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75)
- 2023(19266)
- 2022(16352)
- 2021(15242)
- 2020(12812)
- 2019(29414)
- 2018(29157)
- 2017(56454)
- 2016(30373)
- 2015(34173)
- 2014(33806)
- 2013(33591)
- 2012(30758)
- 2011(27466)
- 2010(27615)
- 2009(25679)
- 2008(25320)
- 2007(22472)
- 2006(20003)
- 2005(17403)
- 学科
- 济(129563)
- 经济(129420)
- 业(111069)
- 管理(96728)
- 企(91993)
- 企业(91993)
- 方法(61611)
- 数学(51442)
- 数学方法(50654)
- 农(50519)
- 业经(36611)
- 财(36335)
- 农业(33694)
- 中国(31488)
- 务(25368)
- 财务(25285)
- 财务管理(25237)
- 制(25179)
- 地方(24515)
- 学(24145)
- 企业财务(23912)
- 理论(23049)
- 技术(22416)
- 贸(22220)
- 贸易(22209)
- 易(21517)
- 和(21104)
- 策(19910)
- 划(19594)
- 银(18241)
- 机构
- 学院(438247)
- 大学(433430)
- 管理(178853)
- 济(176887)
- 经济(173246)
- 理学(154981)
- 理学院(153420)
- 管理学(150601)
- 管理学院(149814)
- 研究(137883)
- 中国(107002)
- 京(90741)
- 科学(85227)
- 财(81122)
- 农(80302)
- 所(68223)
- 业大(67744)
- 江(65812)
- 财经(65409)
- 中心(64480)
- 研究所(61897)
- 农业(61773)
- 经(59556)
- 北京(56409)
- 范(54831)
- 师范(54334)
- 州(54307)
- 经济学(52624)
- 院(49899)
- 财经大学(48354)
- 基金
- 项目(298391)
- 科学(236092)
- 研究(218390)
- 基金(217900)
- 家(189116)
- 国家(187452)
- 科学基金(162930)
- 社会(138837)
- 社会科(131437)
- 社会科学(131401)
- 省(116938)
- 基金项目(115025)
- 自然(106328)
- 自然科(103912)
- 自然科学(103888)
- 自然科学基金(102051)
- 教育(100160)
- 划(97291)
- 资助(89952)
- 编号(89626)
- 成果(70995)
- 重点(66080)
- 部(65798)
- 发(63264)
- 创(63033)
- 课题(60477)
- 创新(58400)
- 国家社会(57184)
- 科研(56900)
- 教育部(56606)
- 期刊
- 济(196968)
- 经济(196968)
- 研究(123827)
- 中国(80982)
- 农(77657)
- 管理(67410)
- 学报(66732)
- 财(63842)
- 科学(63379)
- 农业(52553)
- 大学(51984)
- 学学(49417)
- 教育(43625)
- 技术(40686)
- 融(39548)
- 金融(39548)
- 业经(37740)
- 财经(31890)
- 经济研究(29502)
- 业(27854)
- 经(27308)
- 问题(26288)
- 技术经济(23207)
- 统计(21662)
- 版(21631)
- 科技(20375)
- 商业(20301)
- 现代(20291)
- 策(20142)
- 理论(19869)
共检索到638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高胜 杨俊孝 阿布都热合曼·阿布迪克然木 赵汝婷
[目的]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结合形成的农业“双规模”经营方式是经营主体追求更高收益风险比的创新之举,分析“双规模”经营方式的形成逻辑和效果,对于总结农业规模经营经验,完善相关政策具有深远意义。[方法]基于新疆三地州1366份实地调研数据,通过二阶段回归法、DEA-Malmquist指数模型、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业“双规模”经营方式的形成逻辑与效果。[结果](1)在要素市场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风险分担及经济激励会驱动农业经营主体从单一规模经营方式转向“双规模”经营方式;(2)从效果来看,“双规模”经营方式能够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改善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3)人力资本和农业智能化则会强化“双规模”经营方式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结论]适当鼓励“双规模”经营,能够帮助经营主体分散风险、提升利润,有利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助于边疆地区农业规模经营的稳定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露 罗必良
本文将农户分为五种类型,并将农地规模分解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与连片规模,由此构建"农户类型—规模形式—减量化行为"的分析框架,进而阐明农户减量化的规模逻辑。基于农户问卷的实证分析表明:①对于所有样本农户来说,地块规模越大,减施量越高。其中,追求产量最大化的生产型小农,减施量与经营规模呈"倒U"型变化,而追求多元化经营的功能型小农,减施量随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增加;②农户连片规模扩大,减施量就增高,并且能够增强地块规模扩大以及经营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③农户社会服务卷入程度加深,能够增强地块规模、经营规模和连片规模扩大对减施的促进作用。据此,农业减量化,应鼓励农户开展连片种植,形成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然后诱导服务供应商提供专业化服务,进而实现服务规模经营对农地规模经营的替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旭媛 林庆林 周凌晨诺
本文关注中国农业规模经营中经营主体创新性地开展“双规模”经营(即土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的现象,并分析该经营方式的成因与效果。通过构建相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利用两套多省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双规模”经营方式对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绩效的影响及其外溢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双规模”经营方式是在中国要素市场不完全和农地高度细碎化的条件下一种兼顾了经济激励、风险分担和交易成本减少的契约方式,相比于单一规模经营方式,享有较高的收益风险比;且“双规模”经营方式因要素互补、要素利用率提升,不仅对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绩效的提升产生了有益影响,还对被服务农户的粮食生产效率提升产生了外溢效应。上述研究结论表明,适当鼓励“双规模”经营方式,有利于经营主体提高生产经营绩效,也使得小农户更充分地享有分工经济,进而促进中国农业规模经营平稳有序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春继 余国新
以新疆13个县市1726户棉花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技术培训方式下农户保险购买行为的差异,利用计量经济方法探究影响棉农保险购买行为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培训抑制了棉花种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在不同农业技术培训方式下棉花种植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行为有显著区别,随着农业技术培训程度的加深,棉花种植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率越低;农户的年龄、文化水平、种植经验、是否是村干部、非农劳动力占比和家庭到乡镇距离对棉花种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协
关键词:
技术培训方式 棉花种植农户 保险购买行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春继 余国新
以新疆13个县市1726户棉花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不同技术培训方式下农户保险购买行为的差异,利用计量经济方法探究影响棉农保险购买行为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培训抑制了棉花种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在不同农业技术培训方式下棉花种植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行为有显著区别,随着农业技术培训程度的加深,棉花种植农户的农业保险购买率越低;农户的年龄、文化水平、种植经验、是否是村干部、非农劳动力占比和家庭到乡镇距离对棉花种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建议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协调保险公司、农业技术培训组织、棉农等多方利益主体,确保农户通过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棉花种植技术水平的条件下,积极购买农业保险,达到增加农业产出的目的,为减少经济损失提供双重保障。
关键词:
技术培训方式 棉花种植农户 保险购买行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于雅雯 余国新
农业信息服务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给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所需的各种信息化服务,可以提高农户市场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增加农户收益。本文根据各地年人均GDP将新疆分为发达、欠发达、不发达地区,调查了3个地区10个县市784个农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现状、供给现状,并对出现供需结构性失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屹 杨俊孝 王岩
土地是民生之根本,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重要的社会保障。农户规模经营绩效的高低对农产品产量和农户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对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玛纳斯县为例,对其327户农户进行入户调查,选取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1两个指标来表征农户规模经营绩效,运用多元线性回归计量模型对农户规模经营绩效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农户土地产出率层面,土地细碎化程度、家庭耕地总面积、家庭总收入、滴灌面积占总面积比例和转出土地行为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在影响农户劳动生产率层面,家庭总收入、转入土地行为和农业劳动力人数在1...
关键词:
农地流转 规模经营 影响因素 玛纳斯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欣 陈玉兰 赵达君
[目的]农户作为生产经营的主体,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决定着绿色农业的发展方向。此研究分析影响农户绿色农业生产意愿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路径。[方法]基于新疆各地州的352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程度以及各影响因素的形成机理。[结果]农户对绿色农业的认知、政策的引导、感知收益和绿色生产意愿与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呈正比,感知成本则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具有负向作用。农户的绿色认知越清晰,绿色生产意愿越强烈,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推广力度越强,越能刺激农户进行绿色生产行为。而农户感知到花费的金钱、劳动和精力越多,则会削弱农户的绿色生产行为。[结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行为控制和感知收益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均有正向作用,其中各项指标对农户绿色生产意愿和行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但相对而言,农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绿色生产意愿的影响更为显著,感知利益对农户绿色农业生产行为影响更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冰冰 陈玉兰 赵向豪
[目的]通过探讨目标价格改革对棉农收入的影响机理,揭示影响南疆四地州棉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方法]从棉农角度出发,基于南疆四地州370个样本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地理、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目标价格政策实施状况,理论分析目标价格补贴对棉农增收的作用机理,并运用多元线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等对棉农收入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结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外出务工、社会关系、棉花种植面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棉花销售价格等对棉农人均收入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基于此,要避免将补贴化为主要的收入保障措施,继续加快土地流转,扩大棉农财产性收入来源,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管齐下,破解制约南疆民族地区棉农增收难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益丰 韩杰 王晨
本文通过对山东、湖南、重庆三地210个自然村共584位农户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调研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了农户成立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需求)与流入土地意愿存在因果关联。然后分别针对流入土地农户、流出土地或未参与流转农户,借助工具变量法进行农户收入影响因素分类检验,并使用扩展回归进行稳健性检测,发现强社会关系治理、参与合作社经营、发展电商,增加农业投入、政府扶持均有助于提高规模化经营农户的实际农业收入;而针对未参与土地流转或流出土地农户,农户的企业家能力、发展电商情况与其农业收入正相关,参与合作社经营对农户收益影响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志刚 章丹 程宝栋
粮食安全保障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农地规模经营可提升劳动生产率与收入,但其土地产出率及粮食安全效应却因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之争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创新性地从农户规模经济和地块规模经济两个维度解析规模经济,抓住规模经营机械化和雇工化特点,再度审视粮食“规模—单产”关系。本文构建刻画机械化和雇工化对“规模—单产”关系影响逻辑的分析框架,借助对水稻和玉米的农艺和要素特点的比较分析,阐释了不同粮食作物因为耕地资源可获性和农艺及劳动投入特征差异导致机械作业标准化程度与雇工道德风险劳动质量差异,并影响农户和地块规模经济及“规模—单产”关系的经济逻辑。基于全国4省农户与地块抽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表明:(1)水稻和玉米地块层面“规模—单产”均呈“倒U型”关系,但农户层面“规模—单产”关系,水稻为“倒U型”,玉米则为“U型”;(2)中国农业发展现阶段机械技术模式下的规模经营机械化和雇工化在粮食生产农户规模与地块规模影响单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机械作业效率和技术进步有增产效应,但会受地块规模经济约束;雇工专业分工的高劳动质量增产效应会被道德风险低劳动质量影响抵消,但机械化可缓解雇工道德风险问题。调节粮食“规模—单产”关系必须结合机械化和雇工化,从审视粮食生产农艺和资源、技术约束入手。研究结论可为推动劳动生产率与土地产出率协同增长,协调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关系提供新的理论指导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蒲娟 余国新
本文采用新疆棉区5个地州、13个县市172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从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角度,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影响棉区农业社会化服务效果的因素。研究发现: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评价总体较好;不同种植规模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评价具有差异;种植规模、性别、受教育程度、本人经历、家庭规模、棉花收入占比、是否有合作社、是否有专职技术人员等是影响农户评价各项服务的显著因素。并从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何军 王恺 陈文婷
现有的经济学文献主要从农户个体层次的理性选择视角来解释中国农业经营方式演变,忽视了农村社区因素在其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引入社区因素,构建了农业经营方式演变的社区分析框架,从农村社区要素禀赋及其结构变化、社区文化、市场化程度、村庄能人效应、社区内的权力结构和社区成员的关系强度5个维度阐释了农业经营方式在社区外部因素冲击下演变的内在原因和逻辑;并进一步以山西省汾阳市两个农村社区为案例,应用上述框架分析了其农业经营方式演变的过程。研究发现,同一宏观制度背景下农业经营方式演变的多样性是由社区因素引起的,没有具有普遍性的最优模式。目前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应结合农村社区的客观条件,注重农村社区内部信任机制等方面的文化建设以及村庄能人的培育,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关键词:
农业经营方式 制度变迁 农村社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伟
本文运用田野调研数据,利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了政府主导型农地大规模流转中的农民期限认知行为。研究发现:农民流转期限认知行为是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关联关系、流转期望以及地域特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在农地流转中应考虑不同群体对于农地流转的诉求,并设法增加农民收入,注重发挥乡村干部和乡镇政府的作用,对农地流转不宜期望过高,且应注意地域特征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关键词:
农地流转 流转期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韩旭东 杨慧莲 王若男 郑风田
土地流转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经营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的根本途径,研究二者关系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乃至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土地流转及转入不同特征土地对普通农户、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的土地转入对不同类型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获取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但如果转入土地有利于规模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则能显著促进社会化服务获取。另外,农户经营能力越强,对不同类型社会化服务的应用程度也越高。因此,政府应推动更有效率的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提升农户生产经营效率;强化经营主体培训,增强联结带动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