金融创新、补齐金融短板、完善风险机制,为民营企业发展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支持保障机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桂霞  赵岳  巫和懋  
我国"走出去"企业具有显著的债权融资偏好,过度"杠杆化"运营累积了极高的信用风险。本文建立信息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了企业拥有关于项目风险的私有信息时,能够最大化企业期望利润的均衡债务水平以及能够最大化社会福利的社会最优债务水平,并以此探讨企业过度债务依赖行为的微观机理。研究发现,项目风险越大,或东道国风险越大,或者税率较高,都会导致企业过度债务依赖现象越严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针对"走出去"企业的过度"杠杆化"现象,为我国金融支持"一带一路"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体系提出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晖  
新常态背景下,民营企业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海外投资市场逐步扩大,剩余产能也实现了有效转移。然而,海外市场中存在的信用、完工、政治与金融等融资风险,不利于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稳步开展,也阻碍了"走出去"发展进程。由此,文章在分析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几种主要风险基础上,探析了这些风险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了降低并控制民营企业"走出去"融资风险的具体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